
說到公務機的起源時間,應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當時大批軍用飛機閑置,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公務機的出現。談到世界上最早的公務機,就必須要提到20世紀30年代推出的比奇18(Beech 18)型飛機,它曾經“紅極一時”,并獨霸公務機市場30年之久。

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專門用于商務飛行和要員運輸的公務機型,美國比奇公司的比奇18型飛機(也稱“雙發比奇”)于1937年正式公開亮相。而比奇公司也曾經是一家著名的軍機生產商。
李玉紅(1968-)為本文通訊作者,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芳香植物應用,email:gracelily@sjtu.edu.cn
該公司由沃爾特·比奇(Walter Beech)和妻子共同成立。作為創始人,沃爾特·比奇1891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國田納西州普拉斯基附近的一個農場,從小就顯示出對于航空的濃厚興趣,并在14歲時就自己制造了一架滑翔機。
2)預加載結束后開始正式加載至試件破壞,加載過程時間不少于15 min,因此加載速度定在80 kN/min;
沃爾特·比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獲得了豐富的飛行經驗。1921年,他定居于美國堪薩斯州塞奇威克縣阿肯色河畔的威奇塔市(Wichita),在當地一家飛機公司工作。在那里的兩年半時間內,他擔任過試飛員、推銷員、設計師和公司總經理,積累了豐富的航空設計制造和銷售經驗。
四年后,沃爾特·比奇創立了屬于自己的旅行航空公司(Travel Air)。1931年,該公司被柯蒂斯-賴特(Curtiss-Wright)飛機公司收購,他成為該公司的總裁。
1935年,比奇飛機公司開始研發8座級商用運輸機— 比奇18,并于1937年1月15日成功首飛。
值得一提的是,沃爾特·比奇的夫人奧利弗·安·比奇(Olive Ann Beech),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被譽為“改變航空史”的杰出女性。她從小就喜歡數學,7歲時就在韋弗利開了第一個銀行賬戶,11歲時就幫助辦理家庭賬戶,具有優秀的財務管理能力。她在比奇飛機公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和丈夫一起幫助美國堪薩斯成為了世界航空之都。
比奇18在美軍中一直服役到20世紀60年代,共計交付了超過9000架。據估計約有90%的美國空軍轟炸手和導航員都曾用過比奇18改型飛機受訓。
比奇飛機公司生產的第一架飛機是比奇17雙翼機。這架五座單引擎雙翼飛機,是專門為商務旅客特別設計的。它不僅擁有精致的內飾、交錯的機翼、可伸縮的起落架,其速度甚至超過當時最快的軍用飛機,曾在無數次空中賽跑中奪魁。30年代中期,比奇飛機公司又對比奇17進行了改進,加長了機身,并改善了飛機的飛行性能。

比奇18的機身長度大約為10.41米,高度則是2.95米,最大的起飛重量超過3500公斤,最快飛行速度大約為每小時360千米。這款飛機搭載了兩臺惠普Wasp Junior活塞式發動機,采用了平直翼的氣動布局,機翼的大部分區域都是梯形的,起落架部分則是三點式設計。
多年來對于航空業的熱愛,使得沃爾特·比奇希望能夠更多地投入到飛機設計中。于是他從柯蒂斯-賴特公司辭職,1932年和妻子共同成立了比奇飛機公司(Beech craft),目標是建造世界上最好的飛機。
比奇17的推出,讓比奇飛機公司在美國民用航空市場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由于公司規模較小,此時的比奇飛機公司還處于名不見經傳的時期,直到“雙發比奇”的出現。
1939年,比奇18在一次展示飛行中創造了新的飛行紀錄,1小時54分鐘內從哥倫比亞的波哥大,飛到了美國第四大城市巴蘭基亞,兩地距離超過700千米。后來,這架飛機在6小時內從委內瑞拉馬拉凱島,飛到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飛行距離超過2000千米。據說這是歷史上這兩個城市之間的第一次直飛航班。
盡管性能優異,但是這架低翼、全金屬、雙引擎單翼飛機,在當時的美國幾乎沒有市場。因為彼時美國的航空運輸是干線作業,幾乎沒有支線。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比奇18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不僅如此,在民用領域比奇18也很受歡迎。因為它操作簡單,穩定耐用,在運輸、消防、農業等領域都能提供很大幫助。
1943年所有的C-45都重新命名為UC-45。同年美國陸軍航空隊還購買了549架由比奇18型改裝而來的AT-7教練機,用于培訓導航員;隨后又購買了1582架AT-11教練機用于培訓投彈手/炮手,該機同樣是由比奇18型改裝的。而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則購買了超過1500架比奇18,改型后分別命名為JRB(等同于陸航的C-45)和SNB(等同于AT-7/11)。
根據臨床數據表明,當ICU患者出現高血糖癥狀時會因為內分泌系統紊亂等原因嚴重的危機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給予ICU患者血糖控制,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安全閾值內,就是十分必要的。經過本次試驗,根據結果可以判定,血糖控制在ICU重癥護理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極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廣。
這使得比奇18成為當時商務人士首要的行政交通工具,也被二戰結束后出現的眾多本地服務航空公司所使用。直到1970年,僅在美國就有2000多架比奇18仍在飛行。其33年的生產總量紀錄很久以后才被比奇富豪35型飛機超過。
1939年1月13日,比奇飛機公司開始與美國政府就比奇18的偵察拍照版本合同進行談判。1940年美國軍方與該公司簽約,先后推出了C-45、AT-7、AT-11及F-2等不同用途的多款型號。當年美國陸軍航空隊購買的第一批超過250架比奇18型C-45飛機,就被用于VIP運輸和通用運輸。
1945年10月,比奇飛機公司重新開始全面生產商用飛機。第一架下線的飛機是最新型號 D18S,它進行了多項改進。不但優化了結構,更換了新的動力,增加了最大重量,并安裝了新的起落架、剎車裝置和輪胎。
通過對BIM技術在建筑工程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的應用分析下,發現BIM技術在實際進行運用時,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顯著特點:
(1)確定總體(隨機變量X或分布函數F),并將總體進行分類,例如擲骰子試驗中,將總體按數字1,2,3,4,5,6進行分類;
采用分段線性模型,將激勵繞組等效為非線性電感,即在磁芯未飽和即激勵電流iex小于磁芯飽和電流IS時,將激勵繞組電感等效為常數L0,在磁芯飽和即iex>IS時將激勵繞組電感等效為常數Ls,則產生的激勵電壓電流波形如圖4(b)所示。其中Vth為閾值電壓,大小為±VcR1/(R1+R2),Im為最大激勵電流,忽略激勵繞組電阻其值為Vth/RS,t1、t3、t4、t6為磁芯飽和狀態下線圈的充放電過程,t2、t5為磁芯未飽和狀態下線圈的充放電過程。


事實上,比奇18也曾經與中國結緣。
1939年,比奇飛機公司還曾經跟當時的中國政府就是否購買轟炸機教練機進行過談判。這個版本配置的是一個透明塑料機頭、機身上部一個單炮塔,后地板隧道一挺機槍,內部炸彈架最多可攜帶20枚總重量超過200千克的炸彈。
1940年2月,當時的中國政府訂購了6架比奇18(M-18R型)飛機,并且在這批飛機上安裝了機槍支架和炸彈掛架,用來充當輕型轟炸機使用。
首先,將擠壓制粒過程中模孔內初步擠壓成型的物料顆粒視為彈性材料,即忽略物料粉體在成型過程中的塑性變形過程,僅考慮物料顆粒初步成型后,在后續擠壓過程中由于模孔內壁的限制而產生的小范圍彈性變形,該變形量在物料擠出模孔后得到恢復。因此,可以借用彈性理論對物料制粒過程進行理論分析。分析過程中忽略模孔入口處的倒角。
這批飛機于1940年9月開始交付當時的中國空軍。其中1架采用緬甸民間注冊號XY-AAL,用于執行中國和緬甸等航線的飛行。該型飛機還曾作為專機飛行于印度至昆明之間。開羅會議時,蔣介石夫婦曾乘坐此型機飛往印度轉機到達開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