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盤錦市文化館 遼寧 盤錦 124127)
當前,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同時,國家制定了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發展鄉村文化是振興鄉村的重要內容,它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精神覺悟水平,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融合城鄉文化,縮小城鄉差距。戲曲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有原生的民俗文化價值,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思想,表現了社會生活和地方民俗生態,是鄉村精神文明的精華。加強鄉村戲曲文化建設,有利于拉近文藝演員與群眾的距離,讓戲曲更具有生活氣息。戲曲可以表現鄉村民眾的文化氣息和生活風貌,加強戲曲在鄉村文化中的建設,培養鄉村居民對戲曲的興趣,有利于提高鄉村居民的戲曲鑒賞能力,進而使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戲曲表演,并投入到戲曲表演的行業中來,為發揚戲曲、傳承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近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取得明顯成就,同時,國家對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在脫貧工作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如火如荼開展的背景下,國家也更注重戲曲和鄉村文化的結合,注重用戲曲等多種形式豐富鄉村文化活動,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來看,隨著時代的發展,戲曲已經逐步被人們所淡忘,復興戲曲文化也是我國的重要任務,把戲曲和鄉村文化建設相融合,不僅可以提高鄉村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可以培養人們對戲曲的興趣,培養潛在的戲曲傳承人,從而復興戲曲文化。在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們的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信息媒體各方面的技術比較發達,很少有空閑時間觀看戲曲,而且,目前,戲曲的內容比較單一,很多年輕人對戲曲的興趣比較低,戲曲受眾大多是年齡較大的群體,戲曲市場逐漸萎靡,戲曲的傳承與發展也面臨困境。因此,從戲曲的現實發展情況考慮,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展戲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越來越重視,各個地方都開始注重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在歌曲等領域,傳統文化元素越來越多。戲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與鄉村建設相結合,可以在加快城鎮化的同時,促進戲曲文化的傳播。鄉村還可以通過發展戲曲,創新戲曲內容,借助特有的戲曲內容和當地的鄉村文化發展旅游業,吸引城鎮居民去鄉村體會特有的文化氣息,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在鄉村建設中發展戲曲,可以在發展過程中發現鄉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備,以及公共文化服務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然后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加強地方政府在戲曲與鄉村文化融合過程中的作用,促進特色鄉村旅游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迎來了新媒體時代,在新媒體時代,新興電子傳媒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費方式。戲曲藝術也面臨著絕大多數傳統藝術都面臨的問題,觀眾不斷減少,戲曲演員嚴重老齡化,戲曲技藝的傳承出現斷層,戲曲曲目的拓展受到嚴重影響等問題。一系列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戲曲演員的平均年齡在45 歲以上,同時,戲曲演員人數不多,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傳統劇目被丟棄和遺忘,并且,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廣場舞在鄉村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導致戲曲再一次失寵。
隨著國家政策愈發提倡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愈發重視增強民族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戲曲也逐漸被重新搬到了舞臺和熒幕上,受到人們的關注。例如,許多晚會節目、歌曲等都增加了戲曲元素,在此過程中,戲曲文化開始走進人民群眾的視野。經過戲曲藝術家的創新,戲曲與現代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迎來了新生。但是,雖然戲曲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有一定的市場,但由于戲曲的地域特點,導致其受眾群體規模較小,加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各個因素的影響,導致戲曲熱度較低,戲曲文化市場也逐漸呈現萎縮趨勢。在當下城市化快速推進的環境下,戲曲的文化內容和表演形式比較單一,與現代人的生活逐漸脫節,而且,戲曲人才的培養也缺乏完善的機制,導致少有人能夠很好地繼承和發揚戲曲文化,所以,我們可以抓住鄉村文化建設的機遇發展戲曲文化,以鄉村為落腳點,賦予民間戲曲文化以新的生命,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擴大戲曲的傳播途徑,為鄉村文化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戲曲是民間風俗及觀念等多種文化的融合體,它反映了人們勞作和生活的場景,反映了社會的經濟、政治發展狀況,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
首先,戲曲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如樂器、音樂、美術、文學、服裝造型等,同時,戲曲劇種多樣、形式豐富,如評劇、黃梅戲、京劇等,其中,很多劇種都蘊含濃厚的鄉村文化色彩和獨特的藝術文化價值;其次,戲曲善用夸張的手法表現生活中的事情,這種極具夸張性的手法把生活中的平常稀疏的小事在空間時間都有限的舞臺上最大限度地呈現給觀眾,給觀眾帶來視覺盛宴,趣味地表現現實生活。比如,戲曲中的變臉,其唱腔和舞蹈動作等都采取了夸張虛擬的手法,表現了較高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后,藝術來自生活。戲曲往往是根據民間生活產生靈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發展狀況,可以反映社會的現實問題,可以給人們以一定的警示和思想啟示,約束人們的行為,進而激勵人們辛勤勞動、積極進取。同時,戲曲也有娛樂功能,可以讓人們在勞作后的閑暇時光享受戲曲的樂趣,陶冶情操,并潛移默化地影響鄉間群眾,融入群眾生活。戲曲還可以根據特定時期的戲曲內容發掘時代特征,為民俗文化的發展提供參考。除此之外,戲曲還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價值導向功能,戲曲通過具有特色的內容引導人們進行文化消費,進而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文化傳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戲曲的創新與進步。
不僅如此,戲曲藝術還可以提升鄉村居民的文化素質。戲曲表演是人民群眾對日常生活的情感表達和認知表現,戲曲中的表演藝術折射著許多人的人生經歷,也傳遞著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從先秦到民國,戲曲幾乎承擔了向大眾普及歷史知識、社會知識、倫理知識的教育功能。戲曲藝術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優秀的戲曲藝術往往都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簡明的主題以及載歌載舞的藝術表演,向人民群眾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特別是一些人民群眾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價值觀,不僅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精神的愉悅,同時還使群眾在觀看戲曲的同時體會到做人的道理。戲曲藝術不僅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價值判斷,也影響著一群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生活形態和價值選擇,對于民族精神的維系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戲曲藝術寓教于樂的功能使人們更加容易接受教育,并且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這對于鄉村地區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戲曲的受眾面較狹窄,真正熱愛戲曲文化的群體較小,這是戲曲面臨的現實問題之一。戲曲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大部分戲曲種類都已經列入了非遺名單,但是,在與鄉村文化建設相結合的過程中,大多數民眾認為戲曲是生澀難懂的藝術,另外,有些戲曲的內容也不符合我國當今發展情況,難以讓鄉村民眾產生共鳴,難以激發人們對戲曲的興趣。
在鄉村文化建設中,人們傳播戲曲大都采取發傳單或者口頭傳播的傳統模式,沒有發揮好新媒體傳播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低效的傳播方式導致只有較少的民眾參與到戲曲文化中來,使戲曲的作用在鄉村文化建設中難以順利發揮,戲曲缺少了觀眾就難以讓創作者有創新的動力,這讓鄉村戲曲陷入發展困境。
戲曲與鄉村文化建設結合是促進鄉村發展的創新舉措,但有關方面缺乏相關工作經驗,比如,人才的培養、道具的制作和舞臺的建設等。戲曲作為綜合性較強的藝術,資金投入不足容易導致戲曲表演難以承辦。
首先,應該提高鄉村民眾的思想覺悟,讓他們主動學習和欣賞戲曲。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賞析戲曲的魅力,了解戲曲的內涵,理解戲曲作為非遺文化的價值。在鄉村民眾對戲曲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要豐富戲曲的傳播方式,增加傳播效果。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是當前主要的傳播方式,有關方面可以利用手機軟件的視頻直播、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的方式傳播戲曲,這種傳播方式更為快捷便利,而且可以擴大受眾面,讓更多年輕的群眾接觸到戲曲。同時,讓鄉村居民及時知曉戲曲表演的地點和時間,也讓非本地的民眾通過觀看直播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通過各種軟件的交流和互動,讓更多的人積極參與戲曲文化的討論,并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參與者。創作者也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直觀地了解觀眾對戲曲的想法,進而對戲曲內容進行創新和完善,使戲曲作品獲得量和質的提升。
戲曲主要取材于民間生活,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俗、倫理、信仰,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結晶。要想讓戲曲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得到順利發展,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培養戲曲傳承人。戲曲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其傳承人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政府通過新媒體的傳播讓年輕人增加對戲曲文化的了解,然后自覺加入學習和傳承戲曲文化的隊伍。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應該從鄉村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正確的、具體可行的計劃方案,把戲曲真正融入鄉村民眾的生活當中,讓戲曲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找準戲曲服務于群眾的定位,創作更多讓鄉村群眾產生情感共鳴的戲曲作品,提升戲曲的社會價值,激發民間戲曲文化的內在活力。
首先,鼓勵戲曲文化進入校園,讓學校在課間活動中提倡學生在表演節目時融入戲曲元素,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培養戲曲接班人奠定基礎;其次,創新戲曲的劇本內容,豐富戲曲的表演形式。戲曲蘊含濃郁的鄉土氣息,隨著新時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基本情況已有較大改觀,因此,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的戲曲內容和表演形式,創作更多符合時代的新角色、新內容;最后,現代科技的發展導致藝術呈現方式越發多樣,戲曲也可以搭乘科技的便車,運用科技升級表演方式,讓戲曲表演更加生動逼真,增強觀眾的代入感。
戲曲豐富了鄉村文化形式,給鄉村文化增加了一抹非凡的色彩。發揮戲曲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強鄉村民眾的文化自信,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豐富他們的閑暇時光。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戲曲在鄉村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擴大戲曲在鄉村的影響力,增加戲曲建設投入資金,重視人才培養,推動戲曲走進校園、融入課堂,培育少兒的戲曲表演興趣,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鄉村戲曲文化的建設,在為鄉村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傳承戲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