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倩, 姜王慶, 沈林杰, 陸英杰, 陳 健, 蔣浩琴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檢驗醫學科,上海 200040)
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RET)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是反映骨髓紅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斷貧血和相關疾病療效的重要指標,臨床上常用RET絕對計數和百分比來反映紅細胞增生活性[1]。隨著血細胞分析儀的不斷改進,許多新參數被發現,儀器不僅可計數骨髓釋放的RET數量,還可檢測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reticulocyte hemoglobin,RETHe),并可通過校正公式計算外周血中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RET-He含量是指RET細胞質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與機體內貯存鐵數量密切相關,可反映體內鐵蛋白代謝最新狀態,用于缺鐵性貧血、鐵利用障礙等慢性功能性貧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其相關參數對貧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及療效觀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目前,儀器法檢測RET相關參數參考區間的報道不多,臨床上難以有效利用這些新的、有價值的檢測參數。本研究通過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2 080名體檢健康者外周血RET及其相關參數進行檢測,建立上海地區成人網織紅細胞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以提高RET在臨床血液、腎臟等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體檢健康者2 237名,其中男1 095名、女1 142名,年齡18~88歲。納入標準:無明顯感染癥狀和貧血表現,無血液系統相關疾病,白細胞計數為(3.5~9.5)×109/L,C反應蛋白<10 mg/L,男性血紅蛋白為130~175 g/L、女性血紅蛋白為115~150 g/L。排除標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異常,三酰甘油>3.0 mmol/L,膽固醇>8.0 mmol/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75 U/L,肌酐>120 μmol/L,尿素>12 mmol/L,尿液紅細胞計數>10個/高倍鏡視野或尿液白細胞計數>5個/高倍鏡視野;近期服用鐵劑;3個月之內獻血;處于哺乳期及妊娠期。
用真空采血管(紫色蓋,美國BD公司)采集所有研究對象靜脈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采用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質控品檢測RET及相關參數:網織紅細胞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ticulocyte,RET%)、網織紅細胞絕對值(the absolute value of reticulocyte,RET#)、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比(immature reticulocyte fraction percentage,IRF%)、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low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ticulocyte percentage,LFR%)、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medium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ticulocyte percentage,MFR%)、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high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ticulocyte percentage,HFR%)、RET-He、RPI。所有樣本均在采集4 h內完成檢測。檢測前已進行儀器校準和性能驗證,確保當日質控在控。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Dixon法剔除離群值。采用Kolomogrow-Smirnov正態性檢驗分析RET相關參數的數據分布情況。呈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M)[四分位數(P25,P75)]表示,2個組之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采用百分位數法(P2.5~P97.5)建立參考區間。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剔除157個離群值,最終納入2 080名體檢健康者,其中男1 059名,年齡(41.9±12.1)歲;女1 021名,年齡(40.4±11.8)歲。Kolomogrow-Smirnov檢驗結果顯示,RET相關參數均呈偏態分布(P<0.05)。見表1。

表1 RET相關參數的數據分布
男、女性之間各項RET參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之間RET相關參數檢測結果比較
將所有研究對象按年齡分為18~40歲組、41~60歲組和61~80歲組。RET%、RET#、RPI各年齡組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41~60歲組、61~80歲組IRF%、LFR%、MFR%、HFR%、RET-He與18~40歲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41~60歲組與61~80歲組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之間RET相關參數檢測結果比較
18~40歲組中,男、女性之間IRF%、LFR%、MFR%、HFR%、RET-He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18~40歲組不同性別之間IRF%、LFR%、MFR%、HFR%、RET-He比較
將4 1~6 0歲組和6 1~8 0歲組合并為41~80歲組,男、女性之間除RET-He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 5)外,其他項目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 5)。見表5。

表5 41~80歲組不同性別之間RET參數比較
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不同年齡、性別各組進行合并,采用百分位數法建立參考區間。見表6、表7。

表6 上海地區成人RET%、RET#、RPI參考區間

表7 上海地區成人IRF%、LFR%、MFR%、HFR%、RET-He參考區間
另收集2020年6月15日—6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體檢健康者血常規檢測標本40份,其中男、女性樣本各20份。對建立的RET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進行驗證,結果顯示,40份樣本的RET相關參數檢測結果均在建立的參考區間內,驗證通過。
RET是晚幼紅粒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可用于精確診斷貧血,評估貧血治療后的再生性,監測接受重組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化療或骨髓移植患者愈后狀況[3]。RET可分為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high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ticulocyte,HFR)、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medium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ticulocyte,MFR)、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low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ticulocyte,LFR),HFR和MFR的總和是未成熟網織紅細胞(immature reticulocyte fraction,IRF),IRF、HFR、MFR、LFR、RPI是反映造血功能的新參數。其中,HFR、MFR和LFR變化比RET#或RET%變化更敏感,因此可用來鑒別診斷慢性溶血性貧血和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性貧血,以及血液透析所致的貧血[4-6]。
RPI可客觀反映RET的生成情況。RET%或RET#會受RET在外周血帶網時間影響而偏高或偏低,如RET在外周血帶網時間延長,RET就會偏高;帶網時間減少,則會假性偏低。RPI通過RET成熟時間校正貧血造成的RET提前釋放因素,可更真實地反映骨髓增生情況,因此臨床上一般采用RPI來消除RET帶網時間影響[7]。有研究發現,RPI水平可敏感地反映骨髓紅細胞增生狀態,輔助鑒別貧血類型,包括進一步鑒別溶血性貧血和非溶血性貧血[8],這也是后續本研究擬結合更多貧血指標進行聯合分析的內容。健康人群RET-He在RET完整生命周期中是恒定的,RET-He是RET細胞質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可反映體內鐵蛋白代謝的最新狀態。
本研究建立的RET相關參數參考區間與目前采用的參考區間相比,范圍更寬,且相關參數數據基本呈偏態分布,其中RPI參考區間[0.90~2.40(男)、0.60~1.80(女)]與標準理論值1相比差異明顯,原因可能是RPI敏感性比較高,更易受飲食、運動、應激狀態等各種因素影響,而本研究未排除體檢人群近期是否運動、服用補品、處于生理期前后或壓力過大等影響因素,導致離散值較大。IRF和HFR均為幼稚RET,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含量較少,機體大量失血或處于應激狀態時才會代償性增加,是反映造血功能最敏感的指標[9]。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女性RET相關參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男性RET%略高于女性,LFR%略低于女性,提示男性紅細胞更新速度快于女性,與男性紅細胞計數高于女性相符,與其他地區結果[10]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之間RET#、RET%、RPI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IRF%、LFR%、MFR%、HFR%、RET-He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隨著年齡的增長,RET%、RET#、IRF%、RPI均先上升,再逐漸下降,而LFR%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升高,提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紅細胞的生成能力會逐漸減弱,這與李小龍等[10]報道的情況類似。本研究RET-He參考區間(男30.4~35.6 pg、女27.8~34.6 pg)低于趙麗娟等[11]的研究(男30.2~36.0 pg、女29.1~35.4 pg),可能因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上海地區人群,而后者的研究對象為長春地區人群,提示不同人群由于地理環境、生活方式以及生理結構等因素影響,機體內鐵含量會不同,從而導致不同地區人群RET-He含量有所差異。因此,各臨床實驗室均應建立各自的參考區間。
綜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海地區健康成人外周血RET相關參數的參考區間,進一步提高了RET相關參數的臨床應用價值,有利于貧血類疾病、腎性貧血等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療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