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民盧芃王浩
(1.清華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84;2.清華大學社科學院 北京 100084)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學校正常教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于學生不能到校上課,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全部課程轉為線上進行教學。針對新冠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提出通過線上教學方式讓居家的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研究顯示:疫情期間我國高校在線體育教學實踐加速了體育教學方式由傳統體育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向的轉變、教學中心由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轉變,具有受眾面大、不受時空限制、平等交流的優勢。還有學校體育課在調研高校線上教學現狀基礎上,從課程設計目標、設計思路、核心內容、教法優化、評價機制等方面構建“一體兩翼三基本”的線上大學體育課程體系后發現:學生體育內涵認知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得到強化;有效啟發了學生的體育思維,增加了學生抗疫信心;增強了師生互動體驗,學生學習滿意度高。絕大多數中國的大學都在2020年春季學期將線下教學改為線上教學,全部學生均居家進行體育課教學。但是,經過一學期的線上體育課教學,對新冠疫情下學生體質健康產生的影響和效果如何,成為值得關注和需要回答的問題。
2020年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某大學全體本科生13052人,其中男生8922人,女生4130人。與2019年參加《標準》測試的全體本科生13081人進行比較,其中男生8951人,女生4130人。兩年總計參加測試人數為26133人,身高、體重、BMI均值見表1。

表1 兩年參加《標準》測試的大學生基本情況表
(1)體質測試法。
①測試項目: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m跑、1000m 跑(男)、800m 跑(女)、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總計7大類共計10項;
②測試方法:2019年和2020年10月份組織專業測試人員對某大學全體本科生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對各項目進行集中測試。測試儀器采用同方健康CSTF-8000系列智能無線采集數據系統測試。包括身高體重測量儀、肺活量測量儀、坐位體前屈測試儀、立定跳遠測量儀、50m測試儀、長跑測試儀、仰臥起坐測試儀,測量數據采用無線傳輸方式自動傳輸到數據采集和管理系統。所有測試儀器由專門測試人員負責按統一標準進行測試,測量方法和標準一致。所有測試項目有統一培訓的專門測試人員完成,測試場地統一,測試具體方法和要求按照《標準》執行。
(2)數理統計法。
各項體質指標測試結果采用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管理系統軟件進行評價。《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根據《標準》總得分進行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測試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兩年數據之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各年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統計學上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2020年某大學本科生各年級 《標準》總分與2019年比較看,兩年1年級新入學的新生《標準》總分沒有差異(t=1.27,P=0.205),2-4年級本科生,2020年 《標準》總分則明顯低于2019年(P<0.05)。 見表2。

表2 2020年與2019年大學生各年級《標準》總分比較
從本科生4年《標準》總分的變化趨勢看,2019年時2年級大學生經過大學1年級的體育教學干預和課外鍛煉,體質健康得到明顯提升,從1年級時的73.2分增長至2年級時的77.1分,3年級和4年級時分別為74.3分和71.1分,呈下降趨勢(P<0.05);
2020年2-4年級《標準》總分的變化趨勢不同于2019年,2年級總分均值為72.6分,明顯低于1年級,3年級和4年級呈繼續下降趨勢,分別為70.1分和67.2分(P<0.05)。見圖1。

圖1 各年級大學生兩年《標準》總分比較
從總分評價等級看,2019年全體大學生體質《標準》優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2020年。2019年優秀和良好率合計27.3%,2020年有所下降,優秀和良好率合計16.6%。不及格率從2019年5.2%上升至2020年10.4%。見圖2。

圖2 兩年大學生《標準》總分評價等級比較
從優良率比較看,1年級時兩年相差不大,2019年為21.2%,2020年為 22.4%(P>0.05);2年級時,2019年 39.8%,2020年20.2%,2019年明顯比1年級時提高,2020年則比1年級時有所下降(P<0.05);3年級時,2019 年 28.3%,2020 年 14.0%,2019 年明顯比1年級時提高,2020年則比1年級時有所下降 (P<0.05);4年級時,2019 年 18.1%,2020 年 8.6%(P<0.05)。
從各項體質健康具體指標的評價分數比較看,男生的呼吸機能指標2020年好于2019年,形態、柔韌和爆發力指標兩年差異不明顯,速度、耐力、力量3項主要身體素質指標則均有明顯下降(P<0.01)。女生的身體機能和爆發力2020年好于2019年,形態和柔韌指標兩年差異不明顯,速度、耐力、力量3項主要身體素質指標則均有明顯下降(P<0.01)。
2020年男生50m跑均值7.7s比2019年均值7.1s慢了0.5s,女生50m跑均值9.3s比2019年均值8.7s慢了0.6s;2020年男生1000m跑均值249s比2019年均值235s慢了14s,女生800m跑均值238s比2019年均值218s慢了20s;2020年男生引體向上均值5.3個比2019年均值7.3個少2個,女生仰臥起坐均值40.2個比2019年均值42.7個少2.5個。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從大學生體重超重和肥胖率比較看,男生2020年合計36.3%明顯高于2019的超重肥胖率28.4,女生2020年合計12.8%,也明顯高于2019年合計10.9%。男生1-4年級的超重肥胖率均為2020年明顯高于2019年,女生除1年級以外,2-4年級的超重肥胖率2020年均明顯高于2019年。
通過對經歷過2020年疫情時期的某高校大學生全體學生體質健康與2019年沒有經歷疫情時期的大學生全體學生 《標準》測試比較發現,新入學的本科一年級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相似,沒有差異性。但是,2-4年級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則有明顯差異性,2020年經歷過疫情時期,大學男生和女生體重超重和肥胖率2020年均明顯高于2019年,2020年有36.3%的男生和12.8%的女生體重超重或肥胖。春季學期體育教學課在線上進行的3個年級大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3項主要身體素質指標則均有明顯下降。
居家體育鍛煉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學生們是否真正進行了老師規定的體育鍛煉內容,完成了課堂上要求的運動安排,與線下的體育課程目標完成質量有明顯差異。有研究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47所高校420416名大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疫情期間大學生居家體育鍛煉的行為,疫情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健康行為,導致體育活動的廣泛減少,身體活動水平每周平均下降112±1460MET分鐘,報告亞洲學生比白人學生身體活動更加降低。國外有研究表明COVID-19及其后果可能是導致大學生身體活動降低和抑郁癥狀加重的原因,而且受到的影響不同。要有針對性地干預大學生體育鍛煉,以促進身體活動和支持心理健康可能會提高大學生的應變能力。對入學前及入學后4年本科生體質健康跟蹤研究發現,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的身體形態、速度、耐力、力量素質與入學前相比均有明顯提高,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從運動專項技術學習的角度,以實踐為主的體育課通過線上教學效果的確不會效果好,但上體育課不僅僅為了學習專項技術,還有督促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等多種功能。此外,線上體育教學還能讓大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重視體育的傳統和習慣養成,在線上教師的督促下,學生在家不依賴場地和器材有針對性的練習身體素質、堅持課外鍛煉,同時調節情緒,保持身心健康,為線下的學習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1)受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某高校本科生體質健康與2019年相比,各年級大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素質均有明顯下降;
(2)大學體育教育政策和干預措施對學生體質健康可以起到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從身體素質提高和運動技能學習以及運動習慣養成方面,線下大學體育教育具有明顯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的效果,線上體育課教學的作用則比較有限,更加關注的是體育鍛煉習慣的堅持,同時調節情緒,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