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郭立亞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715)
隨著網球運動的廣泛普及與發展,我國網球運動員在世界及全國各高水平網球賽事中均獲得優異成績,推動國民大眾對網球運動的關注度逐漸增加。通過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網球訓練手段逐步創新與科學化的實施,從而促使網球競技水平逐漸上升,競爭更為激烈。運動員若想取得較優異的競賽成績,自身需有扎實的技戰術能力和較強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以便適應高強度的比賽節奏。因此,運用科學創新的訓練手段、優化專項體能訓練內容對提高網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需建立一套科學的訓練評價體系,不間斷的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和監控,以保證訓練效果,并預防運動損傷。
功能性訓練是提高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最佳方法和手段之一,可將其分為康復性功能訓練與功能性體能訓練,從協調性、柔韌性、平衡型、穩定性、核心區域等方面,進行多關節、多平面和多本體感覺進行練習,促使運動員全面發展身體功能,以便更好發揮競技水平和更加適應競技比賽的要求。并且功能性訓練能夠準確的評價運動員各部位的運動能力,根據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設計合理的訓練方案,從而提高運動員的弱勢身體部位,增強整體的運動能力,并預防運動損傷,全面的提高運動員的網球競技水平。
因此,本文集合網球運動特點,結合高校網球專項學生身體功能性訓練進行研究。通過功能性訓練與FMS功能性篩查的有效結合,并將功能性訓練引入高校網球專項訓練當中,優化身體功能性訓練方案,準確評估高校網球學生的身體功能。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競技水平和身體素質,還能夠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對網球技術訓練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進一步為我國培養出更為優秀的網球后備人才。
本文以身體功能性訓練在高校網球專項訓練中的創新應用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以“高校網球”、“身體功能性訓練”、“FMS功能性篩查”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維普、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以及學校收集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檢索與閱讀,經查閱了解到相關的文獻共20多篇,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和歸納等,最終為本文接下來的研究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和實證資料。本課題研究中的重要信息和分析論文研究的基本重要信息都來源于文獻資料法。
(2)實驗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遵循基本配平原則,專門將網球運動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前后的網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以及網球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測試,最終有效的評估高校網球學生的身體功能,優化身體功能性訓練方案,提高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競技實力。
①實驗對象
隨機選取西南大學20名網球專項學生(均為男性)為實驗對象,遵循基本配平原則,在網球技能水平、體能水平一致的情況下。根據測試的成績,在成績方面不存在差異性的基礎之上,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人),對比實驗前后兩組的平均測試成績。

表1 受試對象身體體重情況(?X±SD)
②教學安排
實驗組將常規的準備活動訓練內容替換為功能性訓練,對照組則按照教學大綱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常規的網球訓練,其余訓練內容均相同。實驗周期為3個月,每周進行3次,每次40min,地點為學校網球場地。整個實驗過程由同一名教練員主導,并負責教學指導和監控,保證兩組學生訓練時間、頻率、內容、負荷保持一致,實驗過程處于同一基準。
實驗組訓練安排:根據功能性訓練和網球運動特征,并結合高校網球訓練教學大綱,設計出結合網球運動特點的功能性訓練方案干預。在網球訓練開始階段時,實驗組進行功能性訓練方案干預。功能性訓練方案的內容包括:軀干支柱力量、臀大肌激活練習、快速伸縮復合練習、神經激活練習、動態拉伸練習和輔助練習,每個訓練內容中有針對性的訓練動作和負荷安排,每隔2周更新一次功能性訓練動作和負荷安排,功能性訓練干預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表2 實驗組身體功能性訓練干預方案
③測試指標
FMS功能性篩查:運用其7個動作模式對兩組學生的身體功能進行評價,7個動作均分為四個等級,得分分別為0-3分,總分為21分,及格標準為14分,由教練員進行評級。
素質測試:速度(50m跑)、力量(上肢:1min俯臥撐,下肢:立定跳遠)、柔韌性(坐位體前屈)、靈敏(米字跑)、耐力(20m折返跑)。
網球技術測試:底線正反手擊球(每名受試者均需正反手擊球10次)。
(3)數理統計法。
根據論文的寫作需要,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采用EXCEL、SPSS等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探索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將具體結果繪制成表格,方便研究的需要。
(4)邏輯分析法。
在對相關論文資料的研究中以及其他論文的寫作進程中,結合了比較、歸納等相關邏輯學的各類知識和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1)實驗干預前兩組學生的功能性運動能力分析。

表3 受試對象實驗干預前的FMS各項動作測試結果(X±SD)
從實驗干預前對兩組學生的FMS各項動作測試結果來看,獨立樣本T檢驗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1)實驗干預后兩組學生的功能性運動能力分析。

表4 受試對象實驗干預后的FMS各項動作測試結果(X±SD)
從實驗干預后對受試對象的FMS各項動作測試結果T檢驗結果所示,兩組學生的深蹲、過欄步、肩部靈活性、主動抬腿、軀干穩定性俯臥撐等指標的測試成績為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而直線分腿蹲、身體旋轉穩定性指標的測試成績為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實驗干預后兩組學生FMS總分對比分析。
圖1所示,兩組學生的得分均在14分以上,其中14-16分段實驗組1人,對照組3人,16分以上段實驗組4人,對照組2人。從FMS得分標準來看,14分以下代表運動水平較低,14-16分中等水平,16分以上較高水平。并且得分越低,運動損傷風險越大。由此可見,在實驗干預后實驗組大部分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較高,對照組中等水平較多,存在一定的運動受限。

圖1 實驗干預后兩組學生FMS總分對比(人)
(1)實驗干預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分析。

表5 受試對象實驗干預前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X±SD)
從實驗干預前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來看,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2)實驗干預后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分析。

表6 受試對象實驗干預后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X±SD)
從實驗干預后對受試對象的身體素質各項指標測試T檢驗結果所示,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米字跑、20m折返的T檢驗測試結果為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而50m跑、俯臥撐項目的T檢驗測試結果,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學生的速度素質和上肢力量水平相差不大,實驗組學生的下肢力量、柔韌性、靈敏性、耐力均要優于對照組。
(1)實驗干預前兩組學生的網球技術分析。

表7 受試對象實驗干預前的網球技能成績測試結果(X±SD)
從實驗干預前對兩組學生的網球技能成績測試結果來看,獨立樣本T檢驗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實驗干預后兩組學生的網球技術分析。

表8 受試對象實驗干預后的網球技能成績測試結果(X±SD)
教練員在實驗期間對兩組學生進行觀察和監控,并對兩組學生的動作成績和技術成績進行評分。從實驗干預后對受試對象的網球技能成績測試結果所示,實驗組動作評分成績為92.41±8.63,對照組為91.85±9.14,評價成績均超過 90分,T檢驗 P值為0.263,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技術評分也均超過90分,但是T檢驗P值為0.034,小于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學生的網球動作水平相差不大,技術水平實驗組要優于對照組。
(1)身體功能性訓練改善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運動能力。
從實驗干預結果來看,實驗組5個功能性動作的測試結果優于對照組學生,2個功能性動作測試結果相差不大,整體得分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絕大多數學生的總得分處在優秀的標準,通過身體功能性訓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整體運動能力。7個功能性動作代表人體不同身體部位運動鏈的運動能力,實驗組學生的整體得分較高,各動作得分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說明身體各部位均具有較好的運動能力,使人體在多維度運動中的能力更強,運動受限更少,減少人體的有償動作,降低運動風險。由此可見本次實驗采用的身體功能性訓練方案對提高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運動能力具有較好的效果。
(2)身體功能性訓練改善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是人體運動的基礎,身體素質包括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網球運動對人體各方面身體速度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從實驗干預結果來看,兩組學生的上肢力量和速度沒有差異,而下肢力量、柔韌性、靈活性、耐力實驗組學生均要優于對照組。力量提高的原因為第功能性訓練中有大量核心部位的訓練,能夠提高學生核心部位的力量、穩定性、協調性,增強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運動能力。柔韌和靈敏提高的原因為功能性訓練運用了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法,能夠有效鍛煉肌肉的伸縮能力,促進學生柔韌性的提高。傳統網球訓練中柔韌性的訓練基本為訓練后的放松活動,缺乏對柔韌素質發展的重視。耐力提高的原因為功能性訓練提高了學生身體的穩定性,使運動時的消耗降低。同時功能性訓練增加了肌肉的韌性和協調工作能力,使肌肉耐力提高。網球運動需要有較為充足的力量保證擊球的效果,在常規訓練中也較為重視上肢力量訓練,因此上肢力量差異不大。而速度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并且提高難度較大,周期較長,造成速度變化不大。由此可見本次實驗采用的身體功能性訓練方案對提高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較好的效果。
(3)身體功能性訓練改善高校網球專項學生的網球技能。
從實驗干預結果來看,兩組學生的技術動作規范性差異不大,技術動作的規范屬于基礎,對于專業網球學生來說是必須掌握的內容。技術的有效性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從測試的過程來看實驗組學生正反手擊球點更準確、擊球落點更準確、移動到位率更高、擊球過程中動作的伸展效果更好。
功能性訓練網球訓練中重要的訓練方法,功能性訓練對提高網球專項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技術水平都具有較好的效果。通過功能性訓練,提高學生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能力,減少有償動作,降低運動損傷風險。對于網球運動來說學生需要具有對身體肌肉的控制能力,才能更有效的做出技術動作,保證移動到位率和擊球的效果。
在身體功能訓練的過程中首先要參考動作篩查的結果,重點考量評估環節,同時要要結合運動項目的特征和隊員個人的特征進行綜合設計,制定出符合隊員個體需要的訓練計劃,不可以盲目地使用一套訓練內容和計劃。應該和傳統體能訓練相結合,訓練難度由簡單到難逐漸提高,循序漸進的訓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