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萬加華 歐福泰
2022年6月30日既是第十二個浙江生態日,又是嘉興市環保聯合會(以下簡稱“嘉興環聯”)走過的第十二年,這天上午,嘉興環聯在嘉興市同濟環境研究院報告廳舉行了《2010—2021嘉興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白皮書》發布會。
嘉興公眾參與環保的做法曾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肯定,被譽為“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嘉興模式”。由環保社會組織發布“白皮書”,在全國還是首創。這次發布會得到了本地和省、國家級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會后,各個媒體都紛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嘉興環聯成立十二年來的奮斗足跡,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十二年來,作為環保社會組織的嘉興環聯,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帶領公眾參與環保治理的優秀答卷。
時間倒回到2001年11月22日,江蘇盛澤的污水致使嘉興秀洲區王江涇鎮等部分農田和水域遭受嚴重污染,大批農作物和養殖水產品死亡,激起當地民憤。11月22日凌晨,秀洲區王江涇鎮的村民自發組織,來到王江涇鎮與江蘇省盛澤鎮交界的麻溪港,掛起“為了子孫后代堅決堵住污水”“還我一江清水,還我魚米之鄉”等大幅標語,用數十艘船、數萬只裝滿土石的麻袋,在麻溪與西雁蕩交匯處筑起一道近40米寬的土壩,阻擋污水進入。這起事件后來被稱為民間“零點運動”。
此事驚動了各級領導與媒體,在周邊地區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筑壩攔污事件發生后,嘉興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立即采取措施,派人趕赴現場做疏導工作。后在中央領導的直接關心下,經過當時國家水利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兩天兩夜的協調,浙江省與江蘇省兩地達成了《關于江蘇蘇州與浙江嘉興邊界水污染和水事矛盾的協調意見》。經過市、區、鎮、村干部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此事件獲得了大部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得到圓滿解決。目前,嘉興秀洲區和江蘇吳江市成立聯合治理機制,使水體基本穩定在Ⅲ類左右。
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毗鄰上海、蘇州、杭州,特別是處于太湖流域的下游。在這一特殊的地理區位下,環境矛盾十分突出,區域環境遭受巨大壓力。在經歷了麻溪港紡織印染污水污染和全城惡臭等環境污染的切膚之痛后,嘉興市開始不斷探索和完善其環境公共治理模式。為有效激發公眾環保參與熱情,2007年,嘉興市環保部門主動搭建平臺,在環境執法、建設項目論證等方面,主動邀請群眾參與環保決策,在公開環境信息的同時,增強公眾生態環境參與“主人翁”意識。
2010年,嘉興環聯成立后,針對環境保護工作和提高公眾參與環保意識展開研究,成為夯實“嘉興模式”的有力推手。通過多次參加市、縣(市、區)環保部門組織的區域環境整治調研、污染源企業環保技術指導、建設項目“三同時”(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與工程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驗收,以及開展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意識。
2011年,在嘉興環聯的積極推動下,公眾參與環保的“大環保、圓桌會、陪審員、道歉書、點單式、聯動化”六大模式創新取得新突破,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體系初見雛形。嘉興公眾參與模式的有益探索,先后得到《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中國經濟時報》專題報道;同年6月,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在首個浙江生態日親臨嘉興接見聯合會成員,對嘉興環聯積極配合公眾參與環保“嘉興模式”調研活動、推進環保公眾參與“嘉興模式”、創新公眾監督模式等工作給予高度認可。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公眾在環保上的參與度,主要取決于政府的開放度;而公眾對環保參與度的深淺,取決于政府的決心。而嘉興市在環保公眾參與上起到了率先和引領的作用。2016年,時任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的主要領導就對嘉興環聯負責人提出明確要求,帶領社會公眾可以監督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可以監督企業對廢水、廢氣是否依法排放。此后,嘉興環聯積極拓展公眾參與路徑,推動“嘉興模式”持續深化;配合參與中歐環境治理項目組對公眾參與環保的“嘉興模式”調研,積極參加環境社會治理研討會;不斷創新完善公眾監督新模式,首次以“市民點單,政府督查”的形式參與“點單式督查”活動,現場抽查企業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部《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情況,在“嘉興市民環保檢查團”內設立“環保特約監察員”和“環保特約監督員”,分別對各級環保部門開展監督,對排污企業進行回訪,改變公眾“被告知”的傳統參與方式,提高環保志愿者活動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2012年,嘉興環聯圍繞社團服務社會、服從組織和關愛會員的“三服務”要求,開展“團隊辦實事”創優活動。2013年,參加浙江省環保廳在嘉興永明石化有限公司召開的首個環保竣工驗收聽證會,服務指導項目竣工驗收。2014年,協調相關部門和媒體到嘉興港區開展環境污染調查,首次以書面形式向當地環保部門提出意見;參加市環保局組織的涉磷企業檢查,提出專家建議。2015年,首次組織市民環保檢查團和環保專家服務團以“兩團聯動”的形式,赴企業調查整體異地搬遷改造項目進展情況,對該項目進行監督服務,受到當地政府和企業贊揚。
在嘉興環聯的高密度組織下,嘉興公眾參與環保的能力不斷提高。2016年,面對嚴峻的環境污染壓力與自身治理能力的局限性,嘉興環聯積極探索環境公共治理方法,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在2016年舉行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公眾參與環保的“嘉興模式”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寫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列為“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的“嘉興模式”,入選中國推動環境保護多元共治典范案例。此后,浙江省及全國許多城市都在學習“嘉興模式”,社會公眾參與環保監督逐漸成為常態。嘉興環聯還獲得中華環保聯合會“會員最佳合作單位”、嘉興市社會組織總會先進會員單位稱號。
嘉興是革命紅船啟航地,“紅色根脈”是嘉興最獨特的標識和最珍貴的榮耀。使嘉興的環境變得更美好,是嘉興人民的普遍愿望,更有熱心環保公益事業的公眾自愿加入環保志愿者隊伍,成為嘉興環聯的骨干,并帶動社會共同投入生態環境建設。
萬加華是土生土長的嘉興人,在他的心中,“地球是人類的母親”這一信條始終沒變,“一定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拯救自然、拯救環境”成為他從事一名環保志愿者的動因。每當在路上發現河道變黑變臭時,他會立即拿起手機向環保等部門進行舉報。隨著網絡逐漸發展,傳送舉報信息更為快捷,他利用新型通迅手段,迅速將了解到的環境污染情況上傳到網絡,為有關部門提供查證信息。
2010年,萬加華成為新成立的嘉興環聯副秘書長。2011年6月30日,是浙江省確立的第一個“浙江生態日”。時任浙江省省長呂祖善來到嘉興市科技館參觀“十一五”嘉興生態環保成果展,走到萬加華的展板前駐足觀看,問道:“你是做什么職業的?”“我是經商的。”“好!你要繼續關心環保,繼續參與環保啊。”呂省長語重心長地鼓勵著。“一定!”萬加華毫不猶豫地承諾。為了這兩個字的莊嚴承諾,他在環保路上一發而不可收。
作為環保志愿者,萬加華積極參與市環保局組織的公眾環境保護活動,經常針對網上曝光的環境問題組織網友到現場展開調查,積極與政府、企業主對話,促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010年起,他組織和參加環保檢查監督宣講達數百場,從環保局外人成長為 “環保達人”。2015年12月,萬加華在嘉興市第二屆環保聯合會全體會員大會上當選為副會長。此外,他榮獲嘉興市2014年“十大環保風云人物”獎;獲評為2018年度唯一一位體制外的《中國環境報》優秀特約評論員;榮獲嘉興市2019年度“社會組織領軍人才”、浙江省2020年“最美環保人”、嘉興市2020年度“最美環保人”等稱號。
2016年至今,萬加華一直走在公眾參與環保的最前沿,參與、組織環保活動數以百計,堅持做環保主張的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采寫出近百篇內涵深刻、貼近群眾、影響廣泛的優秀環保作品。
近年來,嘉興環聯涌現出一批以萬加華、郁光明、歐福泰、劉勁松、吳定英、許兆祥夫婦等人為代表的環保意識強、社會責任感強、科技創新水平高的知名人士。在他們強大的影響力和帶動力下,嘉興公眾參與環保的模式不斷深化,嘉興環聯的隊伍從原先數十人發展到現在千人的大團隊,成為涵養生態文化、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
有了一批精英骨干組成的公眾參與環保大團隊,檢查督促環保與其宣傳教育工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嘉興環聯不斷深化與發展公眾參與環保的“嘉興模式”,不僅帶領社會公眾參與監督企業環保問題,還依托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綠色學校、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陣地,建立多個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品牌,推動公眾環保參與意識從被動向主動的轉變。2020年,嘉興環聯受市生態環境局委托,負責管理全市“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生態環境監督員2552名,將公眾參與延伸到全市鎮(街道)、村(社區),實現了生態環境監督員全覆蓋,全年累計發現、整改問題4萬多個。
2021年,嘉興環聯聯合環境檢測機構,用數據提升監測水平;同時充分利用重大環保紀念日舉辦群眾性參與活動,形成生態環境宣傳和教育沖擊力,引導群眾積極擔任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見證者、裁判者和推進者,讓生態保護觀念深入人心,不斷提升群眾生態文明素養。
十二年來,嘉興環聯并不滿足于原有的環保公眾參與“嘉興模式”光環,而是以其作為鞭策,繼續以創新爭先為目標,為實現全市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做出環保社會組織的貢獻。
2021年初,為推進企業全面系統地開展生態環保治理,有效落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構建政企聯動、綠色發展的生態環保工作格局,嘉興環聯在南湖區全國首創建立企業“首席環保官”機制,旨在提升生態環保在企業發展決策中的影響力,促使企業將生態環保管理與生產經營發展同步推進。企業“首席環保官”由企業中層或高層擔任,既是生態環保工作的基石,也是與政府部門直接聯系溝通的橋梁。
嘉興環聯配合南湖區生態環境部門結合生態環保工作實際,針對“首席環保官”開展培訓考核,提倡持證上崗。培訓邀請專業機構協辦,聘用環保領域專家為講師,通過聚焦治水、治氣、治廢等實戰實務,以案例教學、互動教學、心得分享、結業考試等方式對“首席環保官”進行培訓考核,并建立環境管理“人才庫”,定期組織召開各類活動,拓寬環保官視野,提高業務工作水平。配合政府構建溝通交流機制,定期組織召開“首席環保官”工作例會、座談會、集中輪訓及業務輔導、政策解答活動,拓寬環保官視野,提高業務工作水平。目前,南湖區已開展活動15次,交流治理經驗50余條,開展專題培訓、座談會等服務19次,并召開南湖區2021年度企業“首席環保官”述職暨十佳評選會,對企業年度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共評選出10名2021年度南湖區優秀“首席環保官”。
為了使企業中的公眾參與環保“嘉興模式”不流于形式, 2022年6月22日至24日,嘉興市南湖區企業“首席環保官”持證上崗培訓正式開班,培訓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南湖分局為指導單位,嘉興環聯承辦,浙江廣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培訓邀請了國家級的專家學者,對來自企業的50名“首席環保官”進行廢水、廢氣、危廢以及“環保管家”等內容培訓。通過培訓考試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實行持證上崗,作為時下暫無職業資格證書的過渡舉措。此舉得到了生態環境部門、企業和社會的好評,參加培訓的衛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環保官”蒲智毅高興地說:“通過培訓,自己學到了許多原本不知道的知識,能夠解決一些工作中碰到的疑難雜癥,總之對今后環保工作幫助很大!”
2019年初,嘉興環聯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在自身取得較大成績的基礎上,在全國地市級的環保社會組織中創辦《嘉興環聯》雜志,旨在把握嘉興生態環境保護脈搏,發掘嘉興環保公眾參與魅力,反映嘉興環保文化精神。截至2021年底,《嘉興環聯》已出刊3周年,刊發稿件近500篇,刊發字數百余萬字,得到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一致好評,成為全國地市級民間環保組織內標桿刊物。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李瑞東曾先后為《嘉興環聯》雜志撰寫熱情洋溢的卷首語,對堅持正確辦刊方向給予高度贊揚,勉勵嘉興環聯在新時代更加奮發有為,再建新功。
2021年上半年,為了進一步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嘉興環聯在全國首家聯合中華環保聯合會、嘉善縣環保聯合會,針對涉及生態環境污染與防治的單位和公民,在中國環境APP上刊發《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旨在幫助各界人士深刻理解碳達峰、碳中和蘊含的政治責任;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是展現“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標志,以進一步推動嘉興市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十二年來,嘉興環聯積極主動進行生態環保常態化宣傳教育,推進公眾環境信息知情權及監督權建設,保護公眾生態環境合法權益,同時吸納更多公眾參與環保。先后協助市環保局舉辦全國“環保嘉年華”(嘉興站)和“生態嘉興小衛士”評選等活動,廣泛普及宣傳生態文明理念;舉辦“百姓課堂百場宣講”活動,組織“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講座500余場次,受眾人數達10萬余人次;以樹立榜樣、倡導生態文明為主題,協同舉辦第一屆“生態嘉興”先鋒人物評選活動,大力表彰全市十大先鋒人物和十名提名獎人物,積極為全社會營造“參與環境保護光榮、參與污染防治人人有責”的環保氛圍。
嘉興是中國革命啟航地,是“紅船精神”發祥地。“開天辟地、敢為人先”是南湖紅船旁嘉興人民的作為與擔當。站在黨建高地上,踏著時代的鼓點,嘉興環聯帶領全市熱心環保的社會公眾,不斷擦拭公眾參與環保的“嘉興模式”品牌,在新時代實現“黨建紅生態綠”的大路上奮力拼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