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河南唐河方言的兒化變音與“娃兒”后綴

2022-08-26 00:55:14
河池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張 麗

(北京語言大學 語言科學院,北京 海淀區 100083)

一、引言

唐河是河南省南陽市的下轄縣,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卷》(B1-5 B1-10)[1],唐河方言屬于中原官話南魯片,由于地理位置上處于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西北部的交接處,其南面緊鄰棗陽市(歸屬襄樊市),兩地構成中原官話南魯片向西南官話鄂北小片的交接狀態。結合前人對南魯片中原官話和鄂北小片西南官話的調查研究以及筆者的實地考察,筆者可以基本肯定:唐河縣只有南部鄉鎮有少量西南官話的語音特征,其他區域均呈現出南魯片中原官話的語音特征,反倒是緊鄰唐河的棗陽話有不少中原官話的語音特征。

李如龍指出:“漢語的語流音變大多不是單純的多音節的連音變讀,而是和詞的構成方式、詞的意義(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以及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緊密相關的。”[2]“兒化”不僅是“詞根(X)+詞綴(兒)”在語流中發生合音的結果,還能引起詞根語義和語法功能發生變化,李榮[3-4]稱這種詞性、語義或功能伴隨語音變化而變化的現象為“變音”,由于“兒化”一般表現為“兒”融入前字音節,所以可以暫稱這種變音現象為“兒化變音”。唐河方言中有成系統的“兒化變音”現象,部分詞語變音后會改變詞性。例如“伴[p?n31]”“包[pɑu23]”“戳[t?hu23]”“刺[tsh31]”等原為動詞,兒化以后變為“伴兒[pr31]”“包兒[pr23]”“戳兒[t?hu?r23]”“刺兒[tsh31]”等名詞。還有部分名詞兒化以后會增加“喜愛、憐憫、蔑視”等感情色彩。例如“八兒[iɑu55pr23]是對家中排行第八的孩子的昵稱”“日本兒[23p21]是對日本人的蔑稱”,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唐河方言中的兒化變音現象已經成為當地人的一種說話習慣,甚至大部分名詞會以變音形式出現,鮮見本音形式,且變音不能“指小、表愛”,只有和“小”或者“娃兒”等構成短語才能實現此類語用功能,例如“小皮球兒[siɑu55phi42thiur42]”“包子娃兒[pɑu23ts21ur42]小包子”,等等。這主要和“兒”在唐河方言中語法化程度較深并已經引發后語法化演變有關。此外,唐河方言中有規律較為明顯的“兒化閃音”,此類現象常見于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的方言中,以下將結合不同方言的表現對這類兒化閃音現象進行分析。

二、唐河方言的共時語音面貌

變音的基礎是本音,本音系統的特征會直接作用于變音系統,因此,不同方言的本音系統各具特征,變音系統也各不一致。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漢語方言小稱變韻在不同方言中有卷舌、平舌、鼻尾、鼻化、變調等不同語音形式。造成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方言中參與變音的語音成分各不相同,具體是指“本音系統”與“表小成分”的語音不同,其中“本音系統”的特點主要通過聲母、韻母、聲調和語音組合規律等方面表現,“表小成分”則主要表現為“兒”“子”“囝”“崽”等詞綴的語音形式。因此在討論唐河方言的“兒化變音”之前十分有必要介紹唐河方言的語音系統。以下簡要從聲母、韻母、聲調和聲韻調拼合關系四個方面簡要說明唐河方言的音系特點。

唐河方言中的聲母共有24個(包括零聲母):p、ph、m、f、ts、tsh、s、n、l、t、th、t?、t?h、?、、t、th、、、k、kh、x、、。從發音部位上看,唐河方言的聲母包含雙唇、唇齒、舌尖前、舌尖中、舌面前和舌根6類,與北京話相比多了舌根音[]。唐河方言有幾個相對特殊的音值:(1)t、th拼齊齒呼時,略帶舌面色彩。(2)t組聲母舌位靠后,近于t?、t?h、?、,這組韻母拼y或-y-時,實際音值為t?、t?h、?,因此尖音、團音發音不穩定。尖音多為ts組聲母,而團音多為t或t?組。如果尖音發t組,則團音一定是t?或k組,為方便起見,文章將尖音統一記為[ts/tsh/s],團音統一記為[t/th/]。

唐河方言和北京話一樣只有4個單字調,分別是陰平23、陽平42、上聲55、去聲31。

唐河方言的聲韻調拼合關系大致與北京話相同,其中需要特別強調的個性有:(1)唐河話中的[f]聲母可以和齊齒呼韻母[i]相拼。例如“飛[fi23]”“廢[fi31]”,等等。(2)唐河方言中的[t/th/ts/tsh/s/?]聲母一般不與合口呼韻母[uei]相拼,而是讀為[tei/thei/tsei/tshei/sei/?ei]一類開口呼韻母的音。例如“隊[tei31]”“腿[thei55]”“歲[sei31]”“嘴[tsei55]”“水[?ei55]”“睡[?ei31]”,等等。(3)北京話中[nl]聲母不能與合口呼相拼,而唐河方言中存在[nuei/luei]一類的音。例如“內[nuei31]”“雷[luei42]”,等等。(4)北京話中零聲母拼開口呼的音在唐河話中讀為舌根濁擦音聲母[]與開口呼韻母相拼,例如“安[?23]”“恩[n23]”“藕[u55]”,等等。(5)[ts/tsh/s]聲母和[t/th/]聲母都能與齊齒呼和撮口呼韻母相拼,讀音不同。例如“酒[tsiu55]”≠“九[tiu55]”“焦[tsiau23]”≠“驕[tiau23]”“錢[tshi?42]”≠“乾[thi?42]”“全[tshy?42]”≠“拳[thy?42]”“修[siu23]”≠“休[iu23]”“新[sin23]”≠“欣[in23]”,等等。(6)唐河方言中的“兒耳二”等字讀為自成音節的舌尖后半元音[],與北京話的[]在音值上差異顯著。

共時層面的語音差異往往和歷時方面的語音演變有密切關聯。賀巍曾總結過中原官話南魯片(主要是河南省西南部地區)的典型歷時語音演變特征[5-6],其中就包括以上聲母、韻母和聲韻拼合關系的重要方面。在這些語音面貌基礎之上產生的兒化變音特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豫西南地區兒化變音的重要特征。以下著重對唐河方言中的兒化變音情況進行分析。

三、唐河方言的兒化變音情況

一些方言中“兒”以完整音節的形式置于詞根音節之后,就是處于“詞綴”階段,如杭州方言中的“兒[l]”即如此。當“兒”與前字音節融合后會逐漸丟失原本單字音的某些成分,這才開始步入“兒化”階段,唐河方言中沒有“兒綴”,只有“兒化”。王洪君認為“兒化”就是“二合一”式的合音構詞法,這種合音是一個歷史過程[7]201-208。王福堂曾指出漢語方言的“兒化韻”是一種由“合音”或“兒化”的語流音變所形成的[8]104。由于音節結構存在差異,“兒”在與前字音節融合時可能會對韻尾、主元音、介音和聲母的影響不同。如果對“兒”與前字音節融合的過程進行劃分,則可以得到以下演變鏈:(1)兩個音節階段→(2)一個半音節階段→(3)長音節階段→(4)長度正常的特殊音節階段→(5)正常單音節階段[9-10]。唐河方言中成系統的卷舌型兒化變音處于第(5)階段。不同方言“兒”的語音形式和該方言的音系特點不同,最終形成的合音結果自然也不相同,只是共時層面有相關性和相似性的兒化變音形式能幫助我們梳理出變音的動態歷時演變過程。

依據合音以后的語音特點可以將兒化變音分為:卷舌型、平舌型、鼻音型、變調型,等等。“平舌型”可以理解為“舌面元音式”兒化,它是指用“兒”這個舌面元音音節作為前一音節韻尾的現象[11],如蘭州方言中“馬兒[ma]”“葉兒[ie]”“杯兒[pe]”“鏡兒等等。有的方言則是用‘兒’全部替換了前一音節的韻腹(單韻母i、u、y除外)和韻尾,這樣就出現了兒化韻的大合并,如云南保山開齊合撮四呼,只有4個兒化韻。“平舌型”在山東、豫北、晉南等地區均有分布。“鼻音型”是鼻音型的“兒”與前字音節融合而成,依據融合結果可以劃分出“鼻尾”和“鼻化”等不同類型,在吳語、徽語、閩語、客家話、粵語等東南方言中就以鼻音型兒化韻為主,這些地區“兒”的單字音通常帶有[/]等鼻音聲母,如浙江金華湯溪鎮方言中“兒”的單字音是[?11](陽平),當地方言中古陽聲韻和古入聲字的白讀丟失塞音韻尾和鼻音韻尾,與“兒”融合為一個音節,例如“細雞兒[sia52-33ti?24]小雞兒”“飯勺兒[vo314-11io?113]”,等等。又如浙江金華的“兒”單字音是[?313],可以單獨使用作為“兒子”,與前字融合后會使前字音節的韻母發生鼻化,例如“盒兒兔兒小生兒[siau55s?334]”,等等[12]。“變調型”是指“兒”與前字音節融合后使得前字音節的聲調發生變化,據孫建華研究可知,這在山西晉語和吳徽語中呈現出“ABA”式的遠隔分布的類型[13]。就目前所見的語料可知,“卷舌型”“平舌型”“鼻音型”和“變調型”在同一種漢語方言中可能并非單獨存在,而往往是“卷舌+變調”“卷舌+平舌”“鼻音+變調”等多種形式組配的情況。

表1 唐河方言兒化韻表

表1(續)

表1(續)

經過對表1的整合,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本韻——變韻”對照表:

表2 “本韻——變韻”對照表

結合表1、表2可以看出唐河方言的兒化變韻使得本方言中的語音系統呈現簡化的趨勢,原本有39個韻母,兒化以后簡化成17個韻母。這種趨勢中包含以下幾條重要的規律:

[A/iA/uA]、[ai/iai]、[i?]、[?/i?/u?/y?]、[a?/ia?/ua?]、[?/i?/u?/y?]韻母原本不相混,兒化以后組成開齊合撮四呼相配的[r/ir/ur/yr]。例如“(像……一樣)大兒”=“帶兒”=“蛋兒[tr31]”“匣兒”=“鞋兒”=“弦兒[ir42]”“刷兒”=“閂兒[?ur23]”“(腳)丫兒”=“煙兒”=“頁兒[ir23]”“(煤油)燈兒”=“單兒[tr23]”“(禿)頂兒”=“點[tir55]”“莊兒”=“盅兒[t?ur23]”,等等。

唐河方言的兒化變音有其他幾條顯著的規律,可以概括如下:

(1)個別韻母的兒化變韻形式是基本韻母加上卷舌動作,它們分別是[u/y/?/u/iu]韻母。例如“小屋兒[siau55ur23]”“小魚兒[th?42yr23]”“煙盒兒[i?23x?r42]”“頂牛兒[ti?55iur42]”“小偷兒[siau55thur23]”,等等。

(3)鼻音韻母或者鼻化韻母在兒化時會丟失鼻音韻尾或鼻音色彩,[?/i?/u?]、[n/in/un/yn]、[a?/ia?/ua?]、[?/i?/u?/y?]等韻母都表現如此。例如“軍兒[tyr23]”“洞兒[tur31]”“箱兒[ir23]”“丸兒[ur42]”,等等。

(4)不同韻母發生兒化時受到卷舌動作帶來的改變互不相同,例如:[]韻母在兒化時會使得主元音動程變大,實際音值為[?r],而[au/iau]韻母在兒化過程中韻尾消失,主元音舌位升高,整個音節兒化韻動程變小,實際音值變為[r/ir]。

(5)-i韻尾在兒化過程中被刪除,比如:[ai/iai]、[ei/uei]韻母的兒化均表現如此。例如“刀背兒[tau23p31]”“墨水[mei23?55]”“耳垂兒[55t?hu42]”“沒味兒[mu55u31]”“名牌兒[mi?42phr42]”,等等。但同樣是-u韻尾的[u/iu]韻母在兒化時就不會刪除-u韻尾,而只是增加卷舌動作,例如“頂牛兒[ti?55iur42]”“棉球兒[mi?42thiur23]”,等等。

(6)有成系統的兒化閃音。

(7)大部分名詞兒化以后都不再“指小、表愛”,如果想要表達此類語義,則需要在這些名詞之后加上“娃兒”后綴。

以上是唐河方言兒化變音的具體情況。下面將結合漢語其他方言中的情況對唐河方言中兒化閃音的形成機制進行分析。

四、唐河方言“兒化閃音”形成機制淺析

“閃音”是“r類音”中的一個典型成員,另一個典型成員是“舌葉顫音”。“r類音”包括:r、、、、、R、、,主要是因為這些語音具有聲學或聽覺上的相似性[14]268。唐河方言“兒化閃音”的發音部位是舌尖及舌葉,實際音值可以概括為:發音伊始,舌尖做好向后卷起的準備,隨著聲母發音結束,舌尖迅速向后移動,移動過程中高頻率地刮碰“上齒齦-硬腭”區域,伴隨之產生彈動的動作,但是這種閃音并不穩定,在一些語音環境中十分輕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文章均以“[]”記之。唐河方言“兒化閃音”出現的位置有3種:聲母和主元音之間;介音和主元音之間;聲母和介音之間(甚至介音和閃音同時發音),這3種不同發音形式主要和聲韻組合情況相關。以下結合唐河方言兒化閃音的具體分布情況對這一點進行說明:

(2)齊齒呼韻母在發生兒化時幾乎都會在韻母[i]后,或者在介音-i-之后增生一個舌尖閃音。例如“小姨兒[siau55i42]”“玩意兒[u?n42i31]”“皮兒[phir42]”“腳印兒[ty31i31]”“頂牛兒[ti?55iur42]”“火苗兒[xu55miaur42]”“一瓢兒[i23phiaur42]”“印兒[ir31]”“有勁兒[iu55ti31]”“蛋清兒[t?n31tshir23]”,等等。

(4)撮口呼韻母中只有[y]有時會出現閃音。例如“小曲兒[siau55tshyr55]”“小裙兒[siau55thyr42]”。這類閃音并不穩定。

漢語方言中的兒化閃音比較常見,這在河南泌陽[15]、河南登封[16]、河南商丘[17]、山東壽光[18]、山東膠南[19]等地方言中均可見。前人的著作中可見[//r/]這幾種不同的記音符號,稱說方式也各不一致,但是對“兒化閃音”產生的機制大致有相同的解釋。從音理的角度來看,唐河方言的“兒化”屬于卷舌型,“兒”是音節終點,卷舌動作也是音節的終點。在發音開始時,舌尖準備向后“卷起”,當聲母發出后,舌頭開始向韻母的發音部位移動,此時舌尖微微卷起、靠近“上齒齦—硬腭”的區域,如果在這個時候舌尖與這一塊區域相觸就會阻礙氣流流出。由于舌尖的終點是卷起,所以舌尖會繼續以摩擦的方式向后移動,在氣流沖擊的作用下舌尖高頻率地彈動,最終形成閃音。唐河方言中的“兒化閃音”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方面:老年人使用頻率最高;對同一發音部位的聲母來說,[-送氣]要比[+送氣]的閃音更加明顯。從韻母的角度出發,唐河方言中容易增生閃音的齊齒呼和撮口呼韻母都具有[+舌面前]、[+高]這些區別特征。一個主要原因是[+舌面前]、[+高]元音本身就與上齒齦到硬腭之間的這塊區域距離較近,而與卷舌音的終點相差較遠,在舌頭向后卷起的過程中更容易與“上齒齦—硬腭”這一塊區域相觸。此外,能與齊齒呼韻母和撮口呼韻母相拼的聲母[t/th/t/th//m/p/ph]都具有[+前]這一特征,它們和介音-i-、-y-或韻母[i]、[y]的連接更為緊密,幾乎可以將“聲母+介音”視為一個整體,閃音出現于介音-i-、-y-之后或韻母[i]、[y]之后。對開口呼韻母音節也有相同的情況,容易增生閃音的都是在具有[+前]這一特征的[t/th/ts/tsh/s]這些聲母,例如“綁腿兒[pa?55th55]軍人的裹腿布”“燈兒[tr23]”,等等。而發音部位靠后的聲母[k/kh/x/t?/t?h/?/n/l]與開口呼韻母相拼時就不會增生閃音。例如“蒜薹兒[su?31thr31]”“打盹兒[tA55tu55]”“門口兒[mn42kur55]”“腳后跟兒[ty23xu31k23]”。

李宇明指出,河南泌陽方言“凡韻母為齊齒呼、撮口呼的兒化韻,都帶兒化閃音;凡聲母為[t/t‘/ts/ts‘/s/t/t//]的,都帶兒化閃音”[15]。段亞廣指出,河南登封方言中“閃音的出現與聲母發音部位有關,主要出現在[p/ph/m/f]、[t/th/m/l]、[ts/tsh/s]、[t/th/]4組聲母中,部分零聲母也會讀閃音。……而[t?]組和[k]組聲母一般沒有閃音出現。”[16]時人前賢等對山東膠南[19]、山西平定[9]、河南商丘[17]以及豫北地區[20]“兒化閃音”現象的研究中也體現出以上幾條突出的共性,由此可以肯定唐河方言的“兒化閃音”規律具有相對普遍的適用性。

五、“兒”高度語法化的補償機制——“娃兒”的產生

“兒”本是一個成詞語素,為“幼子”之義。《說文解字》:“兒,孺子也,從兒,象小兒,頭囪未合。”“兒”起初只和有生名詞組合,如“豬(之)兒”“兔(之)兒”“牛(之)兒”,等等,其中“兒”依舊保留本義,當它與更多詞語組合,語義會逐漸泛化,進而演變出更多抽象的語義。例如“屬兔兒”“屬鼠兒”等不是“屬小兔子”“屬小老鼠”,“兒”只是語氣輕松的表現;“串兒”“戳兒”“碟兒”等只是將“串”“戳”“碟”等變為名詞;“慢慢兒”“紅紅兒”“綠綠兒”等都是為了減輕程度或緩和語氣。“兒”的語音形式從自成音節到化入前字音節,就是語法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表現。語法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單向性,即由實到虛,而不會由虛到實。當一個實詞開始語法化,伴隨之會產生語義虛化、句法泛化、語用淡化、語音弱化等現象,如果最終這個實詞的表義功能趨近于無,那么句法形式或者語音形式都將走向消失。在“兒”過度語法化后,語義上就不再“指小、表愛”,語音上開始逐漸影響本音系統。唐河方言中的“兒化”現象十分常見,一些兒化詞甚至已經取代了非兒化詞,如“面條兒[mi?31thir42]”“關門兒[ku?23m42]”“鞋底兒[iai42ti55]”“后日兒[xu31i23]后天”“沒影兒了[mu23ir55lA0]失蹤、丟了”“前半晌兒[tshir42pr31]”“后半晌兒[xu31pr31]”,等等,都是此類情況。

為了彌補“兒”過度語法化留下的語義空缺,唐河方言中只能用其他能夠起同樣或類似語法作用的成分來填補,這種現象就是“更新”,在唐河方言中起到這一作用的成分就是“娃兒[ur42]”。

唐河方言中的“娃兒”與“兒”的構詞功能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首先,“兒”可以加在動詞之后起到改變詞性的作用。例如“泡[phɑu31]”>“泡兒[phr31]”,“刷[?uɑ23]”>“刷兒[?ur23]”,“墊[ti?31]”>“墊兒[tir31]”,等等。“兒”還可以加在形容詞之后,使形容詞程度變弱。例如“硬硬兒哩[?31r13li0]”“紫紫兒哩[ts55ts23li0]”,等等。兒化后的這批形容詞包含輕松的語氣,而“娃兒”就沒有這兩種情況。其次,“兒”既可以作為有生名詞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作為無生名詞的修飾成分,而“娃兒”更常見于對有生名詞的修飾,罕見于對無生名詞的修飾。例如“狗娃兒[kou55ur42]”“桌子娃兒[t?u23ts0ur42]”,等等,一些不可數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后均不可加“娃兒[ur42]”。最后,已經兒化的詞之后往往還可以再加“娃兒[ur42]”作為后綴,使得原本不能“指小、表愛”的詞語實現這一功能。例如“蓋兒娃兒[kr31ur42]”“墩兒娃兒[tu23r42]”“勺兒娃兒[?u42ur42]”,等等。

除了唐河方言外,還有不少地區的方言都有在兒化的基礎上添加“娃兒”后綴的現象。據目前所見語料可以看到湖北棗陽[21]、丹江口[22]、安陸[23]、宜城[24]、鄖陽[25]、鄖縣[26]、隨州[27]、巴東[28],河南汝陽[29]、羅山朱堂鄉[30],陜西洛南[31]等地區均分布此類現象。這些方言有的在地理位置上與唐河方言相近,有的在方言歸屬上與唐河方言同為一類。更重要的是這些方言都和唐河方言一樣屬于卷舌型兒化變音,很少有用其他語法形式“指小、表愛”的。在西南官話鄂北小片南部的區域中可見“子”尾表小,這些區域中就很少有“娃兒”后綴。至于“娃兒”后綴為何能連片存在,仍需我們進一步探討。

六、結語

與河南大部分中原官話區的方言一樣,河南唐河方言的“兒化變音”在語音特征上屬于典型的卷舌型,“兒”融合進前字音節的過程大致可以概括為:韻尾→主元音→介音→聲母。從語義演變的角度來看,唐河方言“兒”的語法化并不是一個直線的演變過程,而是伴隨了發散與循環。“兒”起初會同時演變出語義A、B……隨后在這些不同的語義基礎上再進一步演變出其他語義,使得在“兒”的原義被削弱,此時不得不產生一個同義詞來填補“兒”本義缺失的情況。整個過程形成了所謂的“語法化輪回”(grammaticalization cycle)。學界對包括唐河方言在內的所有中原官話相對缺乏單點深入的描寫和分析。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區域的語音一致性遠多于差異性,外延型層次多于內積型層次。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一個方言點“兒化變音”現象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才更有助于對其他同類型的“兒化變音”現象進行觀察和預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网在线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中文字幕va|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日本欧美午夜|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婷婷|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日韩中文欧美| 久久a毛片|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欧美成人aⅴ|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伦理一区|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欧美一级在线看|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狠狠亚洲五月天|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第一视频区|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91视频首页|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在线小视频|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