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領峰,董 飛,崔文林,章承正
(1.鄭州中泰創傷手外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8)
水腫在骨科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誘發因素為細胞外液容量改變,發生機制為人體組織間隙潴留過量體液,引發組織腫脹,全身性或局部性是其主要臨床表現[1]。通常情況下,全身性水腫同時有腹水、心包腔積液等漿膜腔積液[2]。西醫治療主要采用常規石膏或鋼板固定,并服用止痛藥物和抗生素藥物,進行止痛和消炎,臨床療效不甚理想,病情極易反復[3]。隨著祖國醫學的發展,中醫藥在骨折術后水腫的治療中展現出獨特優勢,為探究利濕消腫湯治療骨折術后水腫的療效,特開展本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鄭州中泰創傷手外科醫院收治的骨折術后水腫患者10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9~73歲,平均(51.3±8.8)歲;傷后至就診時間30 min~46 h,平均(8.3±1.4)h;骨傷類型:前臂骨折11例,上臂骨折8例,脛腓骨骨折7例,踝關節骨折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例,脛骨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5例;水腫類型:全身性水腫28例,局限性水腫22例;水腫程度:輕度23例;中度18例,重度9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0~73歲,平均(52.5±8.7)歲;傷后至就診時間31 min~46 h,平均(8.6±1.8)h;骨傷類型:前臂骨折10例,上臂骨折9例,脛腓骨骨折8例,踝關節骨折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例,脛骨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5例;水腫類型:全身性水腫27例,局限性水腫23例;水腫程度:輕度22例,中度17例,重度11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軟組織損傷氣滯血瘀證的診斷,主癥:因外傷或勞損發病,局部腫脹疼痛,出現青紫淤血斑或有較大血腫出現,關節活動受限;次癥: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2)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指標 (1)合并炎癥及重大感染者。(2)有肝、腎等嚴重器官疾病者。(3)有重大內分泌、呼吸及血液系統疾病者。(4)有精神疾病史者或依從性差者。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用石膏或鋼板將患者傷處固定起來,讓患者服用止痛藥物、抗生素,2次/d;靜脈滴注復方甘露醇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20678),規格為每瓶100 mL:甘露醇15 g,葡萄糖5.0 g,氯化鈉0.45 g,250 mL,每天1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利濕消腫湯治療,處方:川附子30 g(開水先煎4 h),茯苓30 g,桂枝15 g,澤瀉15 g,澤蘭15 g,白術15 g,白芍15 g,豬苓15 g,紅花6 g。加水500 mL煎服,得藥汁150 mL后再加水至500 mL,復煎至150 mL,將兩者藥液混合,于每日早、晚飯后30 min溫服,1劑/d。
2組均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應用數字分級評分法(NRS評分)[5]評估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總分0~10分,患者的疼痛癥狀隨著評分的降低而緩解。
1.6 療效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軟組織損傷療效標準判定。顯效:治療后患者完全無水腫,基本無嘔吐、心悸等臨床癥狀;有效:治療后患者基本無水腫,具有較輕的嘔吐、心悸等臨床癥狀;無效:治療后患者的水腫、臨床癥狀均沒有減輕或加重。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的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NR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5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8.0%(39/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2.3 安全性 治療期間,2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骨折術后水腫在骨科中較為常見,骨折患者術后機體虛弱,血流不暢,極易導致組織水腫,滲出液增多等并發癥,不利于疾病轉歸和預后[6-7]。臨床依據水腫的對稱情況判定全身性水腫與局限性水腫,通常情況下,全身性水腫體液會有顯著堆積出現,同時呈對稱性,而局限性水腫很難在體檢時發現,通過檢查將局限性水腫診斷出來的唯一前提條件為細胞外液在3kg以上[8]。骨折術后水腫一旦發生,西醫治療手段多采用組織脫水藥物治療,并輔以消炎抗菌,但療效一般且極易反復遷延,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中醫認為,水腫的標、制、本分別在肺、脾、腎,基本病機為脾陽不振、腎陽衰弱,因此溫腎利水、活血消腫是其治療原則[9-10]。
利濕消腫湯中川附子、茯苓、桂枝能溫腎助陽、利水消腫,澤瀉、澤蘭、白術能溫陽化氣,白芍、豬苓、紅花能利濕行水。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利水、活血消腫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0%,提示采用利濕消腫湯治療骨折術后水腫臨床療效較好;2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改善程度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采用利濕消腫湯治療,不僅能夠提升治療效果,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F代藥理研究也證實,川附子[11]、桂枝[12]提取物有消炎抗菌的功效;澤瀉[13]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在骨折術后水腫的治療中,采用利濕消腫湯治療,臨床療效較好,且無不良反應,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利濕消腫湯治療骨折術后水腫臨床療效好,且對改善患者疼痛情況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