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秀鳳,陳 銑,黃銘奇,王艷娜,朱朝輝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福州 350111)
絲瓜[(L.)Roem.]為葫蘆科絲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在長江南北廣泛栽培,福建省為絲瓜重要的生產與消費市場,由于絲瓜消費的品種區域性較強,適應福建省栽培的優良品種不多,而且很多品種瓜肉烹飪后會褐化變黑,以至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丟失。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于2008 年選育出低褐變的雜種一代新品種農福801,該品種商品瓜外觀非常符合本地消費習慣,且瓜肉不易褐變、早熟高產,受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迅速成為福建省普通絲瓜的主栽品種。福建省為絲瓜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較大,土地復種指數高,農福801 由于連年種植,抗病力下降。為了適應市場需要,選育出抗病力更強的新品種進行更新換代,筆者所在項目組制定的新品種選育目標:商品瓜外觀與農福801 相似,早熟,果肉不褐變,品質好,比農福801 產量更高、抗病抗逆性更強。
母本S18 是2006 年從江蘇省南京市引入的冠軍絲瓜經8 代自交分離、定向純化的性狀穩定的優良自交系。特征為:早熟,生長勢強,主側蔓均可結瓜,有良好的連續坐瓜能力,采瓜期長;瓜圓筒形,瓜個勻稱,瓜縱徑35 cm,橫徑5.7 cm,單瓜質量650 g;果皮綠,味甘甜,不褐變,品質較好;抗病力強,與父本S5 有較高的特殊配合力。
父本S5 為2005 年從廣東省引入的短瓜型地方品種廣東水瓜經8 代定向自交純化的穩定自交系,特征為:中早熟,生長勢強,葉片深綠色,主蔓節間短,主側蔓均可結瓜;果實短圓筒形,中部稍縊縮,果實縱徑18 cm,橫徑6.2 cm,單瓜質量460 g;果皮翠綠,果肉致密硬度大,不易老化,味甘甜,不褐變,品質優,抗病力強。
2012 年秋季以S18 等為母本、S5 等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38 個。2013 年春季所有雜交組合在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地進行組合篩選試驗,結果顯示組合S18×S5 早熟性好,果皮綠,果肉致密,味甘甜不褐變,品質佳,抗性強,產量高,該組合以綜合性狀最優、符合育種目標而中選,并于2014—2015 年連續2 年在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地以本地主栽品種農福801 為對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5—2016 年在福建省內進行區域試驗;2017—2018 年進行福建省全省生產試驗示范。試驗結果顯示,組合S18×S5 瓜長稍短于農福801,比農福801 增產10%左右,抗病性明顯強于農福801,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和高產穩產性。作為農福801 的替代品種,定名為農福805,并于2020 年申請了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保護(申請號20201004685)。
2014—2015 年在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4 年3 月12 日播種于育苗基質中,保持室溫30 ℃,出苗后12 h 光照室溫25 ℃,12 h 黑暗室溫20 ℃,3 月25 日定植田間;2015 年3 月15 日播種,育苗期溫光控制與2014 年相同,3 月28 日定植。以本地主栽品種農福801 為對照,每小區30 株,面積約26 m,3 次重復。以667 m種植700 株計,絲瓜從開始采收至6 月10 日采收的產量計為早期產量,從開始采收至8 月31日采收的產量計為總產量。第1 雌花節位為3 次重復小區共90 株的平均節位。試驗結果表明:農福805 第1 雌花節位為第8.3 節,較CK 低0.8 節;始收期2014 年較CK 早1 d,2015 年較CK 早2 d;667 m前期產量為1836 kg,較CK 增產4.1%,差異不顯著;667 m總產量為4861 kg,較CK 增產10.3%,差異極顯著(表1)。

表1 農福805 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結果
品種比較試驗也對農福805 與對照農福801的主要農藝性狀和商品性進行了測定評價(表2),兩者主側蔓均可結果,果形均為圓筒形,勻直,果色綠,農福805 果實縱徑、橫徑和單果質量均比對照農福801 小一些,但農福805 肉質比對照農福801更致密緊實,口感更優,更耐貯運,貨架期更長,表現出較好的商品性。

表2 農福805 與對照農福801 主要農藝性狀和商品性對比
2015—2016 年分別在省內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南平市建甌市小橋鎮、龍巖市上杭縣下都鎮、寧德市蕉城區六都鎮、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等地進行區域試驗,以農福801 為對照,每個點種植2000 m左右,3 次重復。結果顯示:農福805 2 年平均667 m產量4979 kg,比對照農福801 增產10.1%,增產極顯著(表3)。

表3 農福805 在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2017—2018 年通過福建省超大現代種業有限公司在全省各地示范種植農福805,由福建省福清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南平市躍農綠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建甌市農豐旺果蔬專業合作社等13 個農業公司和種植基地統計,春季露地栽培,農福805每667 m產量在4796~5032 kg,比歷年種植的農福801 增產10%左右;2019 年以來在福建省內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替代農福801 成為主栽品種。
2015—2016 年于絲瓜爬蔓期和盛果期2 個不同生育期進行病害調查,采用5 點取樣法在各個栽培點抽樣調查100 株,共計調查1000 株,病害調查和統計分析參照《絲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調查結果顯示:農福805 霜霉病發病率為1.4%,病情指數1.5;白粉病發病率為7.4%,病情指數14.8;病毒病發病率為1.1%;沒有發現蔓枯病和枯萎病。對照農福801 平均霜霉病發病率為1.8%,病情指數3.7;白粉病發病率19.2%,病情指數54.4;病毒病發病率2.3%;蔓枯病發病率2.6%;枯萎病發病率0.1%。農福805 主要病害的發病率及病情指數均比對照農福801 低,達到高抗水平。
在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的同時,各地各茬次隨機挑選100 株左右進行調查,結果在植株形態、瓜形瓜色等性狀方面均表現一致,未發現典型植株。2017—2018 年連續2 年在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周邊農場及泉州、龍巖、寧德、三明、南平等地市進行試驗示范栽培時,經過多地多次觀察,農福805 的植株形態、瓜形瓜色、豐產性和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均表現穩定。
2020 年6 月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測定,農福805 粗纖維含量與對照農福801 相同,蛋白質、維生素C、還原糖和蔗糖含量均比對照略高(表4)。

表4 農福805 品質鑒定結果
農福805 植株生長勢強,葉片深綠色;早熟,主側蔓均可結瓜,福建省春植主蔓第8 節左右著生第1 雌花,生育期180 d 左右;秋植主蔓第16 節左右著生第1 雌花,生育期150 d 左右;連續結果能力強;果圓筒形,勻直,果實縱徑28 cm,橫徑約6 cm,單果質量約600 g,瓜肉厚,無空腔;果皮綠色,果肉致密,烹飪后不褐變,果肉細嫩爽口,味清甜,品質較好。福建省春季露地栽培采收期從5 月到9 月,667 m產量4900 kg 左右;對主要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和病毒病抗性較強;耐熱耐濕,福建省可作春夏秋露地栽培、大棚保護地越冬栽培和大棚保護地春提前栽培(見彩插4)。
農福805 在福建省春夏季栽培從2 月下旬到5月上旬均可播種,早春溫度低需進行保溫育苗。選擇肥力較高、排灌方便、前茬非葫蘆科蔬菜的地塊種植,667 m種植800 株左右。在瓜蔓上架前剪掉全部側枝,留主蔓結瓜,在第一茬瓜收獲后適當疏除掉一些植株,并及時疏除側蔓和下部不見光的老葉和病葉,以免影響通風透光,滋生病蟲害。農福805 需肥量大,種苗定植成活后及時施薄肥促苗,結瓜期應施重肥,每采收2 次宜667 m追施1 次三元復合肥(N、P、K 為16%∶16%∶16%),用量為15 kg。整個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不積水。注意防治霜霉病、白粉病、黃(黑)守瓜、瓜實蠅、美洲斑潛蠅等病蟲害。根據結果期溫度情況,絲瓜花后7~12 d 可采收上市,適時采收,盛果期每1~2 d 采收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