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失眠是現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病癥,其對患者的傷害主要體現在精神上,一般不會致命[1]。但長期性失眠,會導致患者表現出脾氣暴躁、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精神疲勞等,容易出現器質性疾病,并且使其免疫力下降[2]。現代研究顯示,有近72 種疾病與長期失眠相關,失眠癥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西藥易產生耐藥性[3,4]。督脈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治療失眠癥歷史悠久,以其特有的廉價、有效等優勢,日漸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和廣泛應用,為廣大失眠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作者對此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沈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科60 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18~31 歲,平均年齡(22.12±1.99)歲。試驗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18~31 歲,平均年齡(22.94±1.9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標準 患者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診斷標準:患者心煩不寐,或時寐時醒、頭暈耳鳴、健忘、口干少津、舌紅、苔少、脈細數;患者年齡≥18 歲,停用原來催眠類藥物或有關失眠的治療15 d;患者充分了解治療過程,自行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存在酒精、藥物依賴患者;合并嚴重心、肝疾病患者;存在嚴重精神病患者;因焦慮癥、抑郁癥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失眠患者;全身性疾病,及外界因素干擾引起失眠的患者;合并嚴重危及生命的急性期心腦血管、腎和造血系統等的原發性疾病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干預,包括進行睡眠知識健康教育,注意病室環境管理、患者的睡眠情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外界環境條件;護理人員要注意保持安靜狀態,禁止大聲喧嘩,醫護人員做到“三輕”,即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以免產生噪聲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晚間燈光柔和;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幫助患者掌握控制失眠的方法。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督脈灸,具體操作如下。保持室內溫度適宜,患者取臥位,暴露背部,清潔皮膚,點燃艾灸置于督灸盒內,確保固定不松動,蓋上艾灸蓋子,將督灸盒置于督脈上,根據艾絨燃燒情況,調整高度,控制溫度,高度保持在距皮膚3~5 cm 為宜,艾灸20 min。隔日1 次,治療過程中與患者適當溝通,了解溫度情況,及時調整溫度,防止燙傷發生,溫度控制在39~42℃為宜。治療后6 h 可以洗澡,禁止吹空調和冷風,注意保暖,同時配合飲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膩、海鮮等食物,10 d 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失眠臨床癥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PSQI 評分比較、失眠嚴重程度指數、療效評分、安全性評分。
1.5.1 失眠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后,根據患者睡眠情況進行評分。①入睡時間:0 分:<10 min,1 分:10~30 min,2 分:31~60 min,3 分:>60 min。②睡眠持續時間:0 分:>7 h,1 分:6~7 h,2 分:4~5 h,3 分:<4 h。③夜醒次數:0 分:0 次,1 分:1 次,2 分:2~3 次,3 分:>3 次。④做夢情況:0 分:無夢,1 分:偶有,2 分:多夢,3 分:惡夢。⑤醒后狀態:0 分:清醒,1 分:疲乏,2 分:嗜睡,3 分:頭痛。⑥睡眠評價:0 分:很好,1 分:較好,2 分:較差,3 分:很差。對得分進行相加,并定量觀察、記錄。
1.5.2 中醫證候積分 中醫證候包括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晨起困倦、四肢倦怠、健忘,對積分進行相加,并定量觀察、記錄。
1.5.3 PSQI 評分 治療后采用PSQI 評分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定,該表包含有15 個自評問題和3 個他評問題,只對18 個問題構成的因子進行考量,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1.5.4 失眠嚴重程度指數 共有6 項評估內容,總評分為25 分,0~5 分為患者存在無臨床意義的失眠;6~10 分為患者存在輕度失眠;11~17 分為患者中度失眠;18~25 分為患者存在重度失眠。
1.5.5 療效評分 參考國家衛健委關于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結合治療后患者PSQI 評分減分率進行療效評定。0 分:患者睡眠時間正常,睡眠質量好,日間活動精神良好,不適癥狀基本消失,減分率≥70%;1 分:患者睡眠改善明顯,不適癥狀大部分未再發作,減分率60%~69%;2 分:患者睡眠時間增加,不適癥狀好轉,減分率30%~59%;3 分:患者睡眠不適癥狀未見好轉,減分率<30%。
1.5.6 安全性評分 包括患者血壓、脈搏、體溫、呼吸及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感染、損傷、不能忍受、部位感染)等。詳細記錄不良事件的發生時間、結束時間、程度、處理措施,評分越高,表明安全性越低。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失眠臨床癥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PSQI 評分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失眠臨床癥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失眠臨床癥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PSQI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失眠臨床癥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PSQI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療效評分、安全性評分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療效評分、安全性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療效評分、安全性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療效評分、安全性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現代人睡眠質量受到嚴重威脅,失眠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活質量的一個重大問題,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和深度不夠[5]。在中醫學中,失眠歸于不寐范疇,該病的發生與情志、飲食、起居密切相關。早在《內經》時期就對其有論述,“不得臥”、“目不瞑”[6]。本病的病機主要是陽盛陰虧,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補其不足,瀉其有余[7]。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心屬陽,腎屬陰,心火要下降于腎,腎水要上濟于心,脾位居中焦,為氣血化生之源,該病主要是陰陽失調,心神不寧[8]。現代人飲食結構發生改變,生冷、油膩,熬夜損傷陽氣,心陽受損,氣血不足,生冷損傷脾胃之氣,導致心脾兩虛,從而發生陰陽不相順接,導致不寐[9]。陽氣虛弱,心脈失養,心神不寧,從而發生不寐。因此治療上要以溫補為主,從而調節陰陽的平衡,心脈充養,以安心神,治療不寐。在中醫學中督脈為“陽脈之海”,督領一身之陽氣,通過調節督脈經氣,可以寧神安腦,調動陽氣,激發心陽,脾陽,治療心脾氣虛,從而達到了治療目的[10]。艾灸為中醫常用的技術,燃燒艾絨刺激熱定穴位,艾灸督脈,調節心神和經氣,并且督脈可以調節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上達腦、心、脾等部位,從而安神定志,達到治療作用[11]。督脈鋪灸屬“大灸”之法,集熱療、光療、藥物刺激于一體,火力足,熱力強,其治療效果顯著[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失眠臨床癥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PSQI 評分分別為(6.32±4.13)、(2.34±0.80)、(22.66±4.8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6.58±3.13)、(6.19±0.70)、(37.43±3.9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療效評分、安全性評分分別為(7.62±1.55)、(1.35±0.11)、(7.48±1.19)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5.66±1.53)、(3.10±0.12)、(12.42±1.1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督脈灸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的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失眠癥狀,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