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禾,吳明兒,ARUGA Hiroshi
(1.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上海 200092; 2.AGC 株式會社,日本 東京 100-8405)
ETFE(ethylene tetra fluoro ethylene)薄膜是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物制成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常用厚度為80~300μm。ETFE薄膜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自潔性,透光率高,可回收重復利用,因此在體育場館、商業設施、交通樞紐等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1-5]。
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主要通過拉伸試驗確定。ETFE薄膜單軸拉伸過程涉及分子鏈拉伸與斷裂過程,其應力-應變曲線表現出2個明顯的剛度轉折點,分別被定義為薄膜第一屈服點和第二屈服點,相應的應力被稱為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6]。作為塑料高分子材料,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第二屈服應力及抗拉強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7]。CECS 158∶2015《膜結構技術規程》將ETFE薄膜列入條文之中,通過對工程中常用的ETFE薄膜材料參數進行統計分析,規定了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等設計參數[8]。
與典型的透明材料玻璃相比,ETFE薄膜具有質量小、抗沖擊性強、自潔性好等優點。在評價薄膜材料透光性能方面,透光率和霧度是重要評價指標[9-10]。其中,霧度是入射光透過薄膜后偏離入射方向一定角度(一般規定為2.5°)以上的漫透射通量與總透射通量之比,霧度越大,清晰度越低,成像越朦朧。目前常用的250μm厚ETFE薄膜(250NJ型)可見光透過率為91.5%,太陽能透射率為93%,但其霧度為10%,嚴重影響了薄膜材料的透明性能。
為提高ETFE薄膜透明性能,降低霧度,并進一步改善薄膜強度,通過調整聚合物中單體排列順序,已有研究機構研發了高透明低霧度新型ETFE薄膜(250×78N型),大幅度提高了薄膜透明性能。對該新型ETFE薄膜進行單軸拉伸試驗,研究材料基本力學性能,確定基本材料性能參數,分析焊縫連接強度及溫度對材料性能的影響,為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新型ETFE薄膜厚度為250μm,需裁切透明性能參數測定所用試樣,使其與壓蓋尺寸匹配。單軸拉伸試驗中試樣形狀為啞鈴形,夾持線間距為80mm,標線間距為25mm,如圖1所示。試樣采用沖切機沖切,邊緣光滑、無缺口。對于焊縫連接強度試驗,首先進行薄膜機械拉伸方向(MD向)和垂直于機械拉伸方向(TD向)焊接加工(見圖2),焊縫寬度為10mm,然后在焊接加工后的試樣上裁切包含焊縫的拉伸試樣,試樣尺寸與單軸拉伸試樣相同。

圖1 啞鈴形試樣

圖2 焊縫連接強度試樣
對于ETFE薄膜母材的單軸拉伸試驗,假定試樣標線部分均勻變形,工程應力σ和工程應變ε計算如下:
(1)
(2)
式中:F為試驗測得的拉力;b0為試驗開始前試樣標線部分寬度,為6mm;t0為試驗開始前試樣標線部分厚度,通過實測得到;Δl為試驗測得的標線間位移;L0為試驗開始前試樣標線部分長度,為25mm。
采用NDH-5000型濁度計和UV-3600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該新型ETFE薄膜可見光透過率、太陽能透射比和霧度進行測定。
開展室溫單軸拉伸試驗與焊縫連接強度試驗,試驗設備采用CMT4204型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力值傳感器量程為500N,精度為±0.5%,位移引伸計分辨率為0.001mm,試驗時環境溫度為(23±2)℃。根據DG/TJ 08—2019—2019《膜結構檢測標準》[11]的規定,設定夾具間拉伸速率為50mm/min。制備ETFE薄膜MD,TD向單軸拉伸試樣,沿不同方向各進行5次有效拉伸試驗。對于焊縫連接強度試驗,當試樣破斷斷口位置處于焊縫或焊縫邊緣時為有效試驗。
記錄拉力和位移數據,計算得到應力-應變曲線。進行焊縫連接強度試驗時,取最大應力作為新型ETFE薄膜焊縫連接強度。
試驗溫度分別為-60,-40,-20,0,20,40,60℃,在環境試驗箱中進行高低溫單軸拉伸試驗(見圖3)。試樣尺寸及拉伸速度與室溫單軸拉伸試驗相同,位移通過非接觸式方法進行測量。

圖3 環境試驗箱
經測定,新型ETFE薄膜可見光透過率為93.2%,太陽能透射比為94.4%,霧度為2%。與普通ETFE薄膜相比,新型ETFE薄膜透明性能大幅度提升。
新型ETFE薄膜單軸拉伸應力-應變曲線如圖4所示。為進行對比,開展相同試驗條件下普通ETFE薄膜單軸拉伸試驗。

圖4 ETFE薄膜單軸拉伸應力-應變曲線
由圖4a可知,新型ETFE薄膜與普通ETFE薄膜MD向應力-應變曲線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可按現有方法[12]確定第一屈服應力、第二屈服應力和割線模量。
由圖4b可知,新型ETFE薄膜TD向應力-應變曲線達第一剛度轉折點(第一屈服點)后,經歷較小的應變后應力達到局部峰值,然后材料出現應力軟化現象,即隨著應變的增加應力逐漸減小。應力降至最低點(軟化點)后,隨著應變的增加,材料逐漸強化直至破斷。對于TD向的應力-應變曲線,可按現有方法[12]確定第一屈服應力及割線模量。定義局部峰值點應力為第二屈服應力,定義軟化點應力為軟化應力,可知新型ETFE薄膜第二屈服應力與軟化應力相差較小。
根據試驗結果得到新型ETFE薄膜不同方向力學性能參數,如表1,2所示。

表1 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MD向)

表2 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TD向)
由表1,2可知,新型ETFE薄膜MD,TD向的第一屈服應力平均值分別為24.13,24.30MPa,二者相差0.7%;第二屈服應力平均值分別為26.67,26.38MPa,二者相差1.1%;抗拉強度平均值分別為53.98,48.34MPa,二者相差11.7%;割線模量平均值分別為716.96,747.75MPa,二者相差4.3%。該新型ETFE薄膜MD,TD向第一屈服應力、第二屈服應力、割線模量平均值相差均<5%,因此與普通ETFE薄膜材料類似,在結構設計中可認為新型ETFE薄膜為各向同性材料。
由表2可知,新型ETFE薄膜TD向軟化應力平均值為26.07MPa,略小于第二屈服應力平均值(26.38MPa),二者相差1.2%。實際工程應用中,可將軟化應力定義為第二屈服應力。
與普通ETFE薄膜相比,新型ETFE薄膜強度得到大幅度提升,2種材料力學性能對比如表3,4所示。
由表3,4可知,新型ETFE薄膜MD,TD向第一屈服應力均為普通ETFE薄膜的1.5倍,對應的第二屈服應力分別為普通ETFE薄膜的1.2,1.1倍,抗拉強度分別為普通ETFE薄膜的1.22,1.02倍,表明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得到提高;新型ETFE薄膜割線模量大幅度增加,其MD,TD向割線模量均為普通ETFE薄膜的1.3倍;新型ETFE薄膜破斷應變(斷裂延伸率)有所下降,但MD,TD向仍具有較好的延展性能。

表3 新型ETFE薄膜與普通ETFE薄膜力學性能對比(MD向)
新型ETFE薄膜焊縫連接強度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新型ETFE薄膜MD,TD向焊縫連接強度分別為相應方向母材抗拉強度的0.81,0.84倍,可知新型ETFE薄膜焊接后的強度保持率>80%,具有與普通ETFE薄膜相似的焊接性能。

表5 新型ETFE薄膜焊縫連接強度 MPa
不同溫度下新型ETFE薄膜單軸拉伸應力-應變曲線如圖5所示。隨著溫度的降低,相同應變下新型ETFE薄膜應力逐漸增大,但破斷應變逐漸減小。在低溫狀態下,新型ETFE薄膜應力軟化點較明顯,而高溫狀態下應力軟化點不明顯,甚至消失。

圖5 不同溫度下新型ETFE薄膜單軸拉伸應力-應變曲線
可參照現有方法[12]確定環境溫度為0,20,40,60℃時新型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第二屈服應力和割線模量。由于軟化應力與第二屈服應力數值上相差較小,不再區分,取數值較小的軟化應力為第二屈服應力。
對于環境溫度為-20,-40,-60℃的新型ETFE薄膜應力-應變曲線,由于無明顯的第一屈服點,難以按現有方法確定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為便于與高溫環境下薄膜力學性能進行對比,同時考慮現行規范的規定,本文按以下方法確定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①作通過軟化應力點的水平線,其與應力-應變曲線的交點定義為第二屈服點(見圖6),相應的應力為第二屈服應力;②作初始段應力-應變曲線切線,該切線與通過軟化應力點的水平線交點處應變對應的應力-應變曲線上的點定義為第一屈服點,相應的應力為第一屈服應力。

圖6 低溫下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確定方法示意
不同溫度下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如表6,7所示。由表6,7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新型ETFE薄膜MD,TD向強度和割線模量均增大,破斷應變均減小。

表6 不同溫度下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MD向)

表7 不同溫度下新型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TD向)
為進行對比分析,同時進行普通ETFE薄膜高低溫單軸拉伸試驗,試驗結果如表8,9所示。由表8,9可知,當溫度≤20℃時,新型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均明顯高于普通ETFE薄膜,但差值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減小;當溫度達60℃時,新型ETFE薄膜與普通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幾乎相同,抗拉強度也表現出類似趨勢。

表8 不同溫度下普通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MD向)

表9 不同溫度下普通ETFE薄膜力學性能參數(TD向)
對新型高透明低霧度高強ETFE薄膜材料進行單軸拉伸試驗研究,通過分析試驗數據,得到材料力學性能參數及焊接后焊縫連接強度,總結溫度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規律,并與普通ETFE薄膜材料性能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經測定,新型ETFE薄膜霧度為2%,透明性能優異。
2)室溫下新型ETFE薄膜MD向可按現有方法確定第一屈服應力、第二屈服應力和割線模量,TD向可按現有方法確定第一屈服應力、割線模量,定義局部峰值點應力為第二屈服應力,定義軟化點應力為軟化應力;TD向第二屈服應力與軟化應力相差較小,實際工程應用中,可將軟化應力定義為第二屈服應力。
3)室溫下新型ETFE薄膜MD,TD向第一屈服應力、第二屈服應力、割線模量平均值相差均<5%,結構設計中可認為新型ETFE薄膜為各向同性材料。新型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約為普通ETFE薄膜的1.5倍,第二屈服應力約為普通ETFE薄膜的1.1倍,第一屈服應力提升程度大于第二屈服應力。
4)新型ETFE薄膜焊接后的強度保持率>80%,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5)隨著溫度的升高,新型ETFE薄膜強度減小,40℃時的MD,TD向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約為20℃時的0.7倍,抗拉強度約為20℃時的0.9倍;60℃時的MD,TD向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約為20℃時的0.5倍,抗拉強度約為20℃時的0.8倍。當溫度≤20℃時,新型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均明顯高于普通ETFE薄膜,但2種材料屈服應力之間的差異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減小;當溫度達60℃時,新型ETFE薄膜與普通ETFE薄膜第一屈服應力和第二屈服應力幾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