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建華

圖源/hell
近三年以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嚴峻,數字人民幣紅包正在成為全國多個試點地區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手段。今年5月開始,已有廣州、天津、杭州、重慶、深圳、廈門、雄安等地向居民發放各種形式的數字人民幣消費補貼,金額共計2.5億元。
在廣州的北京路、上下九和天河城,這些曾最具廣州商鋪經濟代表性的購物休閑場所,如今繁華不再。
令人憂心的是,不僅僅是廣州,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都難逃此現象。如何促進消費,紓困市場經濟?發放消費券成各地政府的主要抓手之一。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分析指出,當前我國各地內需有所回落,通過數字人民幣發放消費券,既可以拉動經濟,也可以推廣數字人民幣使用,實現雙贏。
當前,數字人民幣已是“紅包雨”主力軍,多以滿減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
雄安新區于5月30日發放近5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支持300家雄安新區餐飲店和1200家商超。滿減紅包包括滿5000元減500元的家具類紅包,滿200元減40元、滿100元減20元等餐飲類紅包及滿50元減15元商超類紅包。
“發放一張滿100元減10元的消費券,是一個10倍杠桿。”業內人士分析稱,消費者使用10元的消費券,需要支付90元的現金。相當于用10元撬動90元的消費,可明顯刺激經濟。
對于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杠桿效應,廈門市的數字人民幣購車補貼最為明顯。6月1日起,廈門市以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購車補貼,購車用戶不僅能直補4000元,前1500名還可再享200元數字人民幣消費券。從使用細則來看,市民憑購車發票,5萬元~15萬元可補貼2000元,15萬元~30萬元可補貼3000元,30萬元~50萬元可補貼4000元。
盤和林告訴記者:“消費券的拉動作用最為直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搭配一些使用規則,消費券可以撬動需求杠桿,放大財政資金的拉動效果。”
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是多方共贏的舉措。對于消費者來說,一些促銷活動能夠使其購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對于銀行來說,既是拉新獲客、鼓勵客戶開通數字錢包的絕佳時機,也能提升存量客戶的活躍度;對于商家來說,能夠提升其消費交易規模。
隨著“紅包雨”灑滿各試點城市,數字人民幣在稅務、政務、借貸、對公等領域的創新項目也在逐步落地。各個試點城市有越來越多紅包活動的開展,再加上多元化民生應用場景的接入,業內人士預計,數字人民幣無論是應用生態、交易規模還是個人錢包的開立數量均有望得到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為了促消費、穩經濟,全國許多地區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挖掘消費潛力,派發消費券正成為各地促消費的有力政策工具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月~4月,全國已有至少20個省市先后發放總額超過34億元的消費券。
5月30日和6月9日,深圳市分兩輪通過美團平臺發放了3000萬元“樂購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可在深圳市1.5萬余家具備數字人民幣核銷功能的線下商戶以及美團平臺消費場景中使用。
在成都,數字人民幣消費券活動也正在火熱進行中。據悉,成都數字人民幣消費券通過美團平臺發放,活動共3輪,開始時間分別為6月12日、19日和26日。“此次發放的消費券分為餐飲外賣、超市便利、酒店民宿、景點門票共4類滿減券,可以應用到吃美食、買生鮮、訂酒店、逛景點等豐富的生活場景中。”美團相關活動負責人介紹,成都消費券的發放加快了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促進了消費復蘇。
僅看美團公布的數據,截至6月20日,有近800萬個數字人民幣子錢包被推送至美團App,近600萬用戶在美團用數字人民幣消費。京東科技發布的數據也顯示,“618”活動期間,用戶在京東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金額達4億元,同比增長超18倍。
“數字人民幣的技術特性,使其非常適合精準促消費。”博通咨詢金融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可對數字人民幣紅包的使用時間、適用范圍做出精準設定。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808.51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61億個,交易金額875.65億元。今年3月31日,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在現有試點地區基礎上,增加天津市、重慶市、廣東省廣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廈門市、浙江省承辦亞運會的6個城市作為試點地區,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場景試點結束后轉為試點地區。
“深圳消費券和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開始后,生意比之前好了,端午節訂單比節前多了不少。”“哆鯨選”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旗下20多家連鎖超市因數字人民幣紅包受益,今年端午節期間的總訂單量環比節前上漲約30%。美團數據顯示,端午節期間,平臺線上數字人民幣交易訂單量占該店線上總訂單量的10%。另外,5月30日到6月19日,在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期間,報名參與活動的用戶已在5.2萬余家深圳本地美團商戶中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這些商戶在美團平臺的交易訂單量和訂單金額,相比去年同期分別提升58.9%和64.6%。
消費券的發放也激發了成都市民的消費熱情。家住成都市錦江區的戴女士一家在6月12日當地首批消費券發放時,搶到了超市“滿100元減30元”券和外賣“滿50元減15元”券。當天中午,她就用剛到手的消費券點了外賣。“店面忙碌的日子又回來了。”成都高新區一家燒烤店的店主表示,近期,店里的外賣訂單有所恢復,在消費券活動開始后,用消費券點外賣的顧客在增多。相關數據顯示,從6月12日到6月19日,美團平臺上首批消費券發放后,報名參與活動的成都用戶已在3.5萬余家成都本地美團商戶中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這些商戶在美團平臺的交易訂單量和訂單金額,相比去年同期分別提升40.9%和33%。
眼下,更多試點城市的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還在持續。溫州在6月19日至21日共發放3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廈門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已于6月22日啟動,將投放數字人民幣紅包2022萬元,同時還有總額4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優惠券;6月18日至6月30日,蘇州發放數字人民幣定向消費紅包2萬份共100萬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數字人民幣與消費券、電商平臺等場景結合,有助于數字人民幣推廣,也有助于消費市場加速回暖,這些有益嘗試有必要總結經驗并創新復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