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彥華 金朝暉

攝影/賈瓊
絢麗多彩的窗花剪紙、流光溢彩的打樹花、激情四射的音樂節、戲韻猶存的古戲樓、遺世獨立的村堡、藝術范兒的鄉村民宿……蔚縣,圍繞著這座千年古城的活化利用發展,有吃有玩有看頭,一幅美好生活新樣態長卷正在徐徐鋪設開啟。
“蔚縣,老天給的,老祖宗留的,應有盡有。”蔚縣位于北京正西,張家口市最南端,總面積3220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在蔚縣縣委書記劉瑞格看來,“物華天寶”既是蔚縣生態優美、物產豐饒的高度凝練概括,也是蔚州大地的一張閃亮名片。
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借助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契機,蔚縣近年來將文化旅游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深挖文化增亮點,優化“一軸一帶四區”總體布局,延展旅游產業鏈條,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文化品牌。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縣接待游客70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近50億元。
“近兩年,疫情對我們的旅游業影響確實很大,尤其是今年5月份北京疫情陡然加重,蔚縣的旅游業也被迫按下‘暫停鍵’。不過,伴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出臺后,蔚縣旅游業呈現‘報復式’反彈。”劉瑞格透露稱,當時,大量游客開始涌入蔚縣,僅小天山景區一日的游客接待量就達到5萬人次。據他預計,“蔚縣全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將會有極大突破”。
蔚縣文旅知名度不斷上升的同時,“如何把人留住”也成為了現實而迫切的問題。為此,蔚縣將目光聚焦在了旅居產業。
“疫情顛覆了旅游行業原有模式,也改變了需求端,這就更需要行業不斷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上海良耜文化發展有限公司CEO張明華說。該公司是易居樂農旗下負責共享農莊項目運營管理的專業性機構。作為該公司CEO,張明華已在蔚縣駐扎多時,主抓位于蔚縣西窯頭村的FA公社。
西窯頭村位于蔚縣縣城2公里外,村民285人,如今留村里的百余人多是老人、孩子、婦女。前些年,村里人都搬進了新農村的集中安置房,村原址的老房子因無人居住,年久失修,漸漸都成了危房,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2018年,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朱旭東聯合建筑師俞挺和張智強一起發起了中國FA青年建筑師獎的評選,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空心村”問題,集結一批中國頂尖的青年建筑師、設計師,對閑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競賽地”便是西窯頭村這個“空心村”。于是,來自上海、北京、香港、臺灣四地的12名青年建筑師,背起行囊進村,歷時3年多時間,完成了西窯頭村的重生再造。
“當時,這里就是殘垣斷壁,村里沒有多少人住,很貧窮。但這里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剪紙、戲樓戲臺、年俗社火、打樹花、拜燈山、皮影戲等,對于我們來說,這里就是一張白紙,為‘FA公社—設計師de民宿’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回憶過去,張明華感慨不已。
去年“十一”期間,“FA公社”正式對外營業。來自京津滬等地的游客絡繹不絕,預約登記爆滿。當年便實現了扶貧資產年收益105萬元,帶動485名群眾穩定增收。
不過,一些事情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受疫情影響,從今年年初到5月中旬,FA公社幾乎處于停業狀態,僅有兩位工作人員留守。
5月,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張明華卻毅然選擇了離開上海,趕赴蔚縣,為的是他今年的又一大目標—辛莊村智慧旅居農莊生活圈項目。
辛莊村與西窯頭村比鄰而居,被納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蔚縣古堡代表之一。按照項目規劃,這里將會被改造成一個以旅居民宿和民宿配套為主,集餐廳、青旅、手工作坊、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于一體的旅居綜合體。
是什么契機促成了這個項目?面對記者的疑問,張明華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通過FA公社半年多的運營,我們也一直在反思,為什么客流這么不穩定,結果發現,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目標客群定位。受疫情和遠程辦公技術的影響,現如今城市青年和活力老人下鄉潮正在興起。與觀光游覽的傳統旅游方式不同,這部分人群居住需求更強,對生活品質要求更高。于是,旅游也就變成了旅居。”
據悉,該項目將于今年10月份正式完成。張明華對此充滿憧憬,“屆時,人們便可以在古色古香的古堡中,遠離城市喧囂,創業、社交、生活一個也不耽誤。”
辛莊村智慧旅居農莊生活圈項目只是蔚縣古堡振興的一個縮影。蔚縣古堡,被譽為“中國北方最美的古建筑群”,是蔚縣文化的符號,素有“八百古堡,八百戲樓”之稱。近年來,蔚縣創新古堡開發模式,完善旅居產業鏈條,大力實施“古堡(村)+”旅居產業模式,以蔚州古城為中心,沿京蔚高速公路、張石高速公路,選取國字號的名鎮、名村、古堡群落,以組團方式打造古鎮、古堡型的鄉村旅居;在小五臺山腳下和翠屏山區域,依托山地、森林等和現有景區、度假區,重點發展山地旅居、康養旅居等特色旅居,勾畫出一幅美麗鄉村旅居圖。
仲夏時節,夜幕降臨,古色古韻的蔚縣,在鼓點、節奏、燈光、吶喊中被徹底點燃。
7月22日,暖泉古鎮消夏音樂節開幕。拒絕平靜、拒絕溫柔,激情狂躁、熱情舞動,伴隨著音浪的轟鳴、身體的跳躍,感動、興奮、壓力在此時此刻盡情釋放。
“夏季旅游,18:00~22:00是黃金時間,為了讓市民游客的夜間生活更加豐富,我們將傳統音樂節與電音節進行融合,精心打造了這場多主題音樂節。”暖泉古鎮消夏音樂節總策劃王銀龍告訴記者,一般一個音樂節,短時間靠的是明星的粉絲效應,但暖泉古鎮的這個音樂節并非如此,它將持續近40天,每周設有不同主題,例如水槍大戰、泡泡大戰、國潮等,目的是增加二次銷售,拉動整個暖泉古鎮的消費和人氣。
“這在全國而言,都是一種挑戰。”不過,開幕前三天的人流數據給了他信心。據悉,音樂節開幕前三天,暖泉古鎮游客逐日遞增,合計超萬人次。
蔚縣的夜晚,是激情而躁動的,也是寧靜而美麗的。海拔2158米的空中草原,位于河北蔚縣與淶源交界的太行山東甸子梁山頂,屬高山濕地草甸。因甸下是層巒疊嶂的山體,甸上是一望無垠、坦蕩如砥、野花遍地的大草原,構成了花草交織、綠茵如毯、白云飛渡、天地相連的風景畫,讓來到這里的人感覺恍若天堂,美不可言。從此,“養在深閨”的這片草原,以其千種風情和悠悠芳香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游人的到來。在這里,閑坐草甸,夜觀浩瀚星河,更是不容錯過的絕妙體驗。
蔚縣的夜晚,是悠閑的,也是忙碌的。“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消費扶貧直播間。”晚上8點整,在蔚縣扶貧館三樓的直播間,蔚縣扶貧館館長郭建華準時打開手機攝像頭,搖身變成了帶貨主播,在線推薦蔚縣特色農產品,為自家產品打call。
蔚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20年脫貧摘帽。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該縣明確將消費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長效舉措,通過建立聯結機制、全社會參與、對接促銷、“三專”建設,讓當地的農特產品從“田間”走向消費者的“舌尖”,從“坊間”躍到老百姓的“心尖”。
在蔚縣扶貧館內,150平方米的展廳里匯聚了蔚縣剪紙、青砂器等600余種張家口地區的非遺產品和當地特產,成為外地游客的打卡地。為進一步拓寬產品銷路,郭建華專門在自己辦公室的旁邊開辟了一個直播間。她說,“個人力量雖然微弱,但涓滴之水匯成大海。我希望盡我所能,為家鄉的產業發展盡一份力量,貢獻一份愛心。”
夜幕下,雄偉壯觀的趙長城遺址、挺拔雋秀的南安寺塔、斗拱飛檐的玉皇閣……在文化和旅游的水乳交融中,在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通中,“古今輝映”正在逐漸照進現實,“詩和遠方”正在走近蔚縣人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