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宇彤

小中大學真“證”畢業,先坐機關,后做傳媒,人間冷暖,入眼入心。
7月5日,康巴什·中國網紅城市指數發布中心掛牌儀式舉行。致辭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康巴什區委書記邢征面對鏡頭變身歌手,一頂帽子,一副墨鏡,一段說唱,引爆全場;之后,在工作人員“提醒”下,他摘掉墨鏡和帽子,換回會場風格致辭;致辭結束,他又恢復嘻哈風,歡迎網友來康巴什避暑休假,還推薦了一波康巴什的特色產品。
邢征的這段Rap,瞬間網上走紅,引發網友熱議和轉發。近年來,官員以“網紅”身份用新媒體方式為家鄉引流,推廣土特產,介紹風景區,加速文旅融合,邢征并非首例。在他之前,一襲斗篷、雪地策馬的新疆伊犁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和一笠一劍、綠海穿行的四川甘孜州文旅局局長劉洪的“出圈”,都產生了現象級的影響力,雖然轟動效應僅曇花一現,但畢竟在一個時段內給當地形象添加了可觀的印象分,達到了宣傳推廣的預期目的。對于“官員網紅”現象,輿論場也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肯定方認為此舉一反官員刻板印象,值得點贊;否定方則認為這是官員“不務正業”“嘩眾取寵”的表現。
只要沒有惡意,不媚“三俗”,“炒作”就是應該大力提倡的升級版的策劃宣傳。互聯網時代,各級官員通過不斷強化流量思維和“網紅”意識,從而深諳網絡邏輯,以與網民同頻共振的語境直抵他們的心靈,為傳統的宣傳手段插上了跨越山海的翅膀,以最快的速度通達最大的范圍、覆蓋最廣的人群,以低成本的個人IP打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獲得幾何級增長的關注,不但無需顧慮,而且大有可為。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5.9%的受訪者認為,只要有利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員成為“網紅”無可厚非。的確,官員負有治理地方、發展經濟、和諧社會重任,利用“官員+網紅”發生的化學反應,為地方帶來積極影響,迅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讓網民立刻知曉并開始向往其所代言的城市風景和特產,最終提升一個地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以多多益善的流量,賦能本地的全面發展,這是干部善用流量、樹立正確“網紅”思維的根本所在和價值呈現。
近年來,絕大多數“官員網紅”,都是從文旅融合的切口進入,以曼妙的山川形勝和淳厚的風土人情作為索引,水到渠成地轉至推廣當地的代表性風景區和土特產。需要注意的是,文旅融合的要義,一定是文有底蘊,旅有回味,其間的融合必須1+1>2,必須在提升景區內涵、安全保障、服務質量、經營誠信、旅游體驗等方面下真功夫和苦功夫,而且要久久為功,杜絕一陣風式的虎頭蛇尾。“官員網紅”受益于“注意力經濟”,但“注意力經濟”的軟肋便是“注意力”很快也很容易被分散。從這一角度觀照,劃好干部“網紅”思維邊界極其重要,因為官員們帶領的政務團隊不是劇組,不可能長時間生活在鎂光燈下,而且,再“出圈”的網絡營銷也會帶來審美疲勞,如果官員飽嘗網紅爆款的甜頭之后,醉心于頻頻觸網,不分表現場合,顛倒時間占比,誤以為“一紅遮百丑”,對各地景區陸續曝光的天價餐飲、山寨景點、危險設施、宰客導游等問題熟視無睹,而不是想方設法補短板,練內功,夯基礎,抓落實,就會被曾經的網紅洪流迅速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