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李立焰;福建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廈門大學) 林曉燕
驅動創新戰略背景下,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支撐。2018年5月3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加強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進一步推進科研誠信制度化建設,并將科研誠信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區域企業的科研誠信建設仍需強化,特別是面向區域重要產業、行業的企業。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誠信服務是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一環,相關服務策略的提出具有現實意義。
目前,國內外已有科研誠信機制的相關理論、實踐研究。如Mladen、Ping Sun、Ren Yi等人對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機構設置、制度建設、管理辦法等層面進行科研誠信管理探討;高勇強等人從高管個人、組織、環境角度對企業不端行為進行探討;袁象和王凱等人從科研績效評價機制、評價周期制訂、監督機制、科研管理制度等維度對科研誠信進行探討;盧萬青與陳萬靈從營商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角度對科研誠信進行探討;蒙大斌等人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3~2017年公布的學術不端數據,從區域差異的角度對科研誠信問題進行探討。
我國科研誠信體系初步建成,區域的科研誠信管理已有相關研究。但從科研誠信服務來說,區域的主要研究對象仍然是高校及科研機構,服務項目以科研誠信教育為主,針對地方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誠信服務研究仍然較少。
通過對科研失信行為及科研誠信機制進行網絡與文獻調研后發現:1.福建省不同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風險可能存在于產學研合作、中介行為及科技倫理等方面;2.福建省已建立與中央一致的科研誠信機制,包括信用機制、失信行為懲戒等。其中福州、廈門及泉州三地為區域創新高地,機制建設較完備,其他區域也在不斷完善中。
在相關科研誠信基礎理論和實踐以及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相關調研的基礎上,展開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策略研究,是對科研誠信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有益補充。相關策略的提出是助力區域科研誠信建設平衡和完善的有益探索,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基于科技人員的科研誠信范疇。基于科研全過程,科技人員的科研行為將圍繞科研活動各時間節點展開,針對相應時間節點進行分析。首先,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的時間節點可作為服務起點,參與服務項目是服務過程中的服務點,離開企業的時間階段可作為服務終點;其次,參與服務項目的過程中,有外部的合作人員參與到項目中,需要被考慮,特別是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的科技人員。
(二)基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誠信范疇。科研成果流轉往往是基于科研項目產生的。服務將關注成果產生、公開、轉移、認定、申報獎勵的過程。科研成果包括公開的實驗數據、發表文章、知識產權申報材料、科技項目結題報告及宣傳材料等。具體如下:1.實驗數據作為企業技術核心,其科研誠信范疇涉及實驗數據的產生、公開、交易及再利用過程各環節是否符合行業、產業規范,以及不同階段數據知識產權歸屬認定等;2.文章成果發表涉及技術內容的揭示、署名是否符合合同、契約、章程約定及實質文字內容、數據的可靠性等;3.項目申報材料涉及申報科學技術獎勵等各類榮譽、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稱號、申請科技項目和財政資金等各類政策扶持,以及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科技項目咨詢論證或科技項目實施過程的真實度;4.知識產權申報涉及申請行為的規范,特別是對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的關注;5.報告及宣傳材料涉及信息披露的合規性。檢索企業得知,福建省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有數百家處于上市狀態(A股、中概股、港股、科創板、新三板、新四板),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在信息披露時可能存在風險。
(一)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誠信服務的機構。1.中介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是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化服務機構,包括信息咨詢公司、技術轉移機構及專利事務所等,大多為企業提供付費業務。由于中介機構提供的是專業化服務,涉及成果申報、成果轉移、成果分析等等。因此,與這些科研環節緊密相關的科研誠信服務,也可考慮由這些機構提供相應服務。舉例來講,數據庫商往往擁有下屬信息咨詢機構提供的科研誠信相關信息咨詢服務。例如,知網、萬方等等。技術轉移機構促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注重成交金額、談判技巧、權利分割。作為促進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的關鍵載體,專業技術轉移機構參與到相關科研誠信服務中來,亦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2.行業聯盟與產業協會。行業聯盟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非盈利服務機構,其特點在于為企業提供服務空間,針對行業內常見、共有的科研誠信問題進行交流,加強行業內科研誠信的共識。產業協會,其根本任務是科研、學術交流、促進創新暢通發展,發現、推薦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代表科技工作者與政府溝通,同時維護科技工作者的權益。3.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指出,要強化科研誠信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對科研活動全過程的誠信審核。《知識產權信用體系與科研誠信》一書中對知識產權信用及科研誠信的關系進行闡釋,提出這兩點對科技創新的“賦能”意義。
依據知識產權與科研誠信關系,區域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可作為區域科研誠信服務機構之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提出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布局,并對服務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提出要求,實現區域的全覆蓋。網絡化多元合作治理將促進轄區內的創新能力提升,其中具體的服務網點機構可統一提供知識產權政策咨詢、信息服務、公益培訓等服務。
面向區域重點產業、戰略新興產業,高校TISC、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依托單位為高校圖書館)是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重要網點之一,主要參與區域創新治理。科研誠信內容涉及知識產權、數據、文章等與科學研究密切相關的內容。因此,作為區域科研中心,高校TISC、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具有專業數據庫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提供面向區域產業、面向區域行業的科研誠信服務具有一定基礎條件和必要性,往往具有為企業提供高水平、專業性服務的能力。
此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鼓勵社會化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參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因此,高校、科研院所、公共圖書館、科技情報機構、各類科技與創新園區、各行業社團組織等均可提供相關公共服務。
(二)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的服務模式。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的服務模式構建考慮三點:第一,服務模式需要遵循福建省科研誠信的管理模式和機制;第二,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范疇,科研誠信服務的模式應覆蓋各誠信風險點;第三,結合服務機構的特色化資源,打造專業化、精準化服務點。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的模式可分為基礎服務、高級服務與增值服務。服務均可作為公共服務供給內容,以區域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供給方式,讓創新主體受益。區域知識產權服務網點的服務機構及社會化服務機構均可參與其中,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服務合力。政府以購買服務、社會資本合作形式提供公共服務供給。同時,社會化服務機構提供市場化服務。三個層次的服務模式如下:
1.基礎服務。提供具有普適性的服務,包括通識性教育培訓,政策宣講、解讀等。服務機構均可提供相應服務,對周邊區域有輻射帶動作用。2.高級服務。提供專業性強的服務,包括人才評價、成果評價、面向行業、產業的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判定、專利查新、科技查新等。有能力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中介服務機構、行業聯盟與產業協會、高校、公共圖書館、情報機構等社會化服務機構可提供相應服務,提升區域專業化服務質量。3.增值服務。提供周到、多樣的服務,符合個性化服務需求,可基于基礎服務與高級服務內容進行服務定制,加快面向行業、產業的服務創新。
(三)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的服務內容。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的服務內容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誠信范疇及服務模式進行選定。
1.教育培訓。教育培訓服務可作為現階段主要的科研誠信治理手段。此服務案例嘗試從科學角度闡述科研誠信,可促進企業研發人員或管理人員對此感興趣,同時不易對此產生厭惡情緒。培訓內容仍有待挖掘,特別是如何將科研誠信拓展到社會生活中,讓企業科技人員感受到科研失信的危機感及學習的緊迫感,即科研誠信科學的科普。其中:(1)社會信用機制及聯合懲治機制的闡述、企業創新的風險防范均可作為科學、有效的培訓內容,將企業關心的內容與科研誠信快速聯系起來;(2)針對基于科技人員與科研成果的科研誠信范疇,可展開有針對性的、內容全覆蓋的培訓重點清單的討論與確認,以供相關機構用于培訓;(3)目前,科研誠信中的科學問題均是熱點問題,包括數據管理與數據安全、科技倫理、知識產權運用等。其也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認知盲點。此類培訓內容快速、及時更新有助于企業創新體的成長,企業在創新的同時,是愿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的。
2.誠信文化建設。誠信文化建設有必要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培訓、宣傳內容。(1)誠信宣傳的立足點應向創新驅動看齊;(2)對此內容展開人才培訓,培養相關人才長期負責相關內容培訓;(3)展開喜聞樂見的誠信題材編輯,展開誠信文化傳播;(4)配合科學、有效的科研誠信培訓內容深入挖掘其中的可視化元素及滿足趣味性要求,有助于進一步的科研誠信文化建設,以持續性推動良好、健康的營商環境;(5)面向產業、行業的服務機構,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高校、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可以組織企業間交流、對話,引導對行業、產業的知識產權問題及科研誠信問題形成共識、規范,促進優勢產業標準的形成。
3.政府智庫建設。具有高級服務能力的服務機構,可作為政府智庫,通過與政府正式、非正式交流、對話,提供政府需要的相應解決方案。(1)作為第三方為政府提供服務機構的績效評價服務方案,可進一步針對省內服務機構展開省級評價,以培育區域高質量服務機構;(2)構建區域的科研誠信人才智庫,為政府提供區域人才信息,助力解決相應產業、行業中具有爭議的問題;(3)人才與成果評價。人才、成果評價服務提供基于學術數據庫、知識產權數據庫資源收錄的成果提供檢索結果判定的信息服務,包括成果查重、科技查新、專利信息檢索、分析,人才發表成果及知識產權檢索、分析等。服務機構往往作為第三方為政府提供相應的人才評價服務內容,以支持人才申報獎勵、項目申報獎勵、項目鑒定等。針對可能發生的產學研合作活動,企業與創新人員的談判交流等活動,可尋找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的服務機構同步參與,提供相應的人才、成果評價,以減小與研發機構合作的風險。
(一)服務項目案例1。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依托高校圖書館,下稱:中心)參與地方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辦的“企業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轉化”專題公益性培訓,為區域中小企業展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形式提供基礎培訓服務。其中,技術成果價值評估、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侵權問題被作為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為針對企業的侵權問題的檢索與分析。企業的參與度較高,反饋熱烈,參加培訓的企業人員主要來自中小企業的研發秘書、人事秘書等。
(二)服務項目案例2。中心面向福建省高校與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培訓活動,為參與公共服務的高校中心提供科學數據培訓,從知識產權角度談科學數據共享與使用問題。項目服務模式為中心參與行業聯盟,提供面向數據知識產權的高級服務。由于數據共享與使用的前提,科研誠信是科學數據共享與使用培訓的引導內容,包括對國家標準的要求。
(三)服務項目案例3。中心連續多年為區域政府提供高層次人才評定提供人才評價服務。項目服務模式為政府以購買服務形式購買中心提供的增值服務。此區域的高層次人才認定重點傾斜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技能人才,突出人才的職業屬性和崗位特點。
(四)案例討論。從服務機構角度來說,以上服務案例為同一家服務機構開展的服務,服務機構作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重要網點,依靠高校,具有全學科資源,可提供面向多產業、多行業的科研誠信服務,可作為企業與高校的橋梁,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服務,將更多豐富的學科服務經驗向高新技術企業輸出。知識服務的專業化優勢得到凸顯,企業用戶容易接受。
(五)從服務模式角度來說。中心可面向區域提供基礎服務、高級服務以及增值服務。目前,中心以智庫形式,通過與政府的溝通、對話,為其提供正式、非正式的個性化服務。最終,政府購買一定服務,由政府提供給高新技術企業。案例1與案例3均體現了中心參與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同時,增值服務可作為區域服務創新的起點。通過與政府協商的服務嘗試,往往更具有可操作性與可行性。
(六)從服務內容角度來說。首先,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共享等新發展理念被逐漸重視。案例2中,以數據知識產權為培訓主題。數據作為重要創新要素,其知識產權歸屬、處置被作為熱點討論,得到到場用戶的關注。其次,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于將服務均等化,要讓區域創新主體受益,服務內容不僅要體現專業性,如何符合用戶需求更是關鍵。作為公共服務重要網點,中心每年需要提供一定數量的講座與培訓,積極嘗試將政策進行普及和解讀,讓更多的創新主體真正理解服務內容,從而受益。
綜上所述,文章構建基于科技人員及科研成果的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范疇,在此基礎上展開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研誠信服務的服務機構、服務模式及服務內容的策略,并進行探索:1.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行業聯盟、產業協會及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均可提供區域的科研誠信服務,并可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供給。面向產業、行業的專業化服務,具有專業背景和資源的服務機構均可參與其中。特別是面向區域重點產業、面向區域行業的科研誠信服務,高校TISC、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依托單位為高校圖書館)具有專業數據庫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具有為企業提供高水平、專業性服務的能力。2.服務模式。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誠信服務的服務模式可分為基礎服務、高級服務與增值服務。作為區域知識產權服務網點的服務機構及社會化服務機構均可參與其中,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合作治理模式,提供公共服務與市場化服務。3.服務內容。針對傳統信息服務內容進行拓展整合,建議將教育培訓、誠信文化建設、政府智庫建設、人才與成果評價作為重要服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