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甜
213000 常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江蘇常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臨床常見病癥,一般發病于女性懷孕20 周以后,該病的發生與飲食、遺傳等多因素存在密切關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蛋白尿、高血壓以及水腫為主要癥狀表現,并伴有抽搐、胸悶不適、上腹部不適、頭痛難忍、眼花等相關不適癥狀,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1-2]。隨著近年來臨床關于妊娠期高血壓研究的深入,發現血流動力學可以直觀反映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血液循環系統力學特征,臨床價值顯著[3-4]。對于臨床醫師更好地掌握患者心臟、血管情況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采取無創性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對患者疾病預后判斷的價值及可行性,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常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收治的182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 版)進行分組,子癇前期納入98 例記為研究組1,重度子癇前期納入84例記為研究組2。研究組1年齡24~38 歲,平均(28.79±3.28)歲;孕周28~40周,平均(36.19±3.42)周;初產婦54例,經產婦44例;高中及以下55例,大專及以上43 例。研究組2年齡23~40 歲,平均(30.75±3.21)歲;孕周28~39 周,平均(34.21±3.48)周;初產婦46例,經產婦38例;高中及以下49例,大專及以上35 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與妊娠期高血壓相關診斷條目相符;②患者年齡23~40 歲;③患者孕周≥28 周;④患者單胎妊娠,且孕周與發育情況較符合;⑤患者妊娠前月經較規律;⑥患者均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簽訂協議。
排除標準:①經相關診斷證實為胎兒畸形者;②存在妊娠糖尿病或并發癥者;③存在重要臟器疾病者;④既往接受降壓藥物治療者;⑤存在精神意識障礙疾病者。
方法:本次采用PeriCare 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儀作為檢查儀器。孕婦在平靜狀態下休息5 min 進行檢測,血流動力學監測由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待檢測儀波形穩定后,記錄以下血流動力學參數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心輸出量(CO)、胸液水平(TFC)、心臟指數(CI)、外周血管阻力(SVR)。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SBP、DBP 變化情況;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MAP、CI、CO、TFC、SVR指標;③觀察所有患者血流動力學分型。應用MP妊娠期高血壓監測系統展開對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監測,以對橈動脈波幅值和相關形態檢測為原理,即依據血管彈性、血管阻力、血流、血壓等血液參數來計算。高阻力:波形系數(K)>0.4,外周阻力(TPR)>1.2 PRUp。高/低排出量:CI 以(2.5~4.0)L/(min·m2)為正常范圍,高排出量為CI 在4.0 L/(min·m2),低排出量為CI<2.5 L/(min·m2)。高排低阻型:CI>4.0 L/(min·m2),TPR<1.2 PRU,K<0.4;正常排高阻型:CI(2.5~4.0)L/(min·m2),TPR 1.2~1.5 PRU,K>0.4;低排高阻型:CI<2.5 L(min·m2),TPR>1.5 PRU,
K>0.4。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3.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比較:研究組1 患者24 h、日間及夜間的SBP、DBP 均值低于研究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比較(±s,mm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比較(±s,mmHg)
組別 n 24 h均值日間均值 夜間均值SBP DBP SBP DBP SBP DBP研究組1 98 137.12±10.24 90.18±10.39 142.79±13.27 100.95±7.82 140.26±6.89 89.12±12.34研究組2 84 152.56±13.57 98.03±14.72 156.38±13.45 104.88±8.02 147.12±7.15 98.24±13.46 t 8.732 4.199 6.845 3.340 6.580 4.766 P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兩組患者MAP、CI、CO、TFC、SVR 指標比較:研究組1 患者MAP、TFC、SVR 低于研究組2,CI 和CO高于研究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MAP、CI、CO、TFC、SVR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MAP、CI、CO、TFC、SVR指標比較(±s)
組別 n MAP(mmHg) CI(mL/S·m2) CO(L/min) TFC(1/Ω) SVR(dynes·sec·cm-5)研究組1 98 97.62±15.86 3.79±0.81 7.32±1.35 31.62±3.46 1 244.12±249.43研究組2 84 148.86±22.63 2.25±0.62 6.22±2.03 43.43±4.05 1 633.24±324.92 t 17.874 14.216 4.358 21.217 9.1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分型比較:研究組1 患者經對血流動力學分型展開評估工作,高排低阻型、高排高阻型所占比值高于研究組2,低排高阻型所占比例低于研究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分型比較[n(%)]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嚴重并發癥,疾病主要因全身小動脈痙攣,臟器發生缺血、缺氧等相關因素所致,不利于母體預后恢復,是導致母嬰死亡的主要原因[5]。社會經濟、營養狀態以及慢性高血壓等多方面因素均會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發病風險加大,對母嬰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6-7]。妊娠期高血壓病理特點表現為全身小動脈痙攣收縮,各臟器灌流量明顯減少,造成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水腫等臨床癥狀,且呈由輕向重的發展趨勢。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是基于胸部生物阻抗法對血流動力學實施監測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源自于歐姆定律,具有設備操作簡單以及安全無創等應用優勢,可為臨床醫師提供血流動力學參數,且具有連續性,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監測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8-10]。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符合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生理需求,可預防應激反應及不良反應的發生。該監測系統提供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有助于早期發現妊娠期高血壓高危患者,并科學指導臨床醫師實施有效治療干預,降低患者臨床病死率,同時促進其預后改善。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1 患者24 h、日間及夜間的SBP 和DBP 均值低于研究組2,說明隨著妊娠高血壓產婦疾病的加重,其血壓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增加其不良反應的風險。研究組1 患者MAP、TFC、SVR各項測驗最終取值低于研究組2,CO、CI測驗最終取值高于研究組2,提示,在妊娠期高血壓產婦中,MAP、CI、CO、TFC、SVR等相關參數均有規律性改變。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隨著其病情的逐漸加重,MAP、TFC、SVR 隨之升高,而CO、CI 隨之降低,此外,研究組1患者高排低阻型、高排高阻型其所占比值分別為20.41%、36.74%,研究組2 為3.57%,16.67%,前者高于后者。說明子癇前期產婦在高排低阻型、高排高阻型方面的血流動力學分型中的差異較大。根據其血流動力學分型、CO、TFC、SVR增高等綜合情況,可予以患者解痙降壓治療,同時實施動態檢測,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可預防患者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的發生。
綜上所述,無創性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對于臨床早期發現妊娠期高壓疾病,并進一步指導臨床干預及預后判斷具有顯著價值,適當予以擴容治療,對心力衰竭及肺水腫等不良事件可進行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