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常德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臨床多采取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1]。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結直腸癌患者比例逐漸增加,而老年患者因心理、生理不同程度退化的特殊性,身體各器官功能易受到手術影響,導致患者術后疼痛、恢復慢等不良預后,嚴重影響老年患者術后生活質量[2]。無痛化管理通過生理上給予止痛藥、心理上給予心理疏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疼痛感,取得了良好效果[3]。我國醫院老年患者多,護理人員緊缺,護患比例失調,護理人員工作繁重,在護理過程中易疏忽對患者的全面護理,暴露出護理薄弱環節,導致護理服務質量降低,影響療效,因此針對薄弱環節制定護理方案至關重要[4]。本研究探討無痛化管理過程中加強薄弱環節護理對老年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行結直腸癌根治術的118 例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5 例,男30 例,女25 例;年齡60~73 歲,平均(67.25±4.25)歲;結腸癌22 例,直腸癌33 例;病程1~8 個月,平均(6.14±1.17)個月。對照組63 例,男37 例,女26 例;年齡61~72 歲,平均(66.84±3.92)歲;結腸癌27 例,直腸癌36 例;病程1~7 個月,平均(6.19±1.15)個月。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5];②經病理學確診結直腸癌;③年齡≥60 歲;④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精神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
方法:(1)對照組采用無痛化管理:①成立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及責任護士組成,對小組成員開展疼痛控制、疾病知識、護患溝通技巧等培訓,考核上崗;②病房環境建設:保證病區安靜、衛生,空氣暢通,溫度、濕度適宜,緩解患者心理負擔;③健康教育:組織開展疼痛定義、分級、止痛藥物及其不良反應等疼痛相關知識的健康宣講,減少患者藥物依賴性;④疼痛管理:給予患者個性化藥物鎮痛方案,服藥后與患者密切溝通,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及身體變化,通過音樂療法、物理療法等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疼痛;⑤患者自控: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引起疼痛加劇。(2)觀察組在無痛化管理上采用薄弱環節護理:①完善培訓制度:依據護理人員情況制定專業的培訓方案,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學術交流,護理人員每周組織病例討論,自查自糾,分析總結;②重點環節管理:在服用藥物、輸血及輸液等環節仔細核對患者身份、藥物劑量、禁忌證等信息,定時巡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詳細記錄護理過程;③重點患者管理:根據患者病歷資料劃分護理級別,對具有臨床風險因素的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加強監查;④重點時段管理:科學排班(三班輪休制)、合理搭班(新老搭配),嚴格規范交接班制度流程、交接內容等。
觀察指標:①疼痛程度:采用VAS 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總分0~10 分,評分越高越疼痛[6]。②并發癥:記錄患者干預期間并發癥情況,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吻合口瘺、腸梗阻等。③記錄排氣時間、進食時間。④胃動素和胃泌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兩組干預前后血清胃動素和胃泌素,分別于干預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 000 r/min 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待測。
統計學方法:對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展開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55 7.23±2.42 2.16±0.82 14.715 <0.001對照組 63 7.27±2.27 3.86±1.21 10.522 <0.001 t 0.093 8.801 P 0.926 <0.00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n 肛門排氣時間(h) 進食時間(d)觀察組 55 3.24±1.06 1.36±0.29對照組 63 4.86±1.41 3.04±1.47 t 6.971 8.331 P<0.001 <0.001
兩組患者胃動素、胃泌素水平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血清胃動素、胃泌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胃動素、胃泌素水平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胃動素、胃泌素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胃動素、胃泌素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胃動素(pg/mL) 胃泌素(pg/m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5 212.21±22.38 312.11±26.17△ 89.46±15.89 135.15±16.14△對照組 63 215.12±21.11 287.24±25.61△ 91.65±15.25 121.32±16.87△t 0.726 5.209 0.763 4.533 P 0.469 <0.001 0.447 <0.001
老年結直腸癌是老年人常見多發腫瘤,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多合并基礎性疾病,導致患者行結直腸癌根治術后癌性疼痛發生率較高。癌痛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加強患者術后癌痛管理,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水平的提高,對治療的要求不斷提高,無痛化已成為醫院發展的趨勢。
無痛化管理模式以“無痛”為原則,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盡量減輕患者的疼痛,規范護理人員疼痛管理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給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藥物鎮痛、心理干預的高水平醫療服務,加強患者對疼痛相關知識的了解及自身管理,減少患者負面情緒,有效地進行疼痛控制,取得良好鎮痛效果[7]。但無痛化管理臨床運用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新護士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應急能力、溝通技巧等欠缺,護理風險高,而其知識面窄、臨床經驗少、存在個體差異,常規培訓缺乏針對性,培訓難度大[8]。本研究通過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分類培訓,邀請專家進行理論、實踐指導,并探討分享,大大提高了護士的專業技能、處理事件能力。部分護理人員因工作所致精神狀況不佳,產生負面情緒,導致用藥前未核對患者信息、憑經驗操作、未能及時巡視、治療記錄缺失等薄弱環節,易發生護理風險。而薄弱環節管理可以針對護理工作中薄弱環節定制護理方式,有效彌補臨床護理缺陷,有針對性地完成臨床護理任務,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通過規范相關流程制度,使護士在無痛化管理過程中有章可依,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生。
老年患者身體功能差抵抗力低,缺乏自理能力,不同患者的體質、病情、精神狀況均有所不同,采取標準化的無痛化管理可能導致重癥患者缺少護理而增加患者痛苦,或輕癥患者用藥過度而發生不良反應,進而降低臨床療效。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分類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使不同的患者得到針對的無痛化管理,提高患者術后恢復,降低患者疼痛,減少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老年結直腸癌根治術后行薄弱環節護理干預結合無痛化管理,通過針對護理過程中易發生的薄弱環節管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