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美
410000 長沙市第四醫院消化內科,湖南長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導致胃潰瘍、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呈現明顯的年輕化狀態[1]。消化系統疾病診斷中,無痛胃鏡、腸鏡檢查發揮重要作用,此檢查操作是有創操作,需以探頭侵入觀察病灶[2]。但是患者心理抵觸,加上操作等所致的刺激,增加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風險,影響檢查順利進行和預后治療。本文探討無痛胃鏡和腸鏡連續檢查中,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長沙市第四醫院消化內科行無痛胃鏡和腸鏡連續檢查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60 例。對照組60 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齡27~60 歲,平均(43.50±7.30)歲;體重45~80 kg,平均(62.50±6.50)kg。觀察組60 例,男37 例,女23 例;年齡25~62 歲,平均(44.20±6.20)歲;體重42~82 kg,平均(62.20±6.20)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18歲患者;②具備遵醫配合能力;③患者知情參與;④具備檢查指征,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消化道出血患者;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③腸粘連患者;④孕期患者;⑤精神類疾病患者。
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檢查前,向患者介紹檢查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積極交流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疏導患者心理,尊重和保護患者的隱私,檢查動作輕柔,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查后,將患者送入蘇醒室,清醒后告知相關注意事項。
觀察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①檢查前護理:一對一溝通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了解患者聯合檢查原因,進行檢查教育,幫助患者客觀認識相關疾病、檢查重要性,以穩定患者的心理。根據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疏導,對患者的情緒表示理解,指導患者放松心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迎接檢查工作,有助于疾病早期治療。做好患者的腸道清潔,麻醉合格者領取結腸藥物,進行清潔指導,說明腸道清潔的目的,告知清潔期間的注意事項,確?;颊吣軌驀栏褡襻t囑完成腸道準備工作。同時進行患者體位指導,根據檢查術中的體位要求,指導患者更換腸鏡專用褲,協助左側臥位、雙腿彎曲,做好患者保暖護理。②術中護理:檢查過程中保護患者的靜脈通路,面罩吸氧,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異常情況及時上報處理?;颊哌M入無痛狀態后進鏡,協助醫生,根據檢查需求調整患者體位。關注患者檢查期間的血壓、心率情況,心率過慢、過快要及時匯報,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發生惡心嘔吐情況,停止進鏡,清除口腔分泌物,維持呼吸道順暢。誤吸情況下,立即調整患者體位,吸出呼吸道異物。③術后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患者送至恢復室。患者蘇醒期間側臥位,頭偏向一側,持續心電監護。床兩側加保護欄,系安全帶,預防患者墜床等。部分患者蘇醒后出現頭暈、乏力等情況,主要是早期無痛藥未完全代謝所致,此情況患者不宜過早下床。以有效問答來了解患者的清醒狀況,患者完全清醒情況下,撤氧氣面罩,拔輸液留置通道,協助患者下地行走。詢問患者有無咽痛、異物感。告知患者檢查后相關注意事項,無腹痛、腹脹情況下少量飲水,無嗆咳情況下緩慢進流食,檢查后2 d 食易消化、無刺激清淡食物,短期禁止駕駛及高空作業。
觀察指標:①血壓、心率及情緒評分:無痛胃鏡和腸鏡連續檢查患者的焦慮情緒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抑郁情緒以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高,受檢患者的情緒越差[3]。②自制100分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根據評分劃分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對應問卷評分分別為>95 分、80~95 分、70~79 分、<70 分。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4]。③并發癥,包括惡心嘔吐、心動過緩、一過性低血壓及一過性血氧飽和度下降。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1.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情緒評分、心率水平與血壓比較: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情緒評分、心率水平與血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情緒評分、心率水平與血壓比較(±s)
組別 n SAS評分(分) SDS評分(分) 心率(次/min) 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Hg)觀察組 60 35.80±2.30 34.50±2.20 78.80±4.50 77.80±4.50 130.30±5.50對照組 60 44.30±3.20 43.30±3.30 88.60±5.05 87.50±5.50 136.80±6.50 t 16.707 4 17.186 8 11.222 6 10.573 1 5.913 2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胃鏡、腸鏡均為消化內科的常見檢查方法,采用無痛胃鏡、腸鏡進行檢查,減輕了受檢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檢查的安全性[5]。但檢查作為有創操作,很多患者缺乏對疾病、檢查方式的客觀認知,導致檢查前有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增加了檢查期間的應激反應,影響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受檢患者的安全[6-7]。為了確保檢查工作的有效完成,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工作,提高患者的遵醫配合行為。結合護理的應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受檢患者的身心負擔。但檢查具有明顯的被動性、片面性特點,導致護理效果無法滿足受檢患者的護理需求。綜合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結合檢查特點、檢查期間患者的身心負擔等進行干預,護理效果顯著[8]。綜合護理干預用于無痛胃鏡以及腸鏡連續檢查患者中,檢查前對受檢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穩定心理,以最佳的身心狀態迎接檢查工作,確保檢查順利進行。通過予以患者術中護理,面罩吸氧、監測生命體征、異常情況及時上報、惡心嘔吐等情況對癥處理,提高了受檢者的安全性。通過予以患者術后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恢復室中體位護理、病床護理、飲食護理、注意事項告知,預防患者墜床等,提高患者安全性。綜合護理干預符合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滿足無痛胃鏡以及腸鏡連續檢查患者護理需求,通過予以患者全方位護理干預,提高檢查患者的遵醫行為。相關研究指出,無痛胃鏡以及腸鏡連續檢查期間患者身心負擔較重,直接影響檢查遵醫行為和安全性[9]。予以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顯著,有助于減少患者檢查期間相關并發癥,提高檢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推行價值。
本文結果得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情緒評分比較均優于對照組。由此說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滿足無痛胃鏡聯合腸鏡檢查患者的護理需求,有助于穩定患者情緒、生命體征,患者安全性高、滿意度高。本文結果與黃鳳桃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無痛胃鏡聯合腸鏡檢查期間予以受檢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理想,患者滿意度高、安全性高,助于穩定患者情緒及生命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