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洪 李世敬
102300 門頭溝區永定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北京
102300 北京市門頭溝區醫院全科醫學科2,北京
近年來,在人們飲食結構變化、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影響下,高血壓、腦卒中等中老年疾病發生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且致殘率、致死率有所提高[1]。高血壓屬于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患病群體大多因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不足、自身行為管控效果不理想,導致血壓控制效果較差,病情反復性發作[2]。健康宣傳教育通過一系列宣教方式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以及治療依從性,加強了對日常生活以及行為習慣的有效干預,具有理想的干預效果[3]。本文旨在探討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的效果,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門頭溝區醫院全科醫學科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及高危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 例,男32 例,女18 例;年齡51~84 歲,平均(65.69±4.17)歲;高血壓病程2~16年,平均(9.46±2.67)年。觀察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54~80歲,平均(65.92±4.11)歲;病程2~18年,平均(5.69±1.41)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隨機對照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符合《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關于高血壓以及腦卒中的相關描述;②意識狀態清晰,可進行溝通以及交流;③病情穩定、生活可自理;④研究對象及家屬知曉研究流程,且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
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疾病;②認知、意識狀態以及神經功能紊亂者;③表現為出血性腦卒中者;④呈全身感染者;⑤臨床資料缺失者;⑥研究中途退出者。
方法:對照組于護理期間實施常規護理,詳細記錄患者基本情況以及病情發展趨勢,在患者恢復至符合出院標準時向患者以及家屬介紹相關注意事項。觀察組以常規護理為基礎應用健康宣傳教育。健康教育內容: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定期組織健康宣傳教育講座,至少1 次/周,對患者以及家屬開展疾病健康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含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高血壓注意事項以及高血壓疾病對于腦卒中所產生的影響。于護理期間發現患者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護理疏導措施,同時為患者發放健康宣傳教育手冊。院后隨訪:在患者符合出院標準時,護理人員叮囑家屬于出院后護理期間詳細記錄患者病情發展變化,告知家屬在患者出現心理問題時及時疏導,執行反饋機制。在患者出院后每間隔1 個月上門隨訪1 次,在家屬反饋心理問題、疾病問題后及時處理解決。在隨訪期間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控制情況、康復訓練執行情況,查看家屬病情記錄,強調患者遵照醫囑服用降壓藥物以及調整生活行為、不良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在飲食、運動方面給予患者合理建議。
觀察指標:①健康認知:分析兩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危險因素、遵醫囑用藥以及預警信號等認知情況,各條目評分0~100 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健康認知水平越高。②護理依從性:評估內容包含正確用藥、規避禁忌、調整情緒、自身病情監測、及時復查以及主動尋求幫助,單項指標評估0~100 分,所得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治療依從性越高。③護理滿意度:評估工具為醫院自擬調查問卷,評估內容涉及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各項指標評分0~100 分,所得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研究數據分析以及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健康認知水平比較: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對于疾病知識以及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認知水平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健康認知水平比較(±s,分)
組別 n 健康生活方式 危險因素 遵醫囑用藥 預警信號觀察組 50 91.44±4.96 88.75±4.83 92.17±4.47 89.72±4.93對照組 50 86.83±5.42 83.18±4.77 87.82±4.63 86.53±5.27 t 4.437 5.802 4.779 3.126 P 0.000 0.000 0.000 0.00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各項護理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s,分)
組別 n 正確用藥 規避禁忌 調整情緒 自身病情監測 及時復查 主動尋求幫助觀察組 50 89.42±6.58 86.98±6.17 86.97±6.07 88.44±6.17 82.74±5.84 85.45±6.29對照組 50 86.57±6.17 82.77±6.56 83.57±5.18 85.17±5.55 78.96±6.27 81.63±6.44 t 2.234 3.306 3.013 2.786 3.119 3.001 P 0.028 0.001 0.003 0.006 0.002 0.00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 n 服務態度 溝通技巧 操作技能 健康教育觀察組 50 96.89±3.44 92.06±4.17 93.16±5.44 91.46±4.25對照組 50 92.77±5.15 87.86±4.42 89.85±5.53 86.44±4.11 t 4.704 4.887 3.017 6.171 P 0.000 0.000 0.003 0.000
高血壓屬于腦卒中的獨立危險性因素,兩者之間具有密切聯系,據有關研究資料證實,高血壓患者的病情發生以及發展期間腦卒中發生率要高于正常血壓人群的6倍左右,有效的降壓措施屬于現階段最為重要的腦卒中預防以及治療手段[4]。高血壓的發生與飲酒、不良生活習慣、鈉鹽攝入量過多、精神心理應激有關,因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所取得的干預效果不夠理想[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如下:常規護理模式所執行的相關護理內容多在于疾病處理,即便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相關注意事項,也只是停留于基本高血壓知識層面[6]。中老年群體因記憶力、理解力下降,常規護理效果不夠理想,以常規護理措施為基礎應用健康宣傳教育,從患者認知、感知層面出發,不僅可以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講解高血壓、腦卒中相關疾病知識,又能促使患者學習興趣增加,加深患者對于控制自身血壓水平、預防腦卒中形成的危機意識[7]。和常規護理模式比較,健康宣傳教育采取口頭宣教、游戲模擬、多媒體等方式,提高患者學習動力以及參與積極性,更容易激發患者對高血壓、腦卒中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患者從情感上認識到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自覺感受到自身疾病所產生的危害,推動患者主動、積極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具有理想的干預效果[8]。
綜上所述,高血壓合并腦卒中及高危群體于護理期間落實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治療依從性,糾正患者錯誤認知的同時幫助患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患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