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艷
271500 東平縣人民醫院,山東泰安
妊娠和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對于初產婦來說,因為對分娩了解程度不足,在孕期當中普遍存在自我效能低下的情況,并且因為生產時間過長、分娩中的疼痛均會對產婦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較大的影響[1]。這一情況在初產婦群體中表現最為明顯,往往出現體重超重,提高了分娩的風險,也會增加剖宮產率[2]。并且初產婦對分娩鎮痛技術缺乏了解,因為抵觸分娩疼痛所以選擇剖宮產,也是剖宮產率始終處于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孕期保健所指的是在孕婦產前給予護理支持,但是傳統的孕期保健僅包括產前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給予相應的指導,無論是實用性還是針對性都無法滿足現代孕婦的要求。而基于助產士群組的孕期保健護理則是以小組的形式,通過按時給予健康科普,加強產婦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可以為產婦提供更為專業的產科服務,從而提高自我效能,降低剖宮產率,提高純母乳喂養率[3]。本研究旨在分析助產士群組孕期保健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以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東平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0 例產婦納入研究,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9~34歲,平均(25.35±4.55)歲;孕周24~27周,平均(26.57±2.02)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0~33歲,平均(25.12±4.68)歲;孕周24~27周,平均(25.24±2.09)周。兩組產婦的各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以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孕期保健措施,包括對應的健康教育和相關指導,要求產婦掌握孕期飲食方案、運動方式、體重控制等。觀察組實施助產士孕期保健措施,具體方法:①由我院助產士建立小組,對所有孕婦實施統一管理,要求小組成員進行統一培訓,掌握孕期保健的相關措施和重點,并由小組討論制定保健內容和細節。②孕期檢查,在助產士小組的協助下,幫助孕婦完成體重、腹圍、血壓等方面的自我檢測工作,與孕婦一起制定保健手冊,旨在促使孕婦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加強對體重、飲食以及運動的管理。③健康教育工作,由小組成員根據孕期常見的問題制定保健內容,包括分娩準備、產前產后的負面情緒處理、母乳喂養、產后康復以及新生兒管理等方面。積極鼓勵家屬以及配偶參與到孕期護理當中。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過視頻、講座等方式進行,也可由小組成員開展講座保證孕婦掌握相關處理措施,根據每次健康教育的內容強調重點,并留出一定時間讓孕婦咨詢或提問,小組成員對于問題進行解答,糾正其錯誤認知,擴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4]。④社會支持,小組成員建立微信群,并邀請孕婦加入,按時掌握孕婦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并給予相應的幫助和指導,要求保證實時溝通,以此方式及時協助孕婦解決相應問題。鼓勵孕婦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以此方式來分享各自的孕期經驗,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保證在孕期中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加強自身對分娩知識的了解程度[5]。與家屬進行充分交流,說明孕婦孕期的注意事項,著重加強配偶的孕期保健知識,了解孕婦在孕期的生理以及心理變化,以此方式給予更多的情感和家庭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安慰,多正向影響,促進良好的妊娠結局。
觀察指標:①評估兩組孕期護理前后的自我效能情況,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證明自我效能感越高。②使用焦慮自我評定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量表收集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③使用WHOQOL-BREF生活質量簡表,從生理、心理、環境以及社會關系4個方面評估兩組孕婦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數越高,證明生活質量越好。④統計兩組孕婦剖宮產、自然分娩率以及純母乳喂養率。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對數據展開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在護理前,兩組孕婦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孕婦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0 15.68±3.63 25.10±5.07對照組 20 16.04±3.70 18.83±4.95 t 0.310 3.957 P 0.757 0.000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變化比較:在護理前,兩組孕婦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變化比較(±s,分)

表2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變化比較(±s,分)
兩組孕婦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孕婦的生理、心理、環境以及社會關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婦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孕婦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兩組孕婦的分娩結局以及母乳喂養情況比較:觀察組孕婦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和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孕婦的分娩結局以及母乳喂養情況比較[n(%)]
隨著助產士孕期保健護理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以小組的形式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擴展了孕婦對分娩知識的了解程度。助產士作為專業產科護理人員,其專業知識較正常護理人員更為豐富,能夠為孕婦提供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從而給予更為全面的孕期指導和護理工作。孕婦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孕產知識和育兒經驗,加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新生兒護理水平[7]。隨著助產士孕期保健的長期引導,大大提高了孕婦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質量,對孕期知識也更為了解。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孕婦的自我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在助產士的協助下,孕婦完成各項自我檢查工作,有效提高孕婦的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從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完成向健康行為的轉變,并且以小組工作的形式,能夠使得孕婦之間進行經驗交流,相互促進、相互鼓勵,在同伴之間,更能發揮情感共鳴的作用,加強孕婦對心理、生理壓力的應對能力,自我調節負面情緒,加強自我效能感。在分娩結局和純母乳喂養方面,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主要原因在于該保健護理模式,留出了充足的空間給予助產士和孕婦進行交流,從而促使助產士可以合理應用自身的專業知識來糾正孕婦的錯誤認知,大大增強了產婦的分娩信心,在孕期保健過程中,積極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在分娩中選擇正確的方式。在負面情緒方面,觀察組孕婦的SAS、SDS評分得到了有效緩解,主要原因在于傳統的孕期保健對孕婦的心理情況關注較少,而本研究所采用的護理模式強調關心孕婦的心理情緒變化,深入孕婦內心,了解其心理訴求,同伴交流的模式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負面情緒,加強信心,端正態度,最終降低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在經過護理后,其心理、生理、環境以及社會關系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主要原因在于本次基于助產士群組的孕期保健模式,無論是對分娩知識、孕期保健還是生活指導,均具有良好的概括性。
綜上所述,在孕婦的孕期保健工作當中,基于助產士群組的孕期保健模式能夠提高孕婦的自我效能,并改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和純母乳喂養率,最終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