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易 宋德偉 王 臻 曲婧華
信息工程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須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優化學科課程設置,加強國際合作,著力增強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課,英語在提升研究生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學科專業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研究生對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毋庸置疑,提高他們應用英語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應當成為研究生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對于廣大研究生來說,口語能力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礎,然而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最弱的英語能力就是口語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缺乏聽說環境、口語教學未得到充分重視、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等等。
如何利用時下風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各類信息技術,依托微課、慕課、雨課堂等平臺進行英語口語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充分發揮信息化教育與傳統教學的優勢,實現在線教學與面對面教學這兩種課程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有效改善學生口語能力弱的現狀,已經成為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一項實踐性挑戰。
本研究以某理工科高校2020 年春季學期的碩士研究生口語教學為例。該校從2015 年開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研究生英語口語課程,經過多年實踐,已初步建成“突出能力培養、注重應用實踐、全程動態評估”的研究生英語口語分級教學課程體系,包含英語口語I 和英語口語II這2門課程,分別是20學時和40學時。由于口語教學的實操性強,需要進行大量面對面的實時交流和反饋,因此課程教學模式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肆虐,高校原有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嚴峻挑戰。然而挑戰也是機遇,無法按原定計劃開課的現實客觀上也促使廣大高校和教師主動求變,依托互聯網的在線教學理念和模式迎來了一輪絕佳的實踐機會。根據“開學不返校”“停課不停學”的要求,課程組認真挑選在線教學平臺,努力學習在線教育技術,精心設計在線課程,嚴密組織在線教學,克服疫情之下教與學的不便與困難,在教學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方的協調合作下,較為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今后進一步改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教學對象是選修英語口語I 課程的2019 級碩士研究生(下文的學生也是指碩士研究生),共8 個班218 名學生。選修該課程的學生來源多樣化,英語口語基礎參差不齊。例如,在評價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時,僅有4.44%和26.67%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清晰自如地描述、評析事物或表達思想”“就熟悉話題較為流利地陳述意見或看法”,認為自己僅能“就一般性日常話題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的學生占到了60.00%之多,甚至還有8.89%的學生認為自己“語不成句而且錯誤很多,無法進行交流”。在談到學習英語口語的目的時,有多達31.11%的學生認為是參加國際學術交流。這些數據說明,研究生對于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以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需求客觀存在,但其學習基礎和愿望之間還有著一定的差距。
鑒于英語口語教學需要進行大量的語音實時互動,因此在線平臺的穩定性和功能擴展性非常重要。經過對比,課程組挑選了釘釘、微信和問卷星作為在線教學及測評平臺。
1.釘釘
釘釘是由阿里巴巴官方推出的一款專為企業量身打造的辦公通信平臺,其齊全的功能和嚴謹的管理模式受到了眾多教師的青睞,成為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的重要直播平臺之一。本課程組選擇釘釘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采用釘釘視頻會議方式授課較為流暢,幾乎沒有延時。所有會議參與者都是對等的節點,可以共享窗口、展示文檔或者分享音視頻等材料,也可以隨時連線通過語音或視頻進行交流互動,方便教師授課、師生交流和學生分組討論。此外,會議發起方也可以錄制視頻會議,方便回看。
其二,釘釘的文件管理和在線編輯等功能十分強大,易用性也非常好。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線建立文件夾并對其進行管理,上傳、復制、刪除文件等操作方式和電腦端的資源管理器沒有差異。在線編輯功能也為教師批改作業并和學生進行實時溝通提供了極大方便。
其三,釘釘的其他功能,包括公告發送、多端同步登錄、消息已閱通知、Ding功能等,可以很好地滿足教師多樣化的在線授課需求。
2.微信和問卷星
作為移動終端的即時通信軟件,微信支持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信息的即時共享,已經成為各年齡段智能手機用戶使用最頻繁的網絡社交工具。因而可以利用微信交流平臺有效延伸釘釘口語課堂教學,進行課后的答疑、討論和分享,還可以在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和思政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
問卷星是一款專業的在線問卷平臺,既可以進行問卷調查,也可以組織測評和投票,功能強大且人性化,可以簡單高效地采集數據、生成并分析結果,因此可以很好地嵌入英語口語在線教學流程中,用來實現學習效果檢測、同伴互評、教學反饋等功能。
產出導向法是文秋芳教授等歷經10 年探索創建的中國特色外語教學理論體系,旨在建構“學用一體、文道相融、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推動中國外語教育教學發展,實現外語教育教學的省時高效。
該理論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個方面組成。教學理念決定著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包括以學習發生為中心、學用一體。以學習發生為中心是傳統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改進,認為所有的課堂教學活動都要服務于有效學習。學用一體試圖解決輸入與產出相隔時間較長、無法實現無縫銜接的問題,提倡輸入和產出緊密結合、融為一體。而全人教育主張外語教學既要注重工具性功能,也要強調人文性價值;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在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中,教學假設是課堂教學環節的理論依據,主要由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和以評促學四部分組成。輸出驅動假設將輸出作為教學的起點和目標,強調從輸出到輸入再到輸出進行教學流程設計。輸入促成假設強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恰當輸入來促成學生擴展現有知識點和語言體系。選擇性學習假設認為,與非選擇性學習相比,選擇性學習能夠產出更優的學習效果。以評促學假設則主張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學生的表現,邊評邊學、邊學邊評,打破學與評的界限,通過評價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方面環環相扣、相互補充,有利于實現教學理念、檢驗教學假設并將教學落到實處。
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倡導培養實用型人才,強調教師在教學流程中的中介和腳手架作用,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其開放合作精神,這和疫情期間應用在線教育技術培養研究生英語實踐能力的要求高度吻合,對教師設計英語口語教學流程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課程組結合在線教學平臺的特點,遵循以學習發生為中心、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以及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以評促學的教學假設構建研究生英語口語在線教學模式。下面從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節來闡述英語口語在線教學流程(見下圖)。

1.產出驅動
不同于傳統外語教學,產出導向法將產出驅動置于課程以及每單元教學的初始階段。第一次課,教師通過問卷星開展“口語能力和口語學習需求”主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自身英語口語能力的評價、目前口語表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學習英語口語的目的,教師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向學生詳細介紹課程教學目標并提出產出任務。選修英語口語I課程的學生在課程結束時需要進行英語口語匯報展示,作為結課考核方式。此外,為了鼓勵學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依然能夠應用英語,課程采用動態評估的方式,即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后到畢業前,假如參加英語演講、辯論或者其他英語口語能力相關的競賽,就能夠根據獲獎等級申請課程加分。通過問卷調查和教師講解產出任務,學生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現狀和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因而產生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和動力。
2.產出促成
教師在英語口語I課程的產出促成環節安排理論學習和多樣化的口語實踐活動。理論學習包括英語發音規則、中國學生易發錯的音素、英語演講技巧等,多樣化的口語實踐活動包括英語配音、TED 演講賞析討論、故事分享、英語辯論等。不管是理論學習還是多樣化的口語實踐活動,教師都會在課前向學生提出產出任務和具體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學習特點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教師也會通過微信推薦相關口語學習語料供學生參考。同時,為了保證產出促成的順利實現,教師利用釘釘和微信這兩個在線工具,實時和學生就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并要求學生按照時間節點一對一地向教師匯報其個人展示或者分組展示的作品,反饋修改建議并幫助其完善作品。
在課前語料輸入和教師反饋修改的基礎上,課堂教學通過釘釘視頻會議模式完成。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英語口語實踐機會,課堂展示采取小組內部展示、討論和班級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先按小組進行展示討論,教師可以參與任何一個小組的視頻會議,及時發現產出促成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小組在互評的基礎上推選出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分享。活動結束時教師進行口頭總結評價,既點評學生的產出作品,也對整個產出促成過程進行評價,凝練經驗和好的做法,提出改進不足之處的要求。在課堂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借助釘釘、微信等即時通信平臺,還可以讓這種評價延伸到課下。
經過明確輸出目標到進行語言輸入再到輸出實踐這樣完整的過程,幾次課下來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自信心有了很大的增強,尤其是在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的積極鼓勵和幫助下,他們會更愿意接受更大的英語口語表達挑戰。在產出促成中,教師就像建造一座大樓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腳手架,起到輔助支撐作用。不管是課前修改學生的展示作品,還是課中課后對學生的產出進行點評,其核心是不僅指出產出促成過程或產出任務本身的不足,更要教會學生去分析錯誤出現的原因以及如何改進,這種反饋溝通作用遠大于修改本身的作用,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逐步降低教師的腳手架功能。
3.產出評價
產出導向法特別重視對學生產出結果的有效評價。為了更好地實現產出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功能,英語口語I課程采用了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即課程總成績由結課時的基礎成績和畢業前參加的英語演講、辯論等口語能力比賽成績構成。其中,基礎成績最高分為80 分,包含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2 個部分,占比分別為70%和30%。形成性評價由課堂出勤率、課堂表現(包括個人展示、小組討論等)、課后作業等構成。學生可根據自己在畢業前參加英語演講、辯論或其他口語能力相關競賽獲獎的等級申請加分,直到加滿為止(例如:在全國大學生5分鐘科研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以上獎勵即可加20分)。這種動態評價方式不僅實現了評價的多維度,而且有利于在課程結束之后持續激勵學生在運用中學、在實踐中學。采取評價主體多元化方式,包含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師生合作評價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既能夠有效彌補單一評價方式的不足,也能夠適當減輕教師評價負擔,還能夠增強學生主體的參與感與責任感。此外,在評價工具方面,選用了問卷星來實現教學效果測評、展示效果評價等,其強大而方便的數據收集分析功能極大地提高了評價的效率和可行性。
課程結束之后,課程組對參與英語口語課程學習的218 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0 道題的平均分為4.469,這說明受試者對這門課程的整體滿意度較高(見下表)。

教師在學生產出促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關鍵,通過全程跟蹤、反饋和指導來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可以更好地實現腳手架的功能(第8題的平均分為4.63)。依托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尤其是對于自學能力較強的研究生來說,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應該成為今后進一步改革的方向(第4題和第9題的平均分都為4.55)。在該學期之初,課程組不少教師認為英語口語課程非常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反饋,對實施在線教學信心并不是很充足,然而調查結果反映出學生對英語口語課的在線學習效果相當認可。這也充分說明,技術革新已經達到了能夠影響舊有教學理念和觀點改變的程度(第10題的平均分為4.48)。
總體而言,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比較滿意(第3題的平均分為4.51,第5、第6題分別為4.44、4.42)。雖然是在線教學,但由于采取了學生展示、小組討論、批改反饋、學生互評、師生合作評價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尤其是同伴互評,能夠更好地增強成就感和學習效果(第7題的平均分為4.51)。
學生認為課程在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興趣和水平方面所起的作用相對有限(第1、第2 題的平均分分別為4.27、4.33),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參差不齊,想通過20 學時的學習實現質的飛躍不太現實,部分學生在主觀題作答部分提到“應增加口語課的課時”等也印證了這一點。此外,青年學生接觸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思維活躍,使用網絡工具獲取英語口語學習資源的手段和能力往往比教師強,這在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師激發學生英語口語學習興趣的難度。
本研究基于產出導向法中以學習發生為中心和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依托在線教學平臺的優勢,構建以英語口語匯報展示為驅動、以多樣化口語活動為促成、涵蓋多維度評價的研究生英語口語在線教學模式。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師作用等的評分均在4.20分以上。
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將繼續以產出導向法為驅動,將在線教學的相關功能和特點與線下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優化、完善符合研究生英語應用需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切實提高研究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