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林
(佛岡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東清遠 511600)
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特點為腦血流阻塞,該病發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如何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及致殘率是神經內科臨床治療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缺血性腦梗死發生時血液供應受阻,導致腦細胞壞死,如果不能及時有效解除血管阻塞、優化腦部血供,患者極易發生神經功能缺損問題,以致生活能力降低,且可能產生抑郁等并發癥,病情嚴重者會直接危及生命。腦梗死的誘因比較復雜,包括高血壓、缺少體育運動、飲食管理不佳等,針對這些可控發病因素,可以采取改變生活習慣等方法,達到控制可控性發病因素發生的目的[1]。腦梗死發病后需要開通病變腦后血管,而且在這段時間內保證缺血腦組織得到再次灌注,優化患者預后。靜脈溶栓治療及介入取栓等措施能有效改善預后。有研究顯示,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存在時間局限性,超過時間窗會提高出血的發生率,并且部分患者由于發現不及時,錯過最佳治療時間[2],其中院前延誤導致延長治療時間為關鍵因素。對此,本研究主要探究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和介入取栓對預后產生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4月至12月佛岡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齡59~75歲,平均年齡(65.25±1.3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6.65±1.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佛岡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且經磁共振檢查確診;②由于急性腦梗死發病導致存在神經功能缺損癥狀;③患者臨床癥狀出現時間不超過4.5 h。排除標準:①患者CT檢查結果顯示大面積梗死;②患者在最近3個月內出現過卒中病史或者重大頭顱外傷病史,在最近兩周內接受過大型外科手術等;③患者血壓明顯上升,收縮壓≥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舒張壓≥100 mmHg,且使用藥物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1.2 治療方法參照組:0.9 mg/kg阿替普酶(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注冊證號S20160054,規格:20 mg/瓶)靜脈推注10%藥物,后90%的藥物采取持續靜脈泵入,時間控制在60 min內,藥物的總劑量不超過90 mg。在對患者開展靜脈溶栓的過程中,觀察患者血壓等生命指征。在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開展神經功能評分,若是存在意識障礙或者障礙程度加重,患者血壓快速上升,出現頭疼嚴重、惡心及嘔吐等癥狀,則立即停止并進行溶栓,采取CT檢查,排除各種并發癥。在開展常規溶栓治療后,需要在超過24 h給予患者CT檢查,對其頭顱開展檢查,在確定無出血癥狀后,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阿司匹林等。觀察組: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護,且對患者開展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及護理,構建靜脈通路,對患者開展靜脈溶栓治療,方法與參照組相同。后續給予患者平臥位,使用聚維酮碘對腹股溝區進行消毒,鋪好無菌巾,采取局部麻醉,運用改良經皮穿刺技術(Seldinger),雙手撫摸右側腹股溝區股動脈搏動最強處,將該處作為穿刺點,置入8 F鞘。借助泥鰍導絲,采用單彎造影管注射造影劑(康蒂思公司Cordis Cprpration,國械注進20153030716,規格:30 mg/瓶),對病變血管位置、程度等情況開展評價。評價后運用微導管(上海耀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3773916,型號:TrevoPro-18)借助微導絲跨過可疑血栓位置,再借助微導管開展造影,觀察具體血栓形態等。采用Trevo支架(Concentric Medical, Inc.,國械注進20153773927,型號:ASU5620)開展取栓或者聯合CAT6導管(北京山特松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型號:CAT3066)開展抽吸。若是開展取栓,則需要在病變血管可能存在血栓位置將支架釋放取栓,短暫停留后,開展負壓吸引導管操作,緩慢將支架系統回收到體外,15 min后根據造影對血管的通暢狀態進行評估,若是血管再通情況不理想,可以進行二次機械取栓。如果運用聯合抽吸的方法,那么需要把導管送到血管閉塞位置的前端,在負壓不斷抽吸的基礎上,將CAT6導管撤出,關注血栓,且二次開展造影,對血管情況開展評估。若是條件允許,可以使用輔助球囊擴張術,在病變血管恢復正常血液流動后,再將引導管撤出,結束手術。在超過24 h給予患者CT檢查,對其頭顱開展檢查,在確定無出血癥狀后,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阿司匹林等。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利用Barthel指數對臨床治療效果開展評價,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Barthel指數超過90分,生活能夠自理;有效:70分≤Barthel指數≤90分,治療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無效:Barthel指數<70分,治療后病情沒有顯著好轉,甚至出現惡化情況[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采用自制生活質量量表(信度≥0.83,效度≥0.87),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采取百分制,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估患者意識水平,超過16分為死亡率提高,不足6分恢復效果較好。每增加1分,預后良好率降低17%[5]。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64.95±6.11 86.11±12.36*參照組 47 65.36±5.65 72.22±8.56*t值 0.338 6.334 P值 0.736 0.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13.25±6.32 6.21±2.22*參照組 47 12.31±6.15 9.54±3.12*t值 0.731 5.962 P值 0.467 0.026
腦梗死屬于一種危害較大的疾病,具有發病較快、死亡率較高等特點,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及預后質量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腦梗死的發生與較多因素有關,例如閉塞血管供血的腦功能區域病變位置等,若是主要供血血管出現閉塞情況,且出現這種情況的時間較長,未對其開展有效及時的治療,患者的癥狀會加重,所以,及時開展有效的診斷及科學的治療,對優化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具有非常關鍵的價值[6]。治療關鍵為在最少的時間內促進缺血腦組織血氧供給的恢復,促進閉塞腦血管的快速恢復,對腦組織進行保護,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現階段,在有限的時間窗中開展溶栓治療產生的效果得到臨床的認可,并且介入治療可以確保閉塞的血管在最短時間內再通,這種治療方法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目前,研究顯示重組組織型纖維溶酶原激活劑可以避免腦卒中患者致殘[7]。靜脈溶栓和介入取栓治療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率,若患者沒有重組組織型纖維溶酶原激活劑運用禁忌證則推薦使用,重組組織型纖維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和介入取栓可以運用到大多數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針對血管再通及優化患者神經功能方面具有關鍵的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參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參照組,說明開展聯合治療的患者生活情況得到有效改善。血管內介入取栓術產生的創傷較小,操作難度較低,介入位置準確性較高,然而,其對體積較大的血栓無法產生良好的溶解效果,治療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所以,需要積極將兩種方法進行聯合運用。
本研究發現,溶栓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凝血功能,促進血栓的溶解,而介入治療對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欠佳,所以聯合開展治療更加有效且安全性較高。另外,溶栓時間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大,若是溶栓花費較多的時間,會降低整體溶栓效果,預后也會受到不利影響。所以,需要盡早對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開展溶栓治療,從而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總而言之,在針對急性腦梗死開展治療時,采取靜脈溶栓和介入治療可以有效優化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