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桃,趙 靜,于子健
(1.北京市昌平區醫院兒科;2.北京市昌平區醫院CT室,北京 10220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呼吸道疾病,是由肺炎支原體導致的肺部急性炎癥改變,同時還伴有支氣管炎、咽炎,占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的30%以上,而且在秋冬季節發病率較高[1]。肺炎支原體肺炎還具有傳染性,能夠通過飛沫或者直接接觸傳播,一般在兒童或者青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通常與患兒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等有關,此外,空氣、生活環境等外界因素也會導致發病率升高。臨床治療過程中多使用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或者結合患兒本身情況進行對癥治療。有研究指出,對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并給予針對性治療措施能夠明顯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有研究顯示,乳酸脫氫酶(LDH)明顯升高是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相關危險因素,而D-二聚體增高也提示支原體肺炎感染后,機體存在高凝狀態或者血栓形成[3]。降鈣素(PCT)為細菌感染的重要免疫檢測指標,對細菌感染有鑒別意義。人體出現炎癥時,會促進機體鐵蛋白(SF)合成的增加,導致SF升高[4]。因此,本研究探究血LDH、D-二聚體、PCT、SF檢測用于早期診斷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昌平區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院內100例健康體檢兒童作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組中男患兒46例,女患兒54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7.26±1.54)歲;體質量指數(BMI)18.53~24.32 kg/m2,平均BMI(21.45±2.39)kg/m2。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63±1.24)歲;BMI 18.17~24.36 kg/m2,平均BMI(21.87±2.43)kg/m2。根據不同的預后將研究組患兒分為治愈組(85例)和惡化組(15例)。治愈組中男患兒40例,女患兒45例;年齡4~11歲,平均年齡(7.32±2.67)歲。惡化組中男患兒6例,女患兒9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98±2.23)歲。研究組和對照組、治愈組和惡化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市昌平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5]中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診斷和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患兒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隨免疫功能缺陷;②合并心臟功能異常或者存在嚴重并發癥等;③入院前患兒已進行氣管插管治療或者機械通氣治療。
1.2 檢測方法于清晨抽取研究對象靜脈血3 mL,使用抗凝藥物處理后,采用離心機(上海菲恰爾,型號:SF-TGL-16M)以3000 r/min離心15 min,采用雙抗夾心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液中LDH、D-二聚體的水平。PCT采用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檢測,而SF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LDH、D-二聚體、PCT、SF水平。②比較不同預后患兒LDH、D-二聚體、PCT、SF水平。統計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預后情況,將患兒分為治愈組和惡化組,對治愈組和惡化組患兒LDH、D-二聚體、PCT、SF進行對比。③分析LDH、D-二聚體、PCT、SF及聯合檢測在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診斷效能。PCT可以直觀反映感染程度,D-二聚體和SF水平能反映疾病嚴重程度;LDH可作為早期識別MPP的重要指標;4項指標可以互為對照、綜合判定。LDH≥200 U/L、D- 二聚體>0.55 mg/L FEU、PCT>0.25 ng/mL,SF≥12 μg/L,其中2項指標符合即可判定為陽性。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例數。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比較研究組研究對象血清LDH、D-二聚體、PCT、S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比較(±s)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比較(±s)
注:LDH:乳酸脫氫酶;PCT:降鈣素;SF:鐵蛋白。
組別 例數 LDH(U/L) D-二聚體(μg/mL) PCT(μg/L) SF(ng/mL)研究組 100 274.85±8.93 1 358.92±115.73 8.72±1.65 148.36±4.83對照組 100 152.17±6.78 546.82±89.49 6.52±1.34 92.58±3.24 t值 109.417 55.512 10.303 95.907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預后組患兒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比較100例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治愈85例,治愈率為85%。惡化15例,惡化原因為重癥感染、臟器衰竭,治愈組患兒LDH、D-二聚體、PCT、SF值均明顯低于惡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組患兒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預后組患兒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比較(±s)
注:LDH:乳酸脫氫酶;PCT:降鈣素;SF:鐵蛋白。
組別 例數 LDH(U/L) D-二聚體(μg/mL) PCT(μg/L) SF(ng/mL)治愈組 85 187.63±9.46 1 324.62±118.93 7.83±1.64 129.56±10.62惡化組 15 463.82±7.98 2 008.97±123.75 11.48±2.93 276.89±11.84 t值 223.161 39.873 10.870 92.63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LDH、D-二聚體、PCT、SF單項及聯合檢測診斷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效能LDH、D-二聚體、PCT、SF水平聯合檢測診斷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準確率、特異度顯著高于單獨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LDH、D-二聚體、PCT、SF單項及聯合檢測診斷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效能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春秋季兒童常見的一種社區性獲得性肺炎,近年來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6]。由于幼兒患者的免疫力較為低下,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疾病進展較快,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安全。早期對兒童進行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可盡早開展治療,改善預后情況[7]。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LDH、D-二聚體、PCT、SF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兒童。而100例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治愈組患兒LDH、D-二聚體、PCT、SF水平也明顯低于惡化組。有研究報道表明,LDH廣泛分布于肝臟、心臟及骨骼肌等組織細胞的細胞質中,能夠用于肝臟疾病和惡性腫瘤的診斷;LDH也是糖酵解通路的主要酶,能夠催化乳酸變為丙酮酸[8]。當機體組織受到外界支原體的刺激或受到感染時,細胞膜就會受到破壞,大量的LDH被釋放進入血液中,造成血液中LDH明顯升高。而隨著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展,患者血液中的LDH也會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這也提示了LDH能夠作為難治性或重癥肺炎的有效診斷指標[9]。
PCT是一種蛋白質,當細菌、真菌或者寄生蟲感染及機體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時,血漿中PCT水平會明顯升高,而自身免疫、過敏時PCT水平則不會升高。PCT能夠反映人體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該指標檢測較為便捷,而且敏感性較好,能夠預示肺部感染的情況[10]。這種物質主要是由患者的甲狀腺C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性激素,由116個氨基酸蛋白質組成。當機體處于正常情況下,其表達水平較低,出現炎癥反應或者感染后,PCT就會明顯升高。D-二聚體是由纖維蛋白單體經過活化因子交聯以后,再經過纖溶酶水解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11]。該物質能夠反映纖維蛋白的溶解功能,其水平增高通常見于機體處于腎臟疾病或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感染、組織壞死等,人體纖溶系統通常對于血管壁能夠保持正常通透性,維持血液的流動狀態和組織修復能力,因此也可以作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標準[12]。
SF是機體內一種可以貯存鐵的可溶性組織蛋白,正常人體血清中只有少量的SF,也是機體造血系統及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急性炎癥過程中紅細胞已經被破壞,因此血清中的SF會顯著升高,這也可以作為肺炎支原體肺炎感染的重要指標[13]。本研究結果顯示,這4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顯著高于單獨檢測,因此,LDH、D-二聚體、PCT、SF聯合檢測可用于早期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準確度較高。
綜上所述,LDH、D-二聚體、PCT、SF聯合檢測能有效提高診斷試驗的特異性和敏感度,在患兒早期診斷、用藥選擇及治療方案評估等方面都體現出良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