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啟東市婦幼保健院普外科,江蘇南通 226200)
乳腺良性腫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疾病,臨床癥狀為乳腺包塊、乳房疼痛及腫脹等,乳腺良性腫瘤多因慢性炎癥、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及生活環境等因素造成[1]。近年來,乳腺良性腫瘤發病率逐漸增加,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隨著診斷準確率逐漸上升,患者得到有效治療[2]。既往乳腺良性腫瘤多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手術創面大,術后易出現瘢痕,影響乳房美觀[3]。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提升,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已應用于乳腺腫瘤疾病中,因其具有創傷小、定位性準、安全性高等優勢,獲得較多患者及臨床醫生認可[4]。本研究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探討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啟東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觀察組(25例,予以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和對照組(25例,予以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年齡30~50歲,平均年齡(39.67±9.24)歲;病程9~14個月,平均病程(11.52±2.18)個月;彩色超聲檢查發現包塊共32個,右側17個,左側15個;腫瘤直徑2~14 mm,平均腫瘤直徑(7.32±4.57)mm。對照組患者年齡30~50歲,平均年齡(39.65±9.37)歲;病程9~15個月,平均病程(11.95±2.74)個月;彩色超聲檢查發現包塊共30個,右側17個,左側13個;腫瘤直徑3~14 mm,平均腫瘤直徑(7.84±4.21)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啟東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良性腫瘤的診斷標準[5],并經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伴有血液疾病者;②伴有肝腎功能障礙者;③伴有心腦肺疾病者;④合并嚴重感染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⑥患有精神障礙疾病者;⑦伴有免疫系統疾病。
1.2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均行術前常規檢查。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治療,術前進行常規消毒,鋪消毒巾,采用利多卡因(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1,規格:20 mL∶0.4 g)20 mL局部麻醉后暴露病變部位,作3 mm左右的放射狀切口,暴露病灶,分離乳腺組織并切除,采用電凝止血,然后用無菌紗布消毒,對手術切口加壓包扎縫合。觀察組患者采用超聲(德國西門子有限公司,型號:ACUSON-X150)引導下行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肩關節外展。術前進行消毒,鋪消毒巾。在彩色超聲引導下采用利多卡因20 mL局部麻醉腫塊周圍及乳房后間隙,依據術前檢查明確手術切口位置,沿麻醉路徑插入麥默通旋切刀頭,在彩色超聲引導下深入腫塊下方,于病灶底部對接,行扇形反復旋切術。采用負壓系統(美國強生公司,型號:Mammotome)抽取、切除病灶,在彩色超聲引導下逐一切除腫塊直至無殘留病變,終止切割后吸出術區積血并退出旋切刀,隨后使用消毒紗布進行切口消毒,術后進行加壓包扎縫合。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術后隨訪3個月進行療效評價。顯效:手術治療后,經超聲檢查腫瘤消失,且疼痛、腫脹感消失;有效:手術治療后,經超聲檢查腫瘤基本消失,且疼痛、腫脹感等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手術治療后,超聲檢查仍可見腫塊,且仍有疼痛、腫脹感[6]。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瘢痕長度及住院時間,并于手術后1 d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7],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術后切口感染、局部血腫、皮下淤血、胸悶、乳房變形等。④比較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上舉:背伸活動30°、前屈≥70°、內收≥20°、外展≥80°、內旋≥45°、外旋≥45°、上舉活動可達到≥150°;提重物:≥5 kg。⑤比較兩組患者總滿意度。經治療后對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問卷調查[8],總評分為0~100分,總分>85分為非常滿意;總分60~85分為滿意;總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瘢痕長度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注: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瘢痕長度(mm) VAS評分(分) 住院時間(d)觀察組 25 15.65±3.53 5.86±2.63 5.76±2.44 1.98±0.53 3.73±1.02對照組 25 25.67±4.64 11.54±1.43 14.65±4.65 3.16±0.56 6.72±1.36 t值 8.593 9.486 8.465 7.652 8.7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上舉、提重物等肩關節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比較(d,±s)

表4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傷口愈合時間 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上舉 提重物觀察組 25 3.75±1.63 0.88±0.43 2.52±0.25對照組 25 6.25±1.72 3.64±2.31 4.17±1.52 t值 5.275 5.873 5.356 P值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總滿意度比較 [例(%)]
乳腺良性腫瘤發病機制復雜,可能與患者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且乳腺良性腫瘤惡化概率較高,因此,發現乳腺包塊時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9]。臨床中治療乳腺良性腫瘤主要以手術為主,傳統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治療對患者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周期較長,容易出現切口感染、疼痛等并發癥,且易留下較大的手術瘢痕,影響乳房外部美觀[10]。因此,尋找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手術瘢痕小的手術方法,對乳腺良性腫瘤治療有重要意義。
隨著臨床中微創技術的不斷提升及應用,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系統已廣泛應用于乳腺良性腫瘤治療,且得到較多患者及臨床醫師認可[11]。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系統作為微創活檢系統,具有真空抽吸泵及旋切刀等裝置,可對乳腺病灶進行反復切割,以準確獲得其組織學標本,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12]。該系統具有微創、準確性高、手術切口小等優勢,能夠為乳腺腫瘤切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在超聲引導下,可提升進退穿刺針及負壓等操作的精準性,不僅能夠切除完整的腫塊,還能防止切口位置偏移導致反復穿刺,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比對照組好,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術后手術瘢痕比對照組小,VAS評分比對照組低。這提示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療效顯著,且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并減輕患者手術瘢痕長度及術后疼痛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傷口愈合時間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這提示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患者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傷口愈合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分析其原因,傳統手術治療時手術切口大,而觀察組采用的微創手術方式只需將皮膚打開幾毫米即可進行手術操作,對于不同方位的多病灶或較深的病灶切除時,無需另外切手術切口,對患者組織創傷小[14]。而傳統手術對于體積大、深部病灶切除時需采用較大或較深面積切除,致使創口內出現積血、積液,延長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麥默通旋切系統采用空心穿刺,術中僅穿刺一次,對皮膚的損傷較小,真空抽吸后無殘留,有效增加手術安全性。另外,由于具有手術創傷小、手術安全性高等優點,術后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及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較短,且患者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乳腺良性腫瘤采用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效果顯著,手術創傷小,且并發癥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