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花,馬凡正
(1.湖北工業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博士后流動站,湖北 武漢 430073)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國內外局勢紛繁復雜。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戰略支撐。“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制造業OFDI企業發展質量和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這都迫切需要一套科學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據此本文采用CRITIC-TOPSIS 法綜合評價制造業OFDI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專有名詞,國外學者從全要素生產效率、產業結構調整、資源環境約束、政府補貼、企業異質性、技術創新和對外開放等方面對制造業發展內涵進行闡述(Henry 等,2009)[1]。Nnaemeka 等(2017)[2]則從創新視角出發,以產品創新、知識創新、研發支出等進行分析。Shamraiz 等(2019)[3]從三底線角度以環境、經濟、社會為三大指標對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進行了調查研究。Pinto 等(2020)[4]同樣基于環境、經濟、社會三大底線以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建立了包含7 個經濟因素,14 個環境參數和11 個社會參數的制造業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Vitaly 等(2020)[5]以創新發展水平視角選定中小企業創新活動水平、制造業對創新產品總量的貢獻、創新活躍企業和創新產品在總產量中的份額等社會經濟因素對制造業進行評估。Barletta 等(2021)[6]從制造工藝、資產、材料、數據驅動決策支持、信息系統、組織能力六個指標建立了制造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模型。
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從單一指標和多層次指標方面評價。唐德才等(2016)[7]在制造業新型化五維評價的基礎上,構建新的多種均值評價體系,運用偏好比率法、信息嫡組合賦權和灰色關聯投影法對中部6 省制造業新型化、經濟創造能力、科技創新能力、資源節約能力、環境保護能力、社會服務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張文會和喬寶華(2018)[8]從創新驅動、結構優化、速度效益等7 個方面,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標和主客觀指標賦權方法。陳才等(2018)[9]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熵權法和德爾菲法確定指標權重,實證分析重慶和京津滬41 家上市制造業企業。李春梅(2019)[10]從制造業內部和產業外部出發,選取規模、全要素生產率、外商直接投資等衡量發展質量的八大維度。陳俊(2020)[11]構建了包括創新能力、綠色低碳、國際競爭力等6 個指標的深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劉怡君和方子揚(2021)[12]從保障支撐、綠色生態、品質品牌、經濟效率、開放創新和民生共享出發,構建長江經濟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馬宗國和曹璐(2020)[13]基于1 881 家A 股上市公司2015—2018 年的面板數據,運用組合賦權-TOPSIS 評價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從時間維度結合一級指標對我國制造業行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分析評價。
綜上所述,針對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評價指標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分別從五大發展理念和行業發展特征等切入;同時多數學者從省份或經濟群出發收集數據進行實證檢驗。鮮有采用微觀數據的文獻,制造業是大類行業,企業規模、內部細分行業異質性特征都會影響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相對匱乏,針對制造業OFDI 企業的更是研究缺口。由此,本文貢獻是以上市的制造業OFDI 企業為對象,構建制造業OFDI 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我國現階段制造業OFDI 企業發展質量及特征。
通過梳理并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結合黨中央、國家部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文件精神和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內涵,基于科學性、實用性、可比性、可獲得性、系統性和層次性相統一等原則,從經濟發展驅動、創新發展驅動、綠色發展驅動、社會效益驅動、開放發展驅動五大一級指標建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其中,經濟發展驅動包含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凈利潤率等8 個表征指標;創新發展驅動包含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研發人員比率等3 個表征指標;綠色發展驅動包含環保理念與目標、環保制度與教育等3 個表征指標;社會效益驅動包含就業增長率、社會捐贈等4 個表征指標;開放發展驅動包含海外關聯公司利潤、海外業務收入2 個表征指標。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
CRITIC-TOPSIS[14]綜合評價方法是基于評價指標的對比強度和指標之間的沖突性來綜合衡量指標的客觀權重。考慮指標變異性的大小并兼顧指標間的相關性,利用數據自身的客觀屬性進行科學評價。
假設有n 個待評價樣本,p 項評價指標,形成原始指標數據矩陣:

其中,Xij表示第i 個樣本第j 項評價指標的數值。為消除量綱不同對評價結果的影響,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而為保證波動性指標作用,一般使用正向化或逆向化處理:正向指標=(xj-xmin)/(xmax-xmin);逆向指標:=(xmax-xj)/(xmax-xmin)。
使用標準差來表示各指標的變異性或取值差異的波動情況,標準差越大表示該指標的數值差異越大,反映的信息越多,該指標本身的評價強度就越強,應分配更多的權重。

其中,Sj表示第j 個指標的標準差,rij表示評價指標i 和j 之間的相關系數,使用相關系數來表示指標間的相關性,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越強,則該指標就與其他指標的沖突性越小,反映出相同的信息越多,體現的評價內容就越重復,該指標評價強度也相應被削弱,應該減少對該指標的權重。
一般來說,若某個指標的信息熵越小,說明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作用也越大,其權重也就越大,反之則相反。
最后,在歸一化后的原始數據矩陣中,找到有限方案中的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分別計算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之間的距離,并以此作為依據來評價樣本的優劣等級。具體公式如下:

根據Ci的大小進行排序,Ci越大,表明評價對象越接近最優值。
本文采用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選擇制造業A股上市公司,并通過境外投資企業名錄進行對比,為確保樣本的科學性、有效性,剔除ST、*ST、PT 類公司、被證監會暫停上市的以及存在明顯異常值的公司,最終甄選出1 219 家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數據來源于國泰安和銳思數據庫。采用matlab、sp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綜合評價。
通過組合賦權法改進的TOPSIS 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出各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評分后,需對企業發展質量定性劃分等級,采用K-均值聚類分析來確定等級的劃分。如圖1 將高質量發展評級分為四個等級:中等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發展階段、轉型階段。

圖1 K-均值聚類分析結果
如表2 所示,綜合得分在第二類的,即在樣本中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上的占比僅有8%左右,而在第三類,即仍處于傳統發展階段的上市制造業OFDI企業占比在42%左右;而且中等質量發展階段的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占比也僅有15%;說明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總體的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部分企業仍處于傳統發展階段,沒有樹立起高質量發展理念。

表2 企業綜合評價聚類分析分級結果
在經濟發展驅動因素中,如表3 所示,各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之間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第一類、第三類、第四類的聚類中心分別為4.97、3.99、3.34,差距很小,而第二類的中心得分為7.81,但占比僅有1.4%;綜述可知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高質量發展落后的重點原因不在于企業本身的經濟發展,但是具體分析在經濟發展驅動中排名前列的企業,其綜合排名依舊靠前,可見經濟發展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表3 經濟發展驅動評價
在創新發展驅動因素中,如表4 所示,第四類企業數量為511 家,占比為41%左右,而第四類聚類中心評分僅有0.62,與第二類、第三類相差很大,說明大部分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對創新發展不夠重視,或者企業在創新發展上沒有很大的成果;而得分高的第二類、第三類的占比加起來僅有11.2%,可以看出創新水平整體落后,相應的高質量發展水平也必然落后。

表4 創新發展驅動評價
在綠色發展驅動因素中,由表5 可知聚類中心的得分差距很大,說明綠色發展驅動因素對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影響比較重要,而且在得分最高的第四類中企業個數占比僅有11.2%左右。但是在第二類和第三類的聚類中心點的得分并不是很低,而且企業占比有45%左右,說明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大部分具有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但是環保行為不足。

表5 綠色發展驅動評價
在社會效益驅動因素中,由表6 可知聚類中心得分很低的第一類和第四類的企業個數占比到達了98%,說明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在社會效益上基本沒有做出行動,尤其是在社會捐贈和就業增長率,大部分企業沒有行為,得分很低,也導致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綜合處于落后水平。

表6 社會效益驅動評價
在開放發展驅動因素中,根據表7 可以看出和社會效益驅動因素很相似,聚類中心得分最低的第一類的企業個數占比到達了92%,說明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在2019 年雖然在境外直接投資上都有業務發展,但是取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和海外業務收益的公司很少,但是由于選取的都是OFDI 企業,對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整體得分不高。

表7 開放發展驅動評價
本文構建了五維度驅動指標,采用CRITIC-TOPSIS綜合評價,分析了1 219 家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的發展質量,結論有:
(1)高質量發展整體趨勢向好,但企業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分類發現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居于少數,傳統發展階段的較多,二者在各個指標上都相差巨大。同時有轉型階段以上的企業數量達60%左右,說明企業已認識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整體發展水平逐步提高。
(2)經濟效益不可或缺,企業穩步擴增。經濟效益驅動分析可知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間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小,除各大龍頭企業,其他企業經濟效益得分差距不大,各個層次占比結構合理。但是在行業中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將會有更大的空間加強科技創新發展、社會效益發展等。
(3)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差異明顯,綠色、創新應持續關注。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間對技術創新和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看重程度從得分和聚類區間上看相差很大,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企業對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十分重視,而處于傳統發展階段的企業對在這兩項的得分與相差將近十倍,尤其是科研創新投入和綠色環保行為,通過具體指標的分析部分企業甚至沒有投入經費進行科研創新和環保事業。
(4)社會效益發展普遍落后,企業社會責任感薄弱。分析發現企業在社會貢獻指標上得分普遍很低,通過分析具體的二級指標可知,90%的企業只通過繳納稅費擔當社會責任,甚至部分企業對我國就業率增長上做出了負面的影響。細分到企業本身在社會效益發展上做得較好只有少數的行業龍頭和國企。
(5)OFDI 企業對外投資收益低迷,部分海外業務造成負面影響。本文分析對象是上市制造業OFDI企業,對外開放合作業務對制造業OFDI 企業的發展影響重大,但實證結果發現海外直接投資情況不盡如人意,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得分很低,部分企業的投資利潤是負的。而收益較好的都是海外建廠,具有堅定市場基礎的老牌實力企業。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增加科研創新投入,注重新型人才培養,提高政府和企業的雙向支持力度,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及轉型階段,創新是第一動力,企業立足創新發展戰略,提高創新能力,以科研創新投入和人才引進、培養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強化科研創新意識;同時關注產品的創新研發,從關鍵核心技術進行創新研發,逐步打造國際競爭力。政府要積極引導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有利的資金政策和技術突破獎勵;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政策積極引導制造業企業在不同的二級行業內形成人才雙向流動,技術交流、和諧競爭,同時打造高新技術的新型制造業產業鏈。
(2)提高企業生態環保意識,加快制造業企業綠色發展。低碳生產、綠色環保是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上市制造業OFDI 企業須提高生態環保意識,在生產制造和資源配置上堅持綠色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員工的綠色環保理念,建設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綠色生產工廠和綠色產業鏈。政府要進一步建立制造業行業環境保護標準的實施和監督體系,引導企業綠色發展,支持綠色環保產業。
(3)加強創新開放合作,擴大制造業對內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生產貿易全球化、國際資本流動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制造業OFDI 企業,更要從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綜合深化海外合作,加強技術引進;深化“走出去”戰略,在海外建廠建企,擴大海外營業。政府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跨國公司。鼓勵企業積極開展以高端技術、高端人才和高端品牌為重點的跨國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