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坤
游戲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數學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游戲化教學將本來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轉變為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交流的自由平臺。文章試著總結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對廣大同仁的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以下問題影響了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時過多地注重了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了對學生數學實踐技能的培養,教師除了要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向學生進行傳授,還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專業性和趣味性。數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實踐關系非常密切的學科,無論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各種職業的專業工作流程都離不開數學知識。要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對目前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如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布置進行優化改革,讓學生也參與到數學教學模式的制定探討中來,發揮學生的數學學習主人翁精神,而不只是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數學教學節奏進行學習。這是因為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沒有有效地規劃統一,不同地區學校的數學教學資源也各不相同,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也多是取決于教師的個人素質。因此,不僅學校要積極引進創新數學教學模式的相關設備來為教師開展各種數學教學模式改革保駕護航,還要通過開設各種專業化的數學教學模式講座來有效提升教師的數學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其次,目前學校班級內的功利化數學學習氛圍太過濃重,教師、家長都對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排名太過關注,當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出現波動時,部分家長甚至還會對教師采用的數學教學模式提出質疑,這樣只會進一步加重教師的課業負擔而影響各種創新數學教學模式的推進開展。教師和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關注的是各種數學習題的解題技巧,而不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數學實踐技能,學生也自然會將自我的學習重點放在如何更好地完成數學習題和提升數學考試成績上,而沒有感受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最后,教師采用的數學教學模式太過單一,教師往往是采用獨自講解課本知識、學生被動傾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這樣的被動教學模式中并不能夠有效地激活數學學習興趣,也多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投入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就要從學生學習效率不佳產生的原因出發,為學生解決后顧之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角度出發創新數學教學模式。
游戲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育理念,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個人需要對全班同學的數學教學節奏進行有效把控,學生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對目前的數學教學模式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而只是單純地跟隨教師學習理論知識。在開展游戲化教學后,一方面教師可以有效地減輕對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要求壓力,教師可以更加大膽積極地應用各種創新技術來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將數學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也能夠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學生也可以在更加輕松平等的數學學習課堂中踐行生活化學習的教育理念,師生之間也可以在各種游戲化的模擬情景中更好地完成對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檢驗,當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后,師生的數學學習課業負擔都可以得到有效減輕。
在目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家長并沒有發揮相應的正面促進作用,甚至會對教師推行的數學教學模式提出質疑而影響教學實效性。在有效推行游戲化的數學教學后,教師可以和家長一起保持家校溝通來對學生在學校、家庭中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反饋了解,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數學實踐技能培養過程中來,學生在真切感受到來自家長、教師的關心之后也會進一步地激活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的年紀,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給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也無法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在推行游戲化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家長也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緊湊的校園學習生活之余通過玩游戲的方式放松身心,起到勞逸結合的效果。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實踐關系非常密切的學科,教師通過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引入游戲化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激情,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要有效地推行游戲化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減輕數學學習課業負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就要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數學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開展游戲化教學絕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教師要從以下方面來幫助學生踐行減負增效和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首先是教師要注重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的獨立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教師仍然是大包大攬地對學生的游戲化數學學習策略進行決策,那么不僅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反而可能進一步加重學生的數學學習課業負擔,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倦和反感情緒。然而數學的學習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游戲化的數學課堂中找到符合自我數學學習實際情況的學習平臺,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技能和核心思維。教師也可以通過改變目前的數學學習評價模式來積極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玩游戲的方式來完成對自我數學學習情況的評價反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互評、學生互評的方式來促進班級內互相合作、力爭上游的數學學習氛圍形成。
例如在學習“方向與位置”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玩“識別位置”的游戲,讓學生通過互相報位置的方式來學習如何應用數學知識模擬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如某同學在班級中的座位是第一排第一行,他進行位置播報“1-1”,另外一個同學在第五排第六行,他的位置是“5-6”。還要注重游戲化教學的應用時機,教師要巧妙地結合教材大綱推出符合學生個人興趣的創意游戲,而不是讓創新式的游戲化教學流于形式。除了教師可以向學生單方面地推出各種游戲化教學模式,還可以讓學生也積極地對自己感興趣的數學游戲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也參與到數學教學模式的參與制定中來。當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創新式游戲化教學后,教師還要通過組織班級內部調查和個別談話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反饋情況,只有讓學生能夠切實接受并且感興趣的數學游戲才是行之有效的數學教學模式改革。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數學游戲參與情況進行有效總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制作數學游戲參與記錄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歸納,不僅可以對學生美好的數學學習時光進行記錄,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定期地進行知識總結,建立起一體化的數學知識體系。
在目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個人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計劃進行有效制定,學習哪些數學知識和如何進行數學教學都是教師獨自決定,而在面對集體化的大鍋飯教學時容易出現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覺得教師的講述內容太過簡單基礎,一部分學生又無法跟上班級內正常數學學習進度的問題。要有效地推行游戲化教學,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來開展分層次的個體化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游戲化教學分層時,教師切不可單純地以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來進行簡單劃分,而是要尊重學生的獨立個體地位,讓學生也參與到對數學分層模式的劃分討論之中來。同時,學生的數學層次劃分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幫助學生對自我的數學學習優劣勢項目進行有效評估,在自己感興趣和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數學游戲活動中踐行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基礎組、普通組和拓展組進行游戲化的數學教學。有的同學本身就對各種生活情景扮演類游戲非常感興趣,教師在開展相關游戲活動時可以引導他們參與更加具備挑戰性的數學游戲,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例如,有的同學平時擅長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教師可以讓他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游戲相互結合開展趣味性的數學游戲實踐活動。對基礎組的同學,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提前了解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密切聯系;對普通組的同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玩情境扮演類的游戲來模擬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應用場景;對拓展組的同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這些數學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吸取經驗,進行自主化的數學游戲設計。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時,教師可以組織基礎組的同學一起觀看微課視頻,讓學生一起以游戲的形式數一數視頻中有多少個三角形、四邊形,看哪個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完成圖形的識別;對普通組的同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玩“擺排七巧板”的趣味游戲,教師向學生展示各種奇妙的圖形,看學生能否順利地擺排各種圖形;而對拓展組的同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設計趣味游戲,看看哪個同學能夠設計出既具備趣味性又具備教學性的圖形游戲,有的同學讓大家一起進行“圖形剪紙”游戲,對生活中的各種圖形進行了有效還原。通過開展分層次的數學游戲活動,可以更好地踐行個體化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有效提升數學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游戲活動將各種生活化情景和數學知識應用的專業情景給學生進行模擬還原,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學習“數據處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玩“小小統計家”的數學游戲,學生以小組形式擔任數據統計分析員,教師在幻燈片資源上向學生展示各種生活中的常見數據,然后再向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參與競爭性的統計游戲活動來訓練數學實踐技能。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學校內運動會上的運動員們的成績數據,然后再進行提問“男子組跳高成績的前三名平均值是多少?”“50米跑步比賽中前八名的平均值是多少?”,學生需要快速地完成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學生在這樣趣味性十足的數學游戲活動中都顯得非常積極踴躍,本來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也變成了學生的歡樂學習平臺。教師多是以重復枯燥的形式給學生布置數學課后作業,在開展游戲化的數學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游戲類活動來讓學生以一種更加輕松、快樂的方式完成自我數學學習情況的檢驗。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和平移”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游戲化的課后作業,讓學生一起利用彩紙、剪刀進行藝術品制作,在充分激活學生的創作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寓教于樂地完成數學作業。
在小學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認識到數學學習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游戲化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注重數學知識和游戲內容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鍛煉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活動前,需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數學游戲活動,這對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數學教師需要根據課程中所要講解的數學內容融入游戲內容,保證游戲化數學教學開展質量。
比如,在進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互補原則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教師口述計算題,各小組舉牌搶答,先答對的小組加一分,最終統計各小組總分數,并對獲勝小組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如棒棒糖、小紅花等。學生對游戲的參與興趣較高,因此利用游戲教學的方法,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團結性。在順利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基礎上,還能夠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更相符合,可以讓學生從內心接受數學學習,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應該會注意到學生只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數學活動。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及身心發展特征選擇合適的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數學應不斷完善游戲的設定內容,確保游戲的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傾聽兒童表達的主觀意愿,從兒童自身的興趣出發,設計出和兒童年齡特點以及學習規律相符合的游戲。
比如,在進行“確定位置”數學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猜猜我在哪”游戲,靠近講臺的為第一行,靠近窗戶的為第一列,制定標準后,教師就可以隨機提問:“小明在第幾排第幾類?”然后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置知識的理解。
再比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教師將食物卡片及價格貼在黑板上,然后隨機分配給學生不同數額“人民幣”(寫有數字的卡片),教師扮演售貨員,學生扮演顧客。教師引導學生買自己想要的物品,并讓學生自己算應該找自己多少元。如小明有40元,想買一瓶可樂(3元)、一包薯片(4元)、一本日記本(13元)、兩個蘋果(6元),小明給售貨員4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這時小明就會進行計算:40-3-4-13-6=14(元)。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能夠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進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開展數學游戲化的教學當中,需要提高教師對數學游戲的了解程度與掌握程度,這也是保證數學游戲化能夠順利實施的根本。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底什么是數學游戲,以及怎樣將游戲和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數學教師需要全面講解開展數學游戲的流程與知識,讓學生能夠明確認識數學游戲,這樣才能保證數學游戲開展的有效性,防止學生在數學游戲化學習中過度沉迷游戲,并沒有學習數學知識。
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習慣與認知能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基本情況,不能夠做出和學生發展相違背的教育。教育需要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開展,所以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對數學游戲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學生有更多的創新與思考時間,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活動和實際生活更加地貼近,和學生發展規律相吻合,教師需要真正認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意義,并開展個性化教學,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的有效。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數學實踐技能。通過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既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教師要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推出兼具趣味性和教學性的數學游戲活動,通過對課前預習、課后作業進行優化設計來創建高效的數學游戲化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