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龍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明確要求,要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中心任務,不斷堅持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樹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目標。《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素質教育應全面貫穿始末,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和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職業教育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基礎支柱,在《機械設備控制技術》課程中探索課程思政教學元素尤為重要,文中在課程內容的不同單元深挖思政教育切入點,在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育人教育目標,探索具有時代意義的課程思政新路徑。
機械設備控制技術是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技并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智能制造產業及區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掌握機電設備、液壓設備、氣動設備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有取之于實踐,用之于實踐的課程特點。在機械設備控制技術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研究是國家所需、社會所望,符合新時代大學生應具備的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工匠精神、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適應智能制造領域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方面工作所需。以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將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有機統一,在專業課講授中,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思政要素,激發學生的擔當意識和愛國情懷,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引領作用。
機械設備控制技術課程對授課教師的專業綜合技能要求較高,在此基礎之上通過不斷加強教師的思政理論培訓,使思政教育融入教學的全過程。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與思政育人目標的全貫通,急需建設一支既懂理論技能知識又懂思政育人教育的“技能+思政”型教師團隊。授課教師應經過一番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思政元素的滲透,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學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修養;在課程授課計劃、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大綱、教學方法等教學資源的組建上,充分發揮教師專業技能和思政理論特長,將思政元素深入、細致的融入到《機械設備控制技術》課程的各個內容中。下圖1 所示為“技能+思政”型教師類型。

圖1 “技能+思政”型教師類型
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應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內容,按照教學內容的思政改革,重新修訂“思政+”系列教材;提煉課程知識點中具有的思政教育意義的案例、事跡、視頻、圖片和動畫等;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和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自由學習課程思政系列教學資源。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方法,通過精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等典型案例,進行自我價值觀提升和精神浸潤。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展示課程知識技能的應用廣度和維度,不斷通過時政新聞、科技前沿等話題進行價值引領,為學生充分展現國家硬實力和大國工匠精神。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不同的教學環節重構課程思政教育,將課程思政全方位的融入到不同的教學環節。
課前,通過線上學習軟件發送相關預習資料,在此基礎上推送機械設備控制技術的前沿發展、熱點新聞等,使學生掌握查找相關文獻的能力,并進行廣泛討論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中,課中思政教育將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對于考勤環節遲到的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和良好的作息規律;通過小組討論,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識,培養學生互助互勉、協作奮進的氣魄;課堂練習環節,對學生出現的抄襲現象進行誠信教育,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課后,發揮課程內容的應用效應,積極開展課外企業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人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崗前培訓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實踐技能,理實一體各個擊破課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早培養學生的企業文化素養和知識運用能力,為積極樂觀面對就業做好準備,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育人先育德,要實現思政育人的根本目標,學校要在課程思政的整體規劃上做好頂層設計,不斷制定完善課程思政新標準,使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學校還應加快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育的后備力量,分階段、分層次、分批組織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培訓、進修,從而提升教師的思政育人水平。在思政教學改革項目上,要從政策、資金投入、項目數量上給予大力支持,按照“課程思政”優先原則,保證思政項目的順利開展。在考核評價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思政教育的影響力,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學生自我評價、討論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等,考核內容中融入相關思政知識點和題目,在綜合成績評定中增加課程拓展和德育素養的考核占比。
以機械設備控制技術課程中“機床常用低壓電器”教學內容為思政案例,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課程教學思政目標與意義如下表1 所示。

表1 課程教學思政目標與意義

在思政育人案例設計中,找尋教學內容中思政元素的切入點,將案例內容劃分為理論講述和實操演練,理論內容包括手動控制電器和自動控制電器,實操內容為手動與自動控制電器的接線與拆裝實驗,融入思政元素,實現育人目標。下表2 所示為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表2 課程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機械設備控制技術的課程本身具有實操性和技能性強的特點,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數源自于工程實踐,所以教學過程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案例授課內需要講授手動控制電器和自動控制電器的結構與原理,其中很多控制元件的封裝結構都是在眾多科技工作者艱苦奮斗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如行程開關的應用,正是由于他們的刻苦專研,利用器件精巧簡單的結構使生產設備中行程限位問題得到快速解決,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正所謂一兩撥千斤。通過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探索與專研精神,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努力奮斗的精神斗志,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講授控制電器的應用時,結合典型的工程案例,充分體現電動機基本控制回路中低壓控制電器的重要性,即使完全根據對象的控制要求確定了控制方案,看似完全合理,但是由于缺乏對電路的控制保護,使得控制過程出現干擾和偏差故障,需要對控制方案進行優化。用實際的工程案例,讓學生體會到追求卓越的魅力,以及對科學知識的不斷探索和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無畏艱難的學習態度和勤學苦練的探索精神。
在課程的接線拆裝實操中,要根據任務操作規范和實訓室的使用規范,完成實操前、實操中和實操后等環節的操作任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強烈的責任意識和職業素養。
職業教育是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思政育人的建設背景下,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起遠大的理想信念、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意義非凡。結合課程思政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新要求,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上有效構建專業核心技能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以高職機械設備控制技術課程為載體,深挖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切入點,實現以德育人的目標,通過浸入式的思政教育實現價值引領和協同育人的“專業+思政”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