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瓊
(福州大學 至誠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實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創新成為“十四五”發展新征程的重要任務,2021 年9 月4 日起,中國金融業開放承諾逐步轉向負面清單模式。2022 年1 月1 日,RCEP 正式生效,其中金融服務開放與合作是成員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2020 年RCEP 成員金融服務出口780.8 億美元、進口692.5 億美元,市場份額僅為11.4%,約占全球1/3 的經濟體量,區域內金融服務貿易發展存在巨大潛力。從理論層面而言,一方面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有助于推動成員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服務貿易所具有的高度壟斷、規模經濟、強調知識與技術等特點,決定了當前金融服務貿易格局主要以產業內貿易為主。G-L 指數是目前用于衡量產業內貿易靜態水平最常使用的評價指標,而Bruelhart(1994)提出的邊際產業內貿易(MIIT 指數),則用以說明產業內貿易的動態變化。TC 和RCA 指數是研究國際貿易競爭力經常使用的評價指標,前者考慮到產業內貿易、后者考慮了國家和世界貿易總量的影響。因此,出于綜合考量,選取G-L 和MIIT 指數分別對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選取TC和RCA 指數對貿易競爭力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
根據RCEP 協議第八章附件一第一條定義:金融服務包括所有保險和保險相關服務,以及所有銀行和其它金融服務(保險除外)。按照此界定,UNCTADstat 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金融服務進、出口分別為155.18 億美元、97.18 億美元;其中,銀行服務、保險服務進出口基本呈現相同走勢,前者略有盈余、后者處于逆差;2005 年以來的年平均進、出口增長率,金融服務分別為13.2%、87.4%,銀行服務分別為124.4%、183.7%,保險服務分別為10.7%、62%。以上說明中國金融服務進出口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特別是銀行服務),但相較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金融服務貿易的市場份額(2020 年僅為1.4%)以及占服務總出口的比重都較小(2020 年僅為3.46%),說明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潛力有待開發。
1.靜態分析
測算結果顯示,2005—2020 年G-L 指數呈現波動中上升的態勢,近7 年都在0.5 以上,說明中國金融服務自2014 年開始進入產業內貿易占優的周期(2020 年為0.77),但該水平仍然低于同為RCEP 成員的澳大利亞(0.8)、日本(0.92)、韓國(0.87)。其中,保險服務G-L 指數近6 年都基本保持在0.5 之上(2020 年為0.61),但低于新加坡(0.89)、澳大利亞(0.81)、韓國(0.69);而銀行服務G-L 指數大多數年份均在0.6 以上,而且近4 年還呈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以上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金融開放的進程加快,中國金融服務無論整體還是分部門來看,產業內貿易不僅逐漸占優,而且水平在不斷提高。
2.動態分析
2006—2020 年MIIT指數大多都在0.5以下,但2012 年開始超過半數在0.5 以上(2020 年為0.63),說明中國金融服務貿易流量變化前期主要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的,而近幾年更多是由產業內貿易帶來的。保險服務和銀行服務MIIT 指數也都顯示貿易流量變化也主要取決于產業內貿易。綜合G-L 和MIIT 指數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相互印證的結論:無論整體還是分部門來看,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水平趨于提升,同時產業內貿易對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具有擴張效應(尤其是銀行服務)。
1.橫向分析
整體來看(如表1 所示),2020 年TC 和RCA 值都表明中國金融服務處于競爭劣勢,競爭力雖不如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但強于其他成員方。分部門來看,中國銀行服務TC 值具有微弱優勢,而RCA 值顯示較弱的出口競爭力,綜合競爭力低于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保險服務TC 和RCA 值都表明不具有出口競爭力,綜合來看低于新加坡、澳大利亞。綜上,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在成員中屬于中上水平,其中保險服務競爭力相對強一些。

表1 2020 年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橫向比較
2.縱向分析
TC 和RCA 指數的測算結果共同表明(如圖1 所示),2005—2020 年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正在不斷形成中。其中,銀行服務RCA 值雖然顯示競爭力很弱,但數值逐年變大,同時TC 指數由負值轉為正值,也說明銀行服務的競爭力趨強;保險服務TC 和RCA 指數都顯示處于競爭劣勢,但都在往競爭力提升的方向發展。

圖1 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縱向比較
1.構建中國金融服務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新契機
RCEP 有助于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中國金融服務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一是市場方面,RCEP 聯通了亞太區域主要市場,消費市場不斷升級擴容,人民幣真實需求得到有效培育,為中國金融服務提供了廣闊且有差異需求的市場,有助于產業內貿易的擴張。二是資源方面,RCEP 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并統一了技術標準,將促進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融合與重塑,有利于中國金融服務結合自身優勢與發展策略整合區域資源、發展跨境產業鏈金融,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2.實現中國金融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保障
RCEP 達成的高水平承諾將加強區域金融合作,為中國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新保障。一是“引進來”方面,RCEP 構建的金融服務制度與框架,增強了外資信心,刺激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金融機構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同時吸引更多世界先進金融機構,共同健全中國金融市場競爭機制,推動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走出去”方面,RCEP 將釋放區域內巨大市場潛力,中資金融機構將優化境外機構布局;同時,依靠更有力的國際法治保障,中資金融機構更積極地通過FDI提升國際競爭力。
1.金融風險防控壓力持續增大
按照RCEP《金融服務》中的第三條——新金融服務條款規定,中國必須給予RCEP 其他成員方金融機構國民待遇,在進行金融創新的時候給予在華外資機構同等機會。此舉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可能帶來外資控制中國金融市場風險加大、切割中國實體經濟利潤、造成財富外流等問題。同時,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系統風險防控壓力持續增大,對中國貨幣金融政策、現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挑戰。
2.銀行服務同業競爭日趨激烈
如表1 所示,中國金融服務現階段競爭力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在銀行服務,綜合競爭力低于RCEP 中的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與美英等發達國家差距也很大。RCEP 生效后,來自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優質銀行機構將與中資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爭奪核心業務和優質客戶;同時隨著中國金融全方位開放,來自歐美的頂級銀行機構也將加入競爭格局,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對中資銀行來說,加快金融創新、提升競爭力成為亟待攻克的難關。
3.跨境數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RCEP《金融服務》中的第九條—信息轉移與信息處理條款,對成員跨境數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的跨境數據管理水平在區域內屬于領先水平;而中國憑借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穩妥有序發展,跨境數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但鑒于跨境數據管理會觸及成員方的安全監管或審慎、個人隱私等,對中國政府而言,增強發展和安全并重原則共識、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國際協調是今后區域金融合作與發展的一大任務。
基于鉆石模型設計了RCEP 框架下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路徑,總體思路如圖2 所示。競爭力提升的前提是擴大金融服務貿易,而RCEP 的生效為中國金融服務質效提升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充裕的資源條件。RCEP 帶來的靜態和動態貿易效應將推動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的發展,進而為競爭力提升積累技術、資源、管理、市場、資本、產品6 個基本要素,再分別作用于鉆石模型的4 個基本要素和2 個輔助要素,然后形成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成本優勢、服務差異);而競爭力提升又會帶來產業內貿易的擴張,最終實現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與競爭力提升的良性互促的循環。

圖2 總體思路
1.高級要素培育路徑:與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的產業內貿易會產生技術外溢,還能學習借鑒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可以為中國帶來金融服務技術、資源、管理、資本要素的積累,進而充實金融服務高級要素,提升產業集群水平,為政府培育金融服務政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與資源條件。
2.市場競爭擴張路徑:與RCEP 成員的產業內貿易,可以發揮兩個市場的作用,進而提升金融需求規模條件、實現規模經濟效應與金融提質增效,形成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激發金融企業持續創新的活力,為政府金融市場開放政策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3.金融產品升級路徑:與RCEP 成員的產業內貿易,一方面有助于中國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另一方面還能引進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先進的金融產品,可以滿足國內多樣化的金融產品需求、實現金融消費升級,還能迫使中國金融機構強化競爭意識、堅持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
1.近幾年來,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占優,而且貿易流量的增長也以產業內貿易為主,但相較RCEP 中金融服務發達的國家以及世界上先進國家而言,產業內貿易水平仍有很大提升潛力;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整體和分部門(特別是銀行服務)走勢趨強;而且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水平與競爭力二者存在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
2.RCEP 所帶來的貿易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能夠為中國金融服務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構建帶來“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強有力的國際法治保障,進而有助于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與競爭力水平的提升;但也會給中國金融風險防控、銀行服務同業競爭、跨境數據安全管理帶來更多的挑戰。
3.機遇與挑戰并存,充分利用RCEP 機遇的同時,注意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加強國際協定義務審查與交流、熟悉和掌握RCEP 協定規則,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服務規則的制定,增強與亞太其他國家的金融互信與合作,提升中國金融服務產業內貿易與競爭力水平,進而擴大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
[注釋]
①G-L 和MIIT 指數的取值范圍都為[0,1]:當G-L/MIIT 為0 時,表示貿易雙方只存在產業間貿易關系/貿易流量的變化完全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取值為1 時,表明只存在產業內貿易關系/貿易流量的變化完全由產業內貿易引起;如果G-L/MIIT 大于0.5,就能判斷具有較高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貿易流量的變化主要由產業內貿易引起。
②TC 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大于0,表明具有比較優勢,越接近1,優勢越顯著;小于0,則說明存在比較劣勢,越接近于-1,劣勢越明顯。
③RCA>2.5,表明出口競爭力極強;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