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單位: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中心
獎次:2020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一等獎
主要完成人:單德芳 于麗芳 于麗娜 高云超 李井宏 帥江 楊京晶 喬陽 楊金葉 楊子健
2017年,國際奧委會頒布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 奧運會新規范》(以下簡稱《2020議程》)規定奧運會主辦城市“必須要對奧運遺產項目進行有效的管理,目的在于記錄、分析、總結和宣傳奧運遺產的規劃和傳承利用”。北京作為奧運史上唯一的“雙奧之城”,“雙奧遺產”豐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也是《2020議程》頒布后第一屆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做好冬奧遺產成果評估與總結,對形成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可傳承的冬奧遺產管理經驗,推動奧運遺產的有效管理,踐行“雙奧”遺產北京方案意義重大。
本項目由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承擔,項目是國際上首次開展奧運遺產成果的系統評估,無先例和系統研究經驗,同時,項目要求質量高、時間跨度大、覆蓋面廣、完成難度高,為此,公司組建了經驗豐富的優質項目團隊,開展了廣泛的調研和多輪論證,高質、高效完成了本項目。
整個項目按照“頂層設計-分項研究-整體評價-研討論證”的脈絡開展。
要做好本項目,就要做好項目頂層設計,構架工作機制,并明確項目重點,即鑒于本項目開展前國內外在奧運遺產成果評估方面的系統性研究尚處于空缺狀態,項目團隊明確首要任務是圍繞最核心的指標體系設計深入研究。圍繞目標,項目團隊深入研究了奧林匹克文化、社會學、項目管理學、遺產學等相關理論,同時邀請了多位國內奧運文化、體育文化、社會、遺產領域專家進行探討和論證,對項目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
項目團隊分別就項目下轄的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和奧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動兩個子項目進行了分項研究。對兩個子項目評估期限自2010年至2018年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包括1000多部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影片的標簽化處理、奧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動歷年項目梳理等,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問卷調查等,細致、深入地掌握被評估項目基本情況,從多個側面完善項目認識。
項目團隊還組織開展項目試評估,檢驗評估指標體系的適用性,并以可得性、可操作性、合理性為導向,調整并完善項目評估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對兩個子項目開展整體評估,并進行觀點提煉整合,形成項目評估研究初步成果。
通過再次邀請專家對項目開展合規性、結論合理性進行反復論證和推敲,形成了最終的研究成果。
為保障任務按質按時完成,項目團隊在開展工作中采取了多種研究方法集成應用,主要包括:
時間序列法。冬奧遺產成果實施橫跨2010年到2018年,跨度近十年,本項目對近十年期的成果實施情況分年度、分類別進行了回顧分析和評估總結。
指標演繹法。評估指標體系是項目評估與總結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套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直接關系到項目的順利開展,并且能夠真實反映項目狀態、合理評估項目效益。本項目在遵循“國際視野、世界標準、北京特色、社會效益優先”原則下,設計了一套多層級的指標。
問卷調查法。本項目就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和奧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動項目的情況分別設計了專題訪談及調查問卷,多維度、多視角進一步了解項目開展情況,綜合運用多元化方法開展項目評估。
德爾菲專家論證法。公司項目團隊組織奧運遺產傳承利用領域的文化、體育、社會等方面的相關專家采用背靠背方式對評估指標體系進行論證分析,最終形成了奧運遺產成果評估指標體系。
區別于傳統工程評估項目,本項目是對奧運遺產的評估和總結,是對精神遺產、社會公益性項目的評估,本項目開展過程中,主要在評估體系、工作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創新、突破。
評估指標體系是本項目的重中之重,本項目開展前國內外還沒有專門針對奧運遺產成果評估的指標體系,因而,本項目評估工作具有開創性,探索設計構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可推廣、可復制的奧運遺產指標體系。項目根據社會學、項目管理學、遺產學等相關理論,綜合國際奧委會對奧運遺產項目評估的要求,以及項目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奧運遺產重點關注可持續性的特點,指標體系特別增加了對可持續發展指標的考量,最終項目組構建形成了“規劃-執行-效益-可持續性”的指標體系。項目規劃指標是支撐項目所需的頂層設計,包括項目目標和策劃方面的資源;執行指標是指為推進項目組織和實施的各項活動及工作,包括項目組織保障、項目實施、項目宣傳推廣等;效益指標是項目所產生的效果和影響,包括項目直接效果、項目間接效益;可持續性指標,主要指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內部和外部支撐要素。指標權重上,主要遵從以結果為導向的原則,同時借鑒以往項目經驗,權重占比分別為規劃指標15%、執行指標25%、效益指標40%、可持續性指標20%。
本項目開展過程中,對指導評估工作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系統性研究,首次將項目管理理念引入奧運遺產評估,涵蓋了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評估,包括項目前期規劃、執行過程、完成后效果的評估;同時明確奧運遺產項目屬于社會公益類項目,側重其社會效益,尤其是從長遠看帶來的持續性影響和效益評價。
公司在項目進行中形成了體系化、具有推廣價值的評估工作體系,并最終順利完成項目評估,形成了項目評估報告。本項目采用了專家指導貫穿評估過程的工作方式,同時,項目團隊沉浸式全過程參與項目活動、組織大量訪談和問卷調研,形成了“方案設計-專家把控-沉浸式全過程參與-專家指導-項目評估-達成評估結論-專家論證”的評估工作體系,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廣性、可復制性。
一是項目開展采用參與式評估方法,對于冬奧遺產成果的開展和踐行效果等相關指標的衡量,項目團隊通過最新年度全程旁觀和參與遺產成果活動,深入、全面了解項目執行情況和效益效果;二是把握數字化發展趨勢,注重大數據應用,踐行“互聯網+評估”。項目評估在前期資料少,工作開展難度大情況下,充分利用互聯網,通過程序化的職能設定,完成了國內外相關案例和理論等大數據的挖掘梳理,并充分利用PC端、移動端等平臺,設計并發放調查問卷,解決了評估樣本選擇等問題。
項目評估開創了多個第一。本項目是工程咨詢機構首次介入奧運無形遺產的評估,也是國際上首次就奧運遺產成果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項目還首次將項目管理理念引入奧運遺產評估。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也是《2020議程》頒布后第一屆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本項目的開展,形成了一套可借鑒、可推廣的奧運遺產評估方法與體系,這將助力做好冬奧遺產有效管理,助推奧運遺產的傳承和利用,為國際奧運遺產的傳承和評估管理提供中國經驗。
本項目“以評估為手段,以發展為目的”,旨在通過對近十年的項目回顧分析和評估總結,系統評估傳承利用成效,踐行冬奧遺產持續傳承利用,實現“以評促建”,針對冬奧遺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助力更好地實現項目可持續發展、奧林匹克遺產傳承和文化傳播、奧運城市文化建設繁榮發展。
雖然2022年北京冬奧會已經結束,但“雙奧遺產”永存,遺產成果評估和總結將成為“后冬奧”時代首都工程咨詢智庫服務冬奧的新模式,本項目的開展為工程咨詢機構介入奧運無形遺產的評估提供了良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