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琰 王 鶯
江蘇省常州市西新橋小學開展幸福教育研究十多年,秉承“讓學校成為兒童幸福棲息的樂園”的文化價值追求,踐行“讓每一位兒童享受適切的教育”理念,近年來,積極履行特殊教育主體責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計劃精神和教育部《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深入推進融合教育,在建好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基礎上,2021 年5 月學校加入“蘇臺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指導服務”項目,針對3 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展開個別化教育實踐研究,進一步推動幸福教育在學校落地生根。
學校將融合教育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加強組織保障與隊伍建設。
一是校長領銜,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學校一把手校長親自掛帥,擔當“蘇臺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指導服務”項目研究的第一責任人,行政強力推動項目開展。校長先行學習思考,每周至少4 次與老師們一起在線參與項目研討,通過管理者的沉浸式學習,成為參與項目研究的老師的“同行者”和堅強后盾。
二是網狀架構,健全組織管理。學校成立“幸福港灣”融合教育推進小組,一把手校長掛帥,分管校長主要負責,學生成長中心扎口,資源教師具體實施,部分科任教師參與,小組每兩周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和交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對融合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進行匯總分析。
三是培訓賦能,厚植融合理念。學校緊緊依托“蘇臺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指導服務”項目,認真向臺灣地區特教專家學習。同時,外尋本土資源,與江蘇理工學院心理學系結對共建,與社區康復機構深入合作;內求自身發展,組織開展全體教師、班主任團隊、青年教師等各層級人員校本培訓,通過培訓轉變教師觀念,提升專業能力。
四是示范引領,推動全員參與。學校通過一系列培養措施著力打造資源教師,使其成為學校“首席專家”,發揮幫帶作用,并通過“蘇臺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指導服務”項目協同學習,推進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所在班級的其他教師成為“星火教師”,再由星火教師帶動、影響其他科任教師,形成融合教育工作合力。

“幸福港灣”融合教育推進小組集體家訪
學校在融合教育課程實施與評價上攻堅克難,為每一位特需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一是以“蘇臺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指導服務”項目為依托,建立個別化教育規范化流程。學校依據臺灣地區使用的個別化教育計劃(IEP)模板認真摸排個案情況,進行信息采集;通過線上交流指導,線下制訂IEP 并反復修改完善;嚴格落實課程審議制度,召開IEP 會議,多方鄭重簽字;制訂日常評估細則,分解細化學期目標,跟蹤關注評估結果。流程建設提升了個別化教育實施效率。
二是以課程與教學調整為抓手,提供適合的教育。在融合式集體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和特需學生個性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特需學生參與熱情。同時按照“最少受限制環境”原則,根據3名特需學生的教育康復需求,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抽離式教學。針對小劉同學的感覺統合失調,老師主要對其進行感統訓練,并在活動中滲透運動、認知、情感、注意力等訓練內容,提升其感統能力;針對小張同學的言語交流障礙,老師主要采用安排學習伙伴、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緊密家校聯系等策略促進其發展;針對小宣同學做事耐挫力不足,遇到壓力會逃避的問題,老師主要采用正向評價、強化激勵刺激、延時評價、放慢學習節奏等方式讓他感到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幫他建立自信心。
三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探索評價改革。學校秉持“不用同一把尺來衡量所有的孩子”的理念,創新評價舉措。學校在期末考試時為3 名特需學生設立單獨的考場,由資源教師單獨監考,適時提醒,適當安排短暫休息時間,給予人文關懷。任課老師從每個特需學生身上挖掘閃光點,加以激勵,因人設獎,正向引導,實現遷移。學校每學期為特需學生定制綜合報告,將量表測試、日常行為觀察與學業測試相結合,從學生的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行為能力、情緒控制與調節能力、人際關系、感官功能、健康情況、學業能力等方面分類評價,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評價和下一階段發展建議,從而形成一份特需學生學期綜合素質報告書。
學校大力建設全納教育環境,營造尊重差異、接納差異、支持成長的融合教育氛圍,重視物化環境與人文環境建設。
一是從“大”入手,建設融合教育資源中心。資源中心建設要求規范,環境溫馨,設施器材完備,使用方便合理。同時,學校轉變觀念,靈活創新,樹立“大資源中心”概念,建立“全境”領域——只要適合特需學生的發展需要,學校各處都可以成為資源中心。資源教師可依據特需學生實際需要,在幸福農場、開放書吧、幸福80 林蔭道等處隨時隨地開展沉浸式、場館式教學。
二是從“細”著力,營造悅納氛圍。在班級人文環境的營造上,各班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組建學習共同體、組織游戲活動等方式,營造良好的班級生態,使特需學生能更好地融入集體,讓每一個普通學生都能理解、尊重、幫助、陪伴特需學生。學校還通過一年級新生入學手冊、班級家長會、家長成長營建設等,積極宣傳國家融合教育政策,講述特需學生成長故事,激發家長同理心,促進普特學生家長共同體形成,讓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