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振愛 拓小娟
融合教育已成為國際特殊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在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勢在必行。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是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融合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本土化產物,[1]在推動融合教育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導與支持作用。
2021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依托星光學校成立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校長兼資源中心主任,場地選取星光學??祻蜆且粯牵w所有功能室,與星光學校實現資源共享,為全區提供資源支持。中心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內設綜合支持服務組、評估診斷服務組、巡回教學服務組、教育康復服務組、信息資源服務組和送教上門服務組。中心印發《寶安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支持服務菜單》,明確功能定位,在助力區域融合教育發展中統籌抓好各項工作任務,充分發揮區域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功能作用。
中心自成立起就得到教育、衛健、民政、殘聯、婦聯等部門的關心支持,在學區教育辦設立了學區分資源中心,并將融合教育工作納入學區教育辦常規工作,由中心委派巡回指導教師至學區教育辦兼任特教專干。學區分資源中心設立由學區相關負責人、學區巡回指導教師、隨班就讀學校分管領導和資源教師組成的學區隨班就讀工作小組,更好地推動學區融合教育發展。同時,各隨班就讀學校建立隨班就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抓好學校隨班就讀具體工作。據此,建立起以寶安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為骨干、各學區分資源中心為樞紐、隨班就讀學校為主陣地的“區—學區—學校”融合教育三級管理體系,全面推進區域融合教育發展。
教師專業化水平是影響融合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中心一方面根據全區隨班就讀學生數和學校實際,統一招聘、統籌配置、動態調整資源教師,制定資源教師管理制度,做好資源教師的工資福利、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評優評先、績效獎勵等管理工作。資源教師在普通學校工作期間,接受中心和普通學校的雙重管理。所有這些,有效確保了融合教育專業師資隊伍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開展全員參與的、高效的、多元的融合教育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以勝任不同崗位要求。中心組織開展面向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普通學校的校長與教師的5 年一周期不少于360 學時的全員培訓,將融合教育納入普通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必修內容,并組織開展資源教師、學區巡回指導教師的業務培訓。中心要求隨班就讀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必須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資源教師必須持有資源教師培訓證書等,通過理論講授、實操教學、課例觀摩、經驗報告及學校實地考察等多元形式進行針對性培訓,提高教師融合教育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隨班就讀學生因其差異性,在安置、教學、評價等方面不可與普通學生一樣對待。中心科學管理隨班就讀工作:一是學生的動態安置,根據學生每年的發展情況進行動態化安置,如針對無法適應普通學校學習生活的隨班就讀學生和想轉至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組織專家委員會評估后,結合家長意愿等多方考量,及時做好轉銜安置工作;二是課程與教學的適宜性調整,對隨班就讀學生采用“集體+個訓”“教育+康復”“差異化+分層”的教學模式,使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確保提供適合的教育;三是評價方式的多元化,采用測驗、觀察、訪談等“質性+量化”的綜合評價方式,從學業、表達、技能、行為改善、社交等不同領域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動態化評價,形成綜合素質報告書。

寶安區隨班就讀學校校長融合教育政策專題培訓現場
中心實施按需巡回指導,為區域內的特殊需要學生及隨班就讀學校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服務,深度介入區域內特殊需要學生的篩查和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訂與實施等工作,充分發揮指導職能,真正成為融合教育發展的支持者、服務者、合作者、協調者和督導者。[2]
寶安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創新了融合教育服務模式,豐富了服務內涵。未來,中心將加強與社會資源的聯動,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資源中心建設,全面提升資源中心的支撐服務能力,夯實區域融合教育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