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琳
言語發展滯緩是智力障礙學生的顯著特征之一。[1]智障學生的言語障礙與其認知能力密不可分,給學習和社會交往帶來嚴重影響。提升智障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成為培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方面。[2]《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中明確提出,生活語文要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特殊需要和語言特點,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將潛力激發和功能改善有機結合,讓學生具備基本社交技能。筆者所在學校在提高智障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實踐探究,積累了一些經驗做法。
部分智力障礙學生的言語器官存在器質性損傷和病變,其他功能正常的言語器官是開展訓練的有效支持,但也要對其受損的器官進行鍛煉。開展口腔操練習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口腔的靈敏性和運動能力,訓練內容有伸舌、卷舌、輕咬唇齒等。訓練方式以示范法、練習法、模仿法三種為主,可通過鏡子等工具,利用游戲的形式來進行訓練。
學校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編寫了一套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言語訓練的簡易口腔操校本教材。該口腔操共有四小節,分別是我學老虎“啊嗚”叫、我學小魚吐泡泡、我學小狗吐舌頭、我嚼好吃大蘋果,致力于打開學生的口腔和咽腔,通過舌、唇、齒的運動,讓他們的發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為了更好地提高智障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要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學校生活語文教師充分利用生活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多讀多說,逐步提高言語表達能力。[3]比如,在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將生活知識與上課所教授的知識聯系起來,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表達;教師講述《小紅帽》等童話故事、《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以及學生身邊的生活小故事,豐富學生語言訓練的形式;教師還根據課文內容準備相應的音樂、動畫等資源,在課堂上播放兒歌、動畫片、廣告片、電影片段等,更生動地將生活與語言教學聯系起來,幫助學生于無形之中積累語言素材。此外,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對話,參與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等活動,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學校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都注重將語言積累和表達訓練與學科的課堂教學相融合。比如,在生活數學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主題,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交流、作答。又如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把操作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并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語言文字。
對于智障學生的言語康復教學,要基于對智障學生認知發展特點與個性發展特點的準確把握。學校教師針對智障學生存在的注意力差、記憶力缺失、感知能力弱、學習動機水平低等問題,上好言語康復課。[4]
智障學生言語表達能力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詞性認知錯誤。在低年級智障學生言語康復課中,教師借助圖文等數字資源和實物資源,創設各式各樣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真實表達。[5]比如開展《過生日》言語康復課時,教師提前搜集相關錄像和圖片,準備一些玩具、生日蛋糕等。課中,先在課堂上播放錄像、展示圖片,創設熱鬧的過生日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表達的積極性。接著,教師引出過生日的話題,引導學生回憶精彩的過往,并試著討論今年如何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包括慶祝的內容、形式,以及時間和地點的安排等。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表達的情況進行激勵性點評,總結對應的內容。[6]

言語康復課 《小羊和狼》
智障學生詞匯貧乏,教師要幫助其積累詞語,使其盡可能建立完善的詞庫系統。在語境中模擬實操,適用于中、高年級學生。學校教師先從學生熟悉的詞語、簡單表達訓練開始。如《尋找春天》言語康復課中,教師用語言描述,在學生已有的認知上創設一幅美麗的春天景色,要求學生認真聆聽并思考,嘗試用一些詞語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表達情況,指導學生學說“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等詞語,并讓學生反復說幾遍。之后,教師引入學生熟悉的詩歌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從而使學生初步建立語言邏輯。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文本進行模仿表達,從簡單的語句開始,如“花紅柳綠的春天真美”,逐步過渡到長的語句表達。最后,展示一些春景,要求學生先試著自己表達,再在教師引導下用正確的詞語、合適的情感表述內容。
在訓練智力障礙學生的言語表達時,學校教師發現他們大都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表達比較混亂,存在顛三倒四的情況;二是不善于交流,在與人交談中比較被動,只是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而不能主動說話;三是表達內容通常較窄,局限在家中和學校里,這會對其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言語康復教師帶領智力障礙學生走進真實的場景中,持續地進行言語表達訓練。教師先設計“問路”“買東西”“請求幫助”等常見的簡單生活場景,要求學生相互合作,進行交流。之后,教師增加表達的難度,設計“勸阻他人”“看望他人”“校園小采訪”等生活場景,教授學生口頭表達的方法和技巧,如對生病的人說“祝愿您早日康復”等。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更為復雜的生活場景,并根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布置分層的任務。教師要做好事后的指導和總結,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語言表達與運用。[7]
智力障礙學生學習的重要目的是更好地回歸主流社會。教師要切實發展學生言語表達能力,鞏固泛化語言訓練成果,讓學生把習得的技能在其他的地點、面對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前提下展現出來,必須得到家長的配合。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親子互動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宣傳,實現家校互動、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比如學校教師引導家長圍繞主題單元教學內容,開展每一天的親子十分鐘交談等,使學生在家里也能體驗到言語表達成功的樂趣。
培養智障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智學校教師可從改善智障學生器質性功能、加強學科滲透、創設訓練場景、增強家校協同功效等多方面著手,提高智障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