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玉,張少華,馬欣欣,張 潔,王亞珍
(1. 河北省人民醫院 公費醫保辦公室/預防保健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省第八人民醫院 醫務處,河北 石家莊 050000;3. 河北省投資促進服務中心 人才事務部,河北 石家莊 050000;4.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 查新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20年以來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對人類健康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醫療機構作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前線”,在新冠肺炎高危人群的篩查、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同時暴露出公共衛生人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2-4]。醫療機構如何在現有人才隊伍結構的基礎上,培養復合型人才[5]從而滿足疫情防控的衛生服務需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過程中,醫務人員對公共衛生知識的掌握、態度及因此而產生的行為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內容。知信行模式(KAP) 是改變人類健康相關行為的一種理論模式,知識是基礎,信念提供動力,共同的目標是產生或改變行為[6-7]。本研究以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利用知信行模式的調查問卷,分析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水平,為醫療機構在現有人員配置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對石家莊市部分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在石家莊市公立醫院專職或兼職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醫務人員;②自愿參與本調查。排除標準:①調查期間未在崗人員;②調查期間在崗的進修等非本單位人員。
1.2調查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8-10],自行設計《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治相關知信行調查問卷》,問卷設計好后,在公立醫院隨機抽取醫務人員進行預調查,并征求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問卷進行完善并反復修改。利用SPSS 26.0進行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信度分析內部一致性程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44,問卷信度良好;因子分析KMO=0.818,Bartlett球形檢驗<0.01,效度良好。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醫務人員的科室、教育程度、專業、職稱類別及級別等基本信息,與新冠肺炎防治相關知信行內容22個條目,分為3個維度:知識維度10個條目,態度維度6個條目,行為維度6個條目。知識維度每條目5分,滿分為50分,態度維度和行為維度的題目根據答案程度遞進分別賦值1分、2分、3分,得分越高說明醫務人員的新冠肺炎防護綜合能力越強。得分率=平均分/總分×100%,結合本調查實際情況,認為低等水平為得分率<50%,中等水平為得分率50%~79%,高等水平為得分率≥80%[11],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EXCEL表格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利用SPSS 26.0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連續型變量進行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人員涉及石家莊市3家公立綜合性醫院158名醫務人員。其中女性117人(74.05%),男性41人(25.95%),30~39歲較多,共86人(54.43%);教育程度以本科學歷為主,為81人(51.27%);所學專業以護理學為主,為68人(43.04%);110名被調查人員科室為臨床科室(69.62%);崗位以醫師為主,共63人(39.87%);職稱級別以中級為主,共92人(58.23%);被調查人員以專職居多,共106人(67.09%)。
2.2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得分情況 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條目共10條,滿分50分,得分為(28.64±7.91)分;態度條目滿分18分,得分為(16.92±1.76)分;行為條目滿分18分,得分為(16.81±1.79)分。
2.3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單因素方差分析 以醫務人員的性別、年齡、科室、教育程度、專業、從事公衛工作性質(專/兼職)、工作年限、職稱系列及職稱級別為自變量,分別以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知識得分方面,護理專業人員比臨床專業人員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態度得分方面,公共衛生科/院感科/預防保健科人員及臨床科室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比護理專業及臨床專業人員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行為得分方面,臨床科室人員明顯高于公共衛生科/院感科/預防保健科及其他科室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職稱系列得分明顯低于醫師、護師、技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得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分)
調查結果分析顯示,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得分處于中等水平,態度得分和行為得分處于高等水平, 這與杜亞倩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
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得分不理想,與侯偉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醫務人員對新冠肺炎防護的知識儲備不足,知識是行為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將影響醫務人員的執行力[14],進而影響新冠肺炎防控管理效果,增加新冠肺炎傳播的風險。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得分的單因素分析中,護理專業比臨床專業得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江萌等[15-17]的研究結果一致。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工作崗位的性質有關,護理人員日常負責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的宣教等工作,所以更加熟悉新冠肺炎防護知識;由此提醒相關管理部門應繼續加大不同崗位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從而提高醫務人員應對新冠肺炎防控的整體水平[18]。
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相關態度、行為得分整體情況較好,與上級管理部門及院內相關管理部門近年來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逐漸加大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力度,規范管理方式密切相關。
在新冠肺炎防護相關態度的單因素分析中,公共衛生科/院感科/預防保健科人員及臨床科室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原因與工作崗位有關,由于公共衛生科/院感科/預防保健科從事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而臨床科室工作人員執行公共衛生相關政策,所以對新冠肺炎防護的重要性認識更加充分。專業方面,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得分高于護理和臨床專業人員,這與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多直接從事新冠肺炎防控相關管理工作,工作崗位需要有關。
在新冠肺炎防護相關行為得分的單因素分析中,臨床科室人員明顯高于其他科室,原因可能是臨床科室作為新冠肺炎防控的關鍵環節,直接與患者接觸,對日常的手衛生、環境消殺等感控環節依從性更強;其他職稱系列行為得分明顯低于醫師、護師、技師,原因可能是其他職稱人員從事工作崗位涉及疫情防控內容較少,防護行為依從性較差。
本研究顯示,目前被調查醫院的醫務人員對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掌握較為欠缺,防控態度和行為良好, 與譚少娟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不同專業、工作崗位的新冠肺炎防護相關知識、態度、行為水平不盡相同。這提示醫院相關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新冠肺炎防護的相關培訓,強化督導力度[20],從而提升醫院新冠肺炎防控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調查對象范圍及數量有待進一步擴大;調查問卷中的態度、行為維度題目為醫務人員的自我評價,缺乏客觀評價指標,下一步將考慮引入客觀指標以完善態度、行為維度題目,以期獲得更加全面客觀的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護的綜合水平,為更有針對性地強化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