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婧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當前,“雙一流”戰略已經成為未來一定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主導。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學術性機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有責任和義務最大化地為高校“雙一流”建設發揮支撐作用[1]。閱讀推廣是圖書館各類服務的最終體現,高校圖書館通過閱讀推廣服務緊跟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大學學科研究水平,培養師生的人文情懷、科學素養、跨學科思維能力和國際視野。因此,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如何突破傳統服務模式,探索閱讀推廣服務轉型升級與服務創新路徑,成為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有力支撐,是圖書館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6年5月,河北省公布實施《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意見》,隨后,河北省教育廳制定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資金分配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重點支持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醫科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工程大學和河北中醫學院12所高校進行“雙一流”建設。本文以這12所高校為調查對象,通過訪問這些高校圖書館的網頁、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新聞公告、最新動態、活動通知等欄目,搜尋、整理各館在2020年8月1日—2021年7月31日期間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相關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匯總。具體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河北省12所“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
將根據閱讀推廣活動的基本要素從閱讀推廣時間、活動內容、活動對象和組織部門幾個方面對河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現狀進行分析。
1.2.1 閱讀推廣活動時間
調查發現,因為“4·23”世界讀書日的關系,所有高校都會集中在春季開展讀書節等閱讀推廣活動。河北工業大學等8所高校在秋季也會舉辦規模不等的閱讀推廣活動;河北師范大學除春季外還會在暑假舉辦征文活動;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在寒暑假也有薦書、電子資源推薦、民俗文化類的活動,將閱讀推廣活動貫穿全年。
1.2.2 閱讀推廣活動內容
本文調查的12所高校圖書館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從數量上來說,全年共開展306項活動,開展項目在25個以上的有7所,其中華北理工大學開展了41項活動,名列第一。全年共開展閱讀推廣活動873場次,開展場次在50場以上的有6所,其中華北理工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開展場次均在100次以上。從類型上來說,有征文比賽、作品展覽、好書推薦、朗誦比賽、名家講座、攝影大賽、真人圖書館、微視頻比賽等,幾乎涵蓋了閱讀推廣活動的所有類型。
1.2.3 閱讀推廣活動對象
在12所高校圖書館開展的306項閱讀推廣活動中,絕大部分是面向在校大學生的,只有河北師范大學專門為館員舉辦了“館員讀書”征文活動。河北工程大學舉辦了面向社會的實踐活動,在革命老區和一些農村地區建設“紫山書屋”,面向廣大農民和農村的少年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1.2.4 閱讀推廣組織部門
高校的閱讀推廣活動一般由圖書館負責發起和組織。調查中的12所高校圖書館同時聯合了校內團委、學生處、宣傳部、教務處等職能部門,以及與學校有合作的數字資源商。燕山大學等6所圖書館還與各院系合作開展活動;河北醫科大學等9所圖書館充分發揮了讀者協會等學生社團的作用;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還與當地的文化館和群眾藝術館等文化機構聯合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拓展了新的合作領域。
通過對河北省12所“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網絡調查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這12所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足。
12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時間大部分都集中在世界讀書日前后一個月左右。有8所高校在秋季開展了講座、書目推薦、讀者服務宣傳周等活動,但活動規模和時間遠不及春季。在寒暑假期間,隨著各高校陸續放假,大部分高校的閱讀推廣工作也進入了休眠時間。總體來看,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缺乏持續性和常態化。
調查顯示,12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普遍存在活動化、碎片化、淺表化的特點,為了活動而活動,各個活動之間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聯系,重形式、輕內涵,缺少對讀者“深閱讀”的引導。而且推廣項目偏重人文領域,關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缺乏對專業領域的指導,及針對學生個人成長的個性化服務。這相對“雙一流”建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仔細分析12所高校圖書館的調查數據不難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書目推薦、線上講座等傳統項目。例如,華北理工大學全年共開展活動41項,243場次,位列河北省各高校第一。其中,影視空間94場,線上講座49場,各類薦書66次,這幾項在整體活動中共占86%。在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舉辦的27項、169場次活動中,書目推薦79次,線上講座42場,兩項活動在整體活動中占比為72%。可見,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方式比較單一,富有創意的品牌活動占比較小,而且各個高校之間開展的活動重復率高,缺乏針對各高校自身情況的有特色的閱讀推廣服務。
通過對12所高校圖書館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對象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覆蓋面窄,基本只有在校生,面向老師和校外人員的活動分別只有1項,占比不到1%,無法滿足教師的閱讀和科研需求,也使閱讀推廣活動的社會共享性大大降低,這明顯與“雙一流”建設中對于提高高等教育在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綜合實力的要求不相適應。
調查顯示,當前河北省各高校的閱讀推廣活動一般由圖書館負責組織,有一部分高校能夠與校內的職能部門和社團合作,但都局限在學校范圍內,僅有河北工程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的兩個活動是與當地的文化機構合作。這種各自為政的閱讀推廣現狀限制了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規模和質量,從而使活動影響力和效果大大降低,不利于文化的傳承與交流。
閱讀推廣活動既是對閱讀本身的推廣,也是對整個圖書館資源、信息和服務的推廣。因此,應將閱讀推廣融入圖書館日常工作中,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使閱讀推廣從短期、單一活動發展為長期、系統工程。
首先,增強與學科服務互動,按照不同院系特點分學科進行閱讀推廣。閱讀推廣館員應深入各院系,把閱讀推廣融入課堂,結合專業課程需求,為學生推廣相關的文獻信息資源,包括國內外該領域研究的前沿發展動態,滿足學生專業學習需要,提高科學研究水平,開拓國際視野,增強閱讀推廣的專業性和針對性[2]。同時,進行閱讀宣傳和閱讀輔導,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為他們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其次,促進對館藏文獻資源的推廣和利用。在日常的借閱流通工作中加入閱讀推廣環節,定期推薦閱讀書目,舉辦專題書展,增強同學們對館藏資源的了解。紙質文獻資源的閱讀也更容易為讀者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提高讀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對讀者“深閱讀”的引導。
最后,加強對數字資源的宣傳與培訓。當前,大學生的數字化閱讀需求不斷上升,圖書館應提高數字資源在閱讀推廣中的占比,搭建數字資源服務平臺,以定期開展線上線下數據庫資源講座等方式,向學生講授中外文數據庫的檢索方法、閱讀工具的使用及網絡資源的檢索技巧等,提高讀者信息素養[3]。
首先,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閱讀推廣。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設備的普及以及各種手機App的推廣應用,當前大學生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也隨之改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在信息發布和資源推廣上完全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使閱讀資源更加方便、快捷地融入更多年輕人的生活。2019年,國家圖書館聯手抖音短視頻平臺推出了“抖音圖書館”活動,讓圖書里蘊含的知識寶藏通過短視頻走進千萬年輕用戶的視野,適應了年輕人的表達方式,有助于全民閱讀文化的傳播[4]。
其次,創新“閱讀推廣+X”模式。一味地為了閱讀而閱讀,為了推廣而推廣,會使閱讀推廣工作變得枯燥乏力。在閱讀推廣活動中融入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與文化、科技、藝術、體育、影視、綜藝、游戲等形式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書讀花間人博雅”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書展形式,采用“精選書目+閱讀攝影模仿秀”方式宣傳好書。“閱讀推廣+X”模式,打破閱讀的刻板印象,將閱讀變成一種時尚,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創新中不斷傳承發展。
首先,對大學生讀者群體進行細分。要采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借閱數據分析等方式,充分做好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前的調研工作,了解讀者需求。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制閱讀推廣活動,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閱讀需求,真正做到以讀者需求為中心。
其次,加大對教師的閱讀推廣力度,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打造一流教師隊伍。教師一直以來都是被閱讀推廣工作忽視的群體,“雙一流”建設的五大任務之一就是“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因此,應針對教師的學習、教學與科研需求提供閱讀推廣服務,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進而提升高校整體的科學研究水平。同時,以教師為核心,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帶動整個班級甚至整個專業的學生加入熱愛閱讀的行列中來。
最后,加強對社會公眾的閱讀推廣,發揮高校在全民閱讀中的引領作用,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可將閱讀推廣對象拓展至中小學生、老年人、企業員工、公務員等各行各業的人。武漢大學從2018年開始推出“書香大使”活動,號召同學們利用假期回家鄉的機會,為家鄉的小朋友組織閱讀分享活動,體現了大學反哺社會的功能,有效完善了閱讀推廣體系中服務社會的能力。
閱讀推廣主體是閱讀推廣工作的主要能動要素和主導力量,要不斷擴大閱讀推廣活動規模和影響力,并非高校圖書館一家能夠實現,需要聯合各個主體進行優勢資源與技術的整合。在校內,一方面,要在與各職能部門合作的基礎上加強與各院系的合作,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點和教學要求,緊密配合課程設置,為他們量身定制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圖書館服務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引入學生社團,將學生從閱讀推廣的對象轉變為主體,喚醒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大大提升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也使閱讀推廣成為高校學生社團實踐育人的平臺[5]。
在高校外部,首先,應加強館際之間的合作。在省內各高校圖書館聯合舉辦閱讀推廣活動的基礎上,充分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與京津高校圖書館聯合,利用京津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共同打造閱讀推廣品牌項目,發揮規模效應,提高河北省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應加強與高校所在地公共圖書館的合作。聯合開展富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閱讀推廣項目,推動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探尋共同的文化基因,幫助社會公眾建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歸屬感。
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與政府部門、出版社、新華書店、新聞媒體、數字資源商等其他機構合作,建立綜合性的閱讀推廣聯盟[6]。在聯合閱讀推廣的過程中,不斷擴大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共同探討“雙一流”背景下高校閱讀推廣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動高校閱讀推廣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從而為高校“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