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葉,晏文燕,張嘉威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互聯網+旅游”發展勢頭正旺,“科技賦能”逐漸成為熱詞。在此背景下,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優化“互聯網+旅游”營商環境,以數字賦能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為紅色旅游發展打開了新的路徑。情景互動、沉浸式體驗、實時互動等新產品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科技賦能為新時期的紅色文化傳承與弘揚帶來了新的吸引力、創造力與無限可能。
南京是近現代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城市,中國共產黨領導南京人民開展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許多遺跡遺址、史料事跡、紀念設施等一大批內涵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南京發展紅色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南京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具有故事性、學習性、參與性等特點,發展潛力巨大,受到眾多旅游者的青睞。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7年,中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9 295億元。到了2017年,中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 622.4億元,同比增長18.3%。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紅色旅游重點城市及經典紅色景區共實現旅游收入2 524.98億元,同比增長5.73%[2]。可見,疫情之前的紅色旅游發展勢頭強勁。疫情防控期間,云旅游、短視頻、實景直播等線上旅游方式逐漸興起,為南京紅色旅游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中國紅色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在參與專項調查活動的調查者中,41.7%的受訪者參加紅色旅游的次數為3次以上,其中,7.1%的受訪者參加紅色旅游的次數超過5次,40%以上的受訪者經常自主選擇紅色景區參觀學習[3]。因此,疫情影響之下,紅色旅游發展勢頭仍然強勁。
南京市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本文主要以國家標準劃分。GB/T 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將旅游資源分為8大主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依據調查整理分析的數據,可以將南京市的紅色旅游資源分為3個主類、6個亞類、10個基本類型(見表1)。

表1 南京紅色旅游資源分類示例(按旅游資源分類標準劃分)
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虛擬技術、5G技術、大數據等技術創新為引領,對旅游業進行創新性、前沿性和實踐性的大膽改革將是旅游業擺脫停滯、實現增長的關鍵。隨著國家對紅色旅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科技與紅色旅游的融合越來越深入,科技賦能不僅使紅色旅游產品更貼合年輕人的喜好,拉近年輕人與紅色文化的距離,而且為紅色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以下從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和人工智能3個方面介紹科技賦能對紅色旅游產品的影響。
旅游大數據是旅游行業的從業者及消費者所產生的數據以及影響旅游行業的其他領域所產生的數據,伴隨著大數據和中國旅游發展而生。大數據可以通過搜集和分析確定旅游者的消費需求與動機,從而進行精準營銷和個性化營銷,滿足游客的多樣性需求。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為紅色旅游產品的運營、開發和創新提供技術保障,幫助企業突破時空限制,提高信息控制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4]。當前,大數據與AI、VR、5G等技術的結合,促進了紅色旅游產品的創新與完善、紅色旅游品牌的打造與宣傳,游客的差異化需求得到滿足,更多的人愿意參與紅色旅游。如貴州省“云上貴州·智慧旅游云”,通過與相關旅游企業合作進行深入的大數據分析,了解本省客源的情感偏好、旅游熱點和具體的預覽內容,快速精準地制定營銷決策,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虛擬旅游與實地旅游相互滲透、相互完善,紅色旅游對虛擬現實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加之5G網絡、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各類“5G+VR”“VR/AI/AR”的應用正在迅速和各類紅色文化旅游需求相結合,為紅色文化旅游賦能注智[5]。
我國目前研發生產的VR產品主要是頭盔、眼鏡、一體機。VR在紅色旅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利用VR技術為游客提供景區導覽服務:游客在游覽之前可以借助景區VR游客中心導覽終端對各景點進行自主瀏覽,能夠快速地了解景區環境及相關信息,從而制定出完善的游覽規劃,提高旅游滿意度。
(2)利用VR技術使展示館呈現動態化:以VR數字影音作品、VR虛擬實景半交互漫游等產品為例,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借助VR技術對紅色故事進行藝術化處理,將館內靜態的事物動態化,由此達到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效果,使游客融入情境中,更好地感受歷史故事,了解歷史文化。
(3)利用VR技術為游客提供實境交互體驗:通過虛擬現實多通道交互方式,突破時空和人體自身條件的限制,讓游客穿越時空、親臨“戰場”,既能保護游客人身安全,又能最大化激發臨場感,開發的產品主要有VR革命戰斗場景游戲體驗、VR軍事項目體驗等。如北京冰河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VR重走長征路”系列,模擬真實環境天氣系統,包含日照、下雨、下雪、腳印等,還原真實歷史場景,游客通過角色代入,在虛擬世界親身體會戰爭的洗禮,切實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
VR與紅色旅游的結合,打造出一系列配套完善、種類豐富、交互性好、臨場感強的高品質紅色旅游體驗性產品,推動了紅色旅游產品的品牌化、精品化發展;同時,還豐富了產品的表達形式和展品的陳列方式,提升了紅色文化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增強了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的參與感,引起了體驗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人工智能最早運用于旅游需求預測分析,隨著新基建的推進以及5G通信、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展落地,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越來越多[6]。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紅色旅游開發、紅色文化宣傳中,用強大的技術支撐推動紅色景區的升級改造,為紅色景區注入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智能感知,有效收集各類紅色旅游信息,并分析游客的旅游需求,制定個性化服務。游客也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旅游助理工具,進行行程規劃、酒店機票預訂、餐廳預訂、交通指南等操作,一站式解決,避免在多個平臺來回切換。同時,AI技術與VR、AR的結合,促使語音解說系統轉型升級,使得紅色旅游的服務模式更加智能化。如上海清蕓機器人公司為紅色景區基地定制人物形象與整體主題相契合,具備智能語音、人臉、手勢、觸屏等多種交互方式的實體機器人,游客與之互動交流,給游客新穎獨特的體驗,緊抓年輕人的眼球。
“互聯網+旅游”的產業模式推進了“線上+線下”更深的融合,為旅游業的改革創新帶來了新動力。同時,隨著新生代旅游消費群體的成長,旅游線路被賦予新的時代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智慧化。通過互聯網獲得最新旅游信息,實現線上體驗、預約、導航、評價旅游等功能。第二,互動性。對旅游的訴求不僅僅局限于游覽,更要有體驗性、參與性、智能互動性,追求有意思、有意義、有所獲得。第三,豐富性。旅游線路產品要差異化供給,旅游地要有積極意義和價值[7],滿足旅游者個性化的需要。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助力旅游市場的發展,引入科技手段豐富旅游者的游覽體驗,運用智慧化程序提升服務效果,既帶來了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旅游服務的供給方式。
第一,主題路線。旅游者需求的差異性決定了在設計旅游線路時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從旅游的不同目的出發,再將南京紅色旅游資源按照區域劃分,嘗試設計出愛國教育類線路產品、革命歷史類線路產品、緬懷英烈的旅游線路產品等,使游客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不同的線路產品。
第二,服務優化。基于互聯網平臺,實現預約系統、非接觸式購買、自主簽到、導航定位、咨詢、投訴等智能化服務;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有效了解顧客需求偏好,精準定位,為其推送個性化旅游資訊和行程參考方案。
第三,沉浸體驗。線上利用AR,VR,5G等技術打造云旅游、虛擬旅游等新業態,將紅色旅游目的地真實的動態化場景通過程序平臺傳遞給旅游者;線下結合數字化技術,打造具備智能語音、觸屏、手勢等功能的虛擬解說形象,增強互動感;引入AI智能交互技術將紅色歷史情景化,更好地還原真實;通過AR技術,并結合紅色旅游的具體元素打造劇情游戲,推出多人的體驗模式,增強參與感。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團隊對“極智lite”小程序進行了旅游產品創新及線上導覽技術的開發。推出預約訂票、在線消費等服務;利用互聯網結合景點、景區或地標建筑、區域介紹等內容對游客進行講解服務;再結合實時定位地圖技術、智能處理,為游客帶來最便捷的線路安排和行程推薦;還設有意見反饋模塊以獲得顧客的最新想法。同時,推出云旅游板塊,游客自主選擇紅色旅游景點,點擊進入即可根據箭頭標志自動或手動全景瀏覽紅色旅游景區;定時對紅色旅游景區進行直播,與觀眾分享紅色景點背后的歷史。
新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將賦能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滿足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需求。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5G等技術,挖掘旅游者需求,并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推動紅色旅游“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豐富游客體驗模式;提升旅游公共服務與治理能力,增強時效性、客觀性。使紅色旅游產業打破傳統運營方式,實現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從而促進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播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