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淑嬌,李 杰
(長春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長春130022)
現有的教學模式與新工科發展要求不同步,課程考核方式無法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發展要求。“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知識傳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工科建設中創新意識培養和能力教育迫使教學模式和考試方式進行調整和改革,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師生如何配合才能達到信息時代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1-2]?教育者應該不停地思考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的方式方法問題,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新工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過程管理。我們圍繞“新工科”理念對電信專業部分課程進行了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現代社會需要應用型人才,普通高等學校要向應用技術型學校進行轉型發展,以培養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考試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地需要進行探索與實踐[3]。
電信專業的主干課程,一般都理論性比較強,公式推導頗多,知識點密集。傳統的教學還依照課本提供章節或者教師按照課程的重難點知識點進行講授,上課絕大多數時間是教師在講臺利用黑板或者ppt授課,學生坐在下面聽課,課堂互動機會較少,學生被動地聽,反饋參與機會較少,雖然培養出大量的人才,但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得不足,遠遠達不到當前新工科建設注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互聯網時代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慕課、微課等一大批線上資源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網絡視頻資源也越來越受到學生青睞,學習途徑逐漸拓寬。
(1)現有各種考試方式的特點。現有的考試模式包括開卷、閉卷、作業、實驗考核、綜合設計等等。每種考核方式各有特點:閉卷考試適于學時較多的考試類課程,考試時間緊、題量較大的特點使學生 應對困難;作業考核抄襲嚴重;綜合設計考核的驗證性題目較多,學生沒有多大發揮余地[3]。
(2)考核改革方向。考試方式也在逐漸改革,學生是課程進行考試改革的實踐主體,學生已經習慣期末一次閉卷考試定掛不掛科,現在重視過程管理,一學期都精神緊繃地在學習,他們能否快速適應新的考核模式還是個未知的問題,已經有不少學生覺得現在的節奏跟高中節奏相仿了。因此,考試改革要邊實踐邊了解學生對考試改革的適應程度,才能使學生盡早適應新的考試模式,在得到學生的認可和積極配合下,根據考核效果的反饋不斷調整,才有利于達到想要的改革結果。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應僅由“期末考試”一項來決定,如果這樣,很多學生不重視平時上課,只在期末的時候挑重點集中復習就可以做到 “60分平安”,而這種短暫性記憶考完就會忘記,不利于人才培養,也很難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傳統考核的平時成績占比較少且主要依據出勤來定,同學們之間拉不開差距。因此,學生主要都比較重視能體現出差距的期末考試,這種形式很大程度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不夠和積極性也不高。在新工科思想的引領下,考核應注重過程考核,每個學習階段都應該有對應的考核機制,重視平時成績。
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情況和課堂中知識運用能力的考察應該占據一定的比重,從而引導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4]。
一個合理的適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考核評價體系需要把評定標準滲透到學習的諸多環節中去,包括上課學生出勤情況、參與討論情況、作業完成情況、presentation 的完成情況以及實驗課程得分情況,還有同學們參加競賽情況以及拓展訓練情況都納入考核體系中來[5],并且合理設置各項考核指標所占權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根據電信專業課程的特點,考核改革主要以線下考核和線上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見表1)。

表1 成績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很多電信專業的考試課程學時超過48學時的都是采取 “平時成績(10%)+平時測驗2次(10%)+大作業(10%)+期中考試(20%)+期末考試(50%)”的方式,學時少的就可以沒有期中考試環節。而對于考查類的課程,采用這種方式不太合理,因為對于考查課而言,期末考試的比重占到50%,學生本來就不夠重視考查課,平時的出勤會很難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合理的考核方式,本文以電信專業“虛擬儀器原理與應用”為例,對考查課的具體改革考核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
平時成績主要參考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情況。有時只靠出勤是不能完全檢驗出平時成績的結果,因為有不少學生只出勤,但是課上不做和本課程相關的事,或者學習考研的事,或者看手機。所以課上要有一個可以檢驗出勤學生學習的差異情況,比如是否參加課上討論,參加的質量如何。“虛擬儀器原理與應用”以講授編程軟件LabVIEW為主,上課采用機房授課方式,教師邊講學生們邊練習。教師可以在教師機上觀察到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順帶記錄學生的參與情況,根據掌握情況給出A、B、C、D、及格等級成績作為最后的參考。教師在監控的同時看到學生哪里有問題,走到學生機旁,給與學生及時指導和糾正,很好地完成師生的互動。教師還要求同學們把練習的結果上傳到學習通上,根據同學們每節課的參與情況,按參與各項討論次數記錄平時分數。兩項相結合給出平時成績,因為上傳到網上的程序學生有可能會拷貝其他同學的。在平時成績里作業占比會小一點,因為不是在課堂完成,學生難免會有抄襲現象。
鼓勵同學參加本課程相關的比賽,進行行業認證。對于“虛擬儀器原理與應用”課程,19級和18級學生一共參加了兩次LabVIEW助理工程師的考試,40名學生里有21名學生取得該認證,通過率超過52%。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是去解決比賽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在競賽中取得認證證書的學生,如果平時成績沒那么理想,可以適當地調整。
很多電信專業的課程可以開設拓展訓練項目,目的主要是針對學有余力和學有所長的學生,進行課外課程更深入知識的學習。“虛擬儀器原理與應用”也參與其中,主要帶領參加拓展訓練的學生學習,補充知識點,給大家額外布置作業,這要求學生對LabVIEW開發系統中很多核心功能靈活、全面、 深刻地理解,并且可以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LabVIEW系統問題[5]。教師建立QQ群隨時給學生答疑,學生也在群里積極討論,教師根據情況安排學生進行面對面集中輔導,經過近10周的拓展訓練,學生收獲了很多。大部分學生都拿到了拓展訓練的滿學分,少部分學生只拿到了30%學分。對于這部分學生,在平時成績上教師也會給與充分考慮。
充分的教學資源準備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課題組成員進行了“虛擬儀器原理與應用”教學的SPOC平臺的完整建設,包括課程的PPT、參考視頻等,使課程向翻轉課堂方向努力,鼓勵學生課前自學教師上傳的資料并在課上有針對性地答疑,使知識內化,在課后通過平臺討論和課后作業形式進行知識檢測以及鞏固拓展。
線上資源的運用情況以及學生在整個學期過程中參與討論、寫作業以及平時小測驗參加情況,給出網上的評價標準。各個占比為:討論60%,作業10%,期末考試30%。部分學生得分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網上考核評分情況
最終在系統中會匯總一個學生得分的分布圖,教師能很清晰地了解學生參與網絡平臺的情況,學生綜合成績分布圖如圖2所示。從這表中可以看到,討論內容占比60%,討論的內容發布主要以每次課講授的知識對應練習題為主。每次課都會發布3—6個討論,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留給學生自己練習時間,把學生練習的結果傳到討論區,教師再根據大家練習的情況,給與及時的反饋。學生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及時在討論區留言。很多時候,學生會很積極快速地將自己的答案第一時間傳上去,期待得到教師的點評和同學的認可,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整個課堂師生互動良好。圖3為某一節課的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截屏。

圖2 學生綜合成績分布圖

圖3 課堂討論截屏
在學習通SPOC平臺上有很多學習資源,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學生學習層次不一,學校和教師都要盡可能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大量資源,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資源,在平臺上,教師也能夠及時給與輔導和幫助,學生登錄平臺觀看視頻以及查看資料的時長也會有記錄,這些學習的痕跡都可以作為最終成績的參考。
電信專業的課程改革一直在不斷深入,本文以一門考查課為例,結合線上線下考核方式,合理地對課程進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在長春大學電信專業部分課程上進行改革試點,學生的反饋很好,把一學期的期末壓力分散到平時每節課中來,使每節課都有所收獲,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期末突擊復習、60分滿分的情況,改革后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適合新工科思想下過程考核管理的要求,考核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內容,避免突擊考核的短暫性記憶知識,能對所學內容掌握較好并有深入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