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 吳曉泉
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呈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及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外部環境的改變為企業轉型優化升級提供了發展空間,面對這發展機會,企業只有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目標的機會,主動學習及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方可實現可持續發展。混凝土企業作為一個特殊行業,其行業特征表現為勞動力需求量大,生產污染嚴重,經濟管理人才缺乏等,仍需要進一步創新及落實企業經濟管理策略。依照經濟管理方面的發展趨向闡述:企業發展過程中需充分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同時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將先進管理理念作用于自身同時進行優化、完善,使其成為符合自身經濟發展的經濟管理創新體系,以此可有效促進企業的經濟管理系統和方法體系,同時可進一步完善國家競爭力,為自身未來的發展奠定條件。
經濟管理作為集合和優化期內的各項資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其管理質量對企業經濟效益有著直接影響。實際經營過程中,不同企業的具體管理策略及規范存在較大差異,但影響其經濟管理策略因素大致相同,其一受到以知識經濟作為主體的新經濟特性影響;其二受到中國新常態背景下經濟變革影響;其三受到互聯網技術的網絡技術影響,在上述因素共同影響下,企業外部環境變化迅速,且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就目前企業發展環境來看,只有創新改革增加競爭力,才符合時代發展趨勢。企業經濟管理創新及改革作用主要體現在:其一,提高企業資金有效利用率,做好全面預算工作,推動企業資金管理精細化、科學化、合理化發展,實現資金利用最大化。其二,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企業依照基礎創新作為目標,將全方位創新作為最終發展方向,通過精細化經營管理,不斷優化經營結構及流程,強化自身的發展和利潤的最大化,進而保證優化成本控制,保證最大的收益條件。
企業適應性是在生存競爭中與環境條件互動過程中,企業生命體形成的一定性狀的現象,在企業不斷調整其自身適應性行為過程中,會不斷增加價值并獲得更多效益。但傳統企業經濟管理機制已經不適應當前變化的外部市場經濟環境,其內部不適應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經濟管理理念的不適應。由于缺乏各類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雖在市場經濟體系轉變以及市場經濟的巨大壓力中體會到經濟管理的必要性,但無法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徹底落實創新理念,也無法對傳統經濟管理產生實質性影響,對經濟管理的組織協調性存在一定欠缺。經濟管理理念的不科學性、流程隨意性是企業創新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混凝土企業普遍存在基層員工不理解經濟管理理念,部分管理者對于經濟管理的戰略性和緊迫性理念不給予重視,管理層與基層員工溝通力度不大等問題,如全面預算管理理念,除了稅務、會計相關人員,多數行業從業者對此均不夠理解,繼而導致先進管理理念但無法實際作用于企業。
2.經濟管理方向不適應。依照當前的社會經濟市場分析,企業的全面經濟管理是經濟管理的未來方向,其管理對企業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傳統經濟管理中將企業內部的財務審計作為企業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主要管理方式,雖然財務審計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降低企業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浪費、流失風險,但僅依靠財務管理進行成本控制難以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環境需求,仍可能存在企業資產損失風險,也不利于企業全面經濟管理。在實施經濟管理過程中,混凝土企業暴利時代已經結束,而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競爭日益加劇,要想在激烈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企業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除了產品創新及質量控制,運行合理成本管理也是有必要的,傳統企業成本管理和控制策略已經不符合當前時代需求,未來經濟管理方向需要提高經濟管理整體意識,確保整體成本最優化。
3.組織結構及經濟管理制度不適應。依照新形勢下的經濟管理理論分析,隨著企業規模及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其管理水平及復雜系數也不斷相應提高。企業的經濟管理、發展速度與企業經濟發展質量有著密切關系,當企業組織結構及經濟管理制度與當前發展局勢不匹配時,如組織結構冗雜,經濟管理制度落后,將會限制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及發展,難以適應更復雜的經濟環境,繼而導致企業未來發展受到局限,甚至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如混凝土企業組織結構包括產業集生產、加工、運輸、管理等層面,若不建立一套符合企業內部發展的組織結構,出現紕漏,將可能導致偷稅漏稅事件的發生。
4.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不匹配。企業創新也受內部調控體系的影響,目前多數企業普遍存在內部目標定位較低、簡單、形式化的現象,未能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企業缺乏有效的指揮協調體系。如部分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過程中,僅僅停留于內部會計計算的管理體系中,提示其內部控制的范圍以及目標相對缺乏;導致企業面臨危機時反應機制不夠完善,損失風險較嚴重。
1.理念創新,貫徹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創新經濟管理理念,即對觀念進行創新,通過轉變經濟管理思想,在企業內部徹底落實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但就目前發展形勢而言,多數企業經濟管理理念仍較為傳統,多數企業領導者的思想理念、危機意識以及市場競爭意識仍存在欠缺,故需要理念創新。首先基于當前混凝土企業發展形勢,對傳統且無法順應新形勢發展的理念予以否定;其次基于市場發展趨勢,以全新視角、管理措施、思維方式進行新形勢經濟管理改革與創新,包括不斷強化自身體系建設,實現深化改革和強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企業科學管理機制,強化創新理念,為集約化經營提供前提條件等。
2.戰略創新,規范經濟管理方向。
企業經濟管理方向的戰略創新即以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關鍵制定與實施企業戰略計劃,戰略創新的意義在于通過創新,加強企業對外部環境機遇的把握,強化企業對國內外的經濟變化的應變能力。目前新形勢背景下,激烈的競爭推動著企業向培育核心競爭力方向發展,只有完全明確企業自身競爭力,完善發展戰略規劃,方可實現企業持續性發展,同時達到企業經濟管理目標。企業前瞻性、全局性的戰略創新,體現了企業未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意味著企業將以更強勢的姿態面臨新形勢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混凝土企業的戰略創新方向可以從自身技術開發、市場經濟營銷力度以及品牌價值觀念的培養等方向入手,進一步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3.組織創新,調整和完善組織創新結構。組織創新勢在必行,混凝土企業組織創新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①建立扁平化組織結構,轉變傳統垂直多層組織結構,通過減少管理層次,壓縮企業整體職能機構,以達到企業管理增效的目標。建立扁平化組織結構,可以橫向管理,迅速傳達和反饋企業信息,節約時間成本。②建立柔性化組織結構,傳統組織結構往往對企業的發展束縛性較大,而柔性化組織可以增加組織結構的靈活及多樣化,促使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及員工需求;③建立虛擬化組織結構。信息化的發展促使市場經濟信息技術能力不斷提高。混凝土企業可基于網絡技術對組織結構進行完善,將知識、信息、人力資源融入組織管理體系中,建立無形、綜合、動態的學習組織,快速實現企業目標。精良的企業隊伍能夠加速推動企業的經濟管理創新,專業化信息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企業各層次工作效率。
4.制度創新,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建立制度的意義在于提高企業經濟管理約束性,而完善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也需要著重強化制度創新。制度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增加部分約束性條款,有效規避企業在過于開放狀態下所產生的風險;促使企業成為高效完善的經濟管理團隊,規范產品生產、運輸等全流程;另一方面作用于企業自身內部團體的激勵作用,削減傳統制度中的不合理約束及限制條件,在企業創新等方面增加獎勵,促使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制度創新是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重要前提條件,一定程度上是以經濟經營活動為主體進行規劃、控制、協調的管理體系,在企業的經營過程進行組織、計劃、激勵,完善、提高企業制度控制及約束能力,為企業全方位經濟管理創新的方向調控提供武器,確保企業發展目標實現。
5.內控創新,強化企業管理。企業經濟管理重心在于不穩定市場環境下,創造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根據企業氛圍的建立分析,即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的經濟管理創新往往無法脫離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創新,而一般企業監督以及管理部門主要為財務審計,市場經濟的波動促使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需要更完善系統,建立完善的監督控制管理體系,以財務部門作為內控的主要內容,強化各管理層面經濟管理監督。
綜上分析,基于新形勢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經濟以及激烈的競爭條件,企業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經濟管理體系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從理念、戰略、組織、制度、內控等方面進行分析,并依照不同企業間的差異制定符合自身經濟發展的經濟管理創新策略,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前提下完成新形勢下的經濟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