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洪洞 陳麗華
社會現代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生產生活領域不穩定的發展因素逐步暴露出來,社會熱點矛盾問題導致的企業信訪事件大幅度增加,勸返穩控的內控管理難度加劇。而從企業內部風險管控的重點往往體現在生產運營管理與財務管理等工作中,對于信訪工作缺乏重視。新形勢下,現代企業在構建高效、可行的內部管理機制時,應以可持續、穩定性發展為目標,將“人”作為管理的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政策,保障職工群體的權益,更好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
1.對信訪工作缺乏正確認識,工作形式單一。現階段,企業面臨的經營競爭環境不斷變化,各項生產、管理風險的表現更復雜,信訪工作的形式也需要對應性地調整,才能更好地解決職工與企業之間的利益矛盾,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然而,分析當前信訪管理與服務的工作實踐可知,部分企業對信訪工作缺乏正確認識,存在信訪流程復雜、服務方式滯后、信息反饋不全面、處理方法不科學等問題,沒有起到企業與群眾間溝通橋梁的作用。出現該種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一是人本意識薄弱,基層黨建部門信訪管理權責劃分不明確,“屬地管理”、“屬事處理”原則應用不合理,存在互相推諉、含糊處理的問題;二是個別企業領導干部對信訪和群眾工作存在偏見,認為遷就信訪群眾去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會制約企業生產經營,不注重信訪宣傳教育工作;三是沒有根據信訪制度嚴格落實管理與服務要求,選擇處理糾紛問題的手段單一,導致簡單、清晰的信訪事件被復雜化,提高了問題處理的難度。
2.信訪長效監督與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企業的信訪管理制度具有綜合性、保障性、救濟性的特點,注重對職工和立法權益的保護,是職工群體意見反饋、權益申訴的主要渠道。相較于其他的九局渠道,信訪的門檻相對較低,當職工群體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信訪往往是第一申訴渠道選擇,增加了企業信訪工作量,提升了長效信訪監督與管理機制優化改革的難度。信訪維穩機制的建設可以有效為職工信訪提供制度依據,但在信訪工作監督、保障制度的實際建設階段,原有制度的調整與新制度的實行需要一定的過渡期,難以實現全面的銜接。如,信息技術在信訪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意味著信訪長效機制的建設需要融入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特征,需要對管理制度進行創新設計,企業需要的改革成本高、制度建設周期長,容易出現管理漏洞。
3.信訪人員法制理念不強,信訪行為不規范。在企業信訪管理過程中,一些信訪問題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在于信訪人員的法制意識不強、對信訪管理人員不信任、信訪行為不規范。部分職工在表達自身合理利益訴求時,沒有按照企業信訪規范進行,意見表述不明確、缺乏事實依據。如,部分信訪人員需要借助行政、司法等途徑解決的問題,但由于自身法律素質不高、對信訪政策不了解等原因,沒有采用合理的方式維權,不僅提高了維權成本、浪費大量時間,還很可能無法保障自身權益,造成更多的損失。此外,部分信訪單位引導信訪人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的相關法治宣傳不到位,一些上訪職工在沒有全面了解法律條文、信訪要求的前提下選擇行政、司法途徑維權,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使得行政和司法渠道無法成為群眾最終的權利救濟途徑。
1.轉變工作認識,提高對信訪維穩綜治管理的重視度。新時期,企業各級領導干部應提高對信訪維穩綜治管理的重視度,轉變工作認識,合理規劃信訪長效維穩機制的建設路線。一方面,信訪部門應按照科學發展、規范指導、高效服務的原則,開展信訪管理與服務工作,全面貫徹人本思想,從維護職工群體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發揮信訪工作意見收集、反饋、矛盾化解、權益保障等方面的職能,在企業與職工群體之間搭建起高效溝通的渠道,平衡職工個人發展利益與企業整體生產經營目標利益的關系,為企業新形勢下的穩定、協調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信訪部門應加強創新管理技術、理念的學習,全面掌握信訪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政策、行政與司法救濟等方面的變動情況,科學調整信訪維穩機制的建設規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緩解企業現代化運營管理與職工利益保障之間的矛盾。除此之外,企業應構建起暢通的意見交流渠道,創新信訪宣傳理念,主動去傾聽群眾心聲,幫助員工實現最迫切的利益需求,確保科學信訪群眾的利益得以實現。
2.規范信訪行為,推進信訪管理機制法制化建設進程。為更有效解決職工糾紛問題,在信訪維穩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應重點加強信訪相關法制規范的宣傳教育,推進信訪管理法制化的建設進程,引導職工規范、科學信訪,采用合理的方法手段表達自身的訴求。當前階段,法律體系的改革邁入深水區,對各種社會關系的調整更具體,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支持,在開展信訪管理工作時,企業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對信訪事件進行處理。同時,信訪部門還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知識講座、案例分析、普法專題會議等教育方法,提升職工的法律意識。此外,企業還可以借助線上法律知識宣傳與線下信訪教育結合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引導職工運用法律的手段提出要求、保護權益,規范信訪人員行為。
3.完善信訪工作監管制度,制定針對性的糾紛處理方案。長效維穩信訪機制建設與實施的主要目標是緩解職工群體之間、職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問題,為企業的平穩、高速發展提供保障。因此,為保證信訪維穩管理目標的有效落實,應將信訪監管與保障制度的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以健全的制度體系,為各項信訪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依據。具體來講,首先,企業應推進領導接訪管理制度的優化建設。領導接訪作為信訪制度的重要構成,主要的實行主體是企業管理骨干隊伍。各級領導需要在了解信訪人員意見的同時,采用輪流接待、面對面溝通的方式,掌握矛盾糾紛的關鍵節點,各個擊破,針對性化解矛盾糾紛。其次,企業應建立與內控機制協調的監督評價制度,建立覆蓋信訪工作全過程的監督體系,對信訪事件的解決情況、當事人的滿意程度、糾紛化解的方法等進行全面記錄,并以此為基礎,制定針對性的糾紛處理規劃方案,為后續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指導。再其次,結合信訪工作階段性任務、目標與工作難點,調整績效考核體系,根據考核結果,實施合理的獎懲方案,調動職工積極解決信訪事件的熱情。
4.依托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優化信訪信息的處理流程。信息時代,現代人工智能、遠程通信等技術在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形式被不斷創新,有效提升了企業內控制度體系的建設與運行質量。在信訪工作中,合理引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一體化、動態化的信訪信息管理平臺,是當前信訪維穩綜治管理與監督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講,搭建信息化信訪管理平臺,可以借助平臺共享性、交互性的特征,在平臺上對信息進行全面收集、高效處理、實時反饋、快速整合,深入挖掘信訪信息的價值。在信訪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應保證平臺功能設置合理,設立專門的意見反饋模塊,并通過與微信、微博、APP等渠道的移動新媒體平臺的協同化建設,搭建多元化的意見溝通交流路徑;另一方面,企業應根據平臺運維的特點,優化信訪信息的處理流程,對部分信息進行公開處理,收集職工群體有價值的反饋意見,提高處理結果的可靠性,保證信訪處理流程的規范性、透明化。
5.加強維穩綜治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信訪隊伍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信息技能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訪管理工作的整體質效。為進一步提升企業信訪糾紛的處理能力,在維穩工作隊伍的建設方面:首先,企業應拓寬在職信訪工作者學習進修的渠道,強化職工職業能力的培養。信訪部門應在全面梳理當前信訪管理制度、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專題學習會議、邀請經驗豐富的優秀職工講座、開展線上教育活動等形式,為信訪工作隊伍提供更豐富的培訓資源,針對性的提升信訪工作的實效性。其次,信訪部門應注重維穩工作團隊服務意識的培養與強化,引導工作人員樹立起人本思想,以端正、積極的態度開展信訪工作,提升企業職工對信訪部門的信任感,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及時化解內部矛盾。再其次,企業應逐步增加專業隊伍的建設投入,合理設置人才引進與招聘標準,吸引更多復合型、實踐型人才參與到信訪工作中,靈活、高效地推進維穩綜治信訪管理體系建設目標的落實。
在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企業在優化建設維穩綜治信訪長效管理與服務機制的過程中,應綜合分析當前的外部經濟發展環境與內部生產經營狀況,以構建和諧穩定發展環境為目標,創新信訪工作方法、形式與理念,依托信息技術創建高效溝通渠道,動態把控職工群體思想狀態,加強信訪工作隊伍服務意識與糾紛處理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法制化、人性化信訪維穩綜治管理制度的建設路徑,為企業可持續經營發展戰略的全面落實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