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百強縣,浙江獨占18席,僅次于“蘇大強”(25席)。
浙江整個社會的創業氛圍濃烈,人人都想當老板,主動創業,積極創新,企業家們都具有創業榮譽感與獲得感。
由于誤差原因,三個距離圓不能完美交于一點,可取周圍三點構成的圖形,即陰影部分的中心作為旋轉中心。且如圖所示,陰影面積越小,代表誤差越小。
浙江持續完善營商環境,用“放水養魚”的模式去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浙江縣域經濟強在哪兒?為什么強?為借鑒浙江省縣域經濟發展經驗,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專程赴浙江學習,與浙江省直相關部門進行交流,并赴慈溪市、天臺縣開展深入調研,探尋浙江縣域經濟強的“密碼”。

二是結構優。2020年,浙江縣域三次產業結構為4.9:46.9:48.9,工業化率為40.4%。安徽縣域三次產業結構為13.5:40.2:46.2,工業化率為30.6%。與浙江相比,安徽縣域一產比浙江高了8.6個百分點,二產低了6.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化率低了9.8個百分點。
師范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應使其通過職業教育學和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不僅打好職業教育理論基礎,具有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能力,還打好心理學理論基礎,使其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管理班級,具有心理咨詢與疏導能力。
談及縣域經濟,浙江是繞不開的一處,近些年來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是質量效益較好。2020年,浙江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6.3億元,安徽為1097.1億元,僅為浙江的46.2%;慈溪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200億元,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25.9萬元、畝均增加值153.6萬元;天臺縣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30.8萬元、畝均增加值137.4萬元。
一是精準實施“一縣一策”。為破解區域協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構建陸海統籌、山海互濟的發展新格局,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在“一縣一策”引導下,針對每個縣的發展基礎、特色優勢和主導產業,確定一個省直部門作為牽頭單位,其他部門作為協同單位,通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充分論證,為26縣量身定制精準支持“一縣一業”政策,聚力支持每個縣做大做強1-2個主導產業。按照“小切口、大牽引”的思路,省直職能部門研究制定了24個專項支持政策,開展山海協作市結對和經濟強縣與山區26縣結對,形成政策合力。浙江省發改委牽頭負責10個縣,省經信廳負責7個縣、農業農村廳、商務廳和科技廳分別負責2個縣,自然資源廳、文化旅游廳、藥監局分別負責1個縣的 “一縣一策”。2021 年,26 縣“一縣一業”規上總產值接近1500 億元、同比增長 19.8%,其中3 個“一縣一業”產值在70 億元以上,有望加快打造百億產業。
三是人均水平高。2020年,浙江縣域人均GDP為81502.5元,安徽為49012元,浙江是安徽的1.7倍。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是安徽的1.9倍;浙江有27個縣(市)超過3萬元,有7個縣(市)超過4萬元,安徽只有13個縣(市)超過2萬元,沒有一個突破3萬元的。
在焊接過程的細分狀態中,在接頭成型時,螺柱下落方向盡量保持與工件垂直。有資料研究發現,偏斜的角度超過2.5°時,焊接質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當螺柱被壓入焊池瞬間呈傾斜狀態,就可能使螺柱一邊出現未焊透,而另一邊液體金屬被擠飛,導致焊接接頭質量降低。尤其手工操作時,螺柱垂直度在很大程度上由操作者把握,受人為因素印象更大。
SPO主要用于矢狀面脊柱畸形的矯形[6],冠狀位亦適用[7],由于截骨不多,SPO適用于畸形程度輕的患者。據報道,SPO治療側凸角度< 70°,柔韌性> 40%的脊柱畸形都能獲得滿意效果[8]。對于矢狀位偏移(SVA)6 ~ 8 cm的患者,推薦應用SPO[9]。SPO技術風險較小,操作相對簡單[10],對于不能熟練開展三柱截骨手術的年輕脊柱外科醫師是第一選擇。
通過召開座談會,與企業家深入交流,調研組對浙江縣域經濟發展的幾個做法印象深刻。
一是規模大。浙江53個縣(市),2020年縣域生產總值(GDP)為27541.1億元,縣域平均GDP為519.6億元。安徽59個縣(市),縣域GDP為18063.9億元,縣域平均GDP為306.2億元。浙江省縣域GDP、縣域平均GDP分別是安徽省1.5倍、1.7倍。
四是強縣支撐有力。2020年,浙江十強縣GDP為12326.7億元,占全省縣域比重的44.8%。安徽十強縣GDP為5703.6億元,占全省縣域比重只有31.6%。浙江有18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安徽只有3個;浙江縣域GDP超千億的有9個,超過2000億元有1個,安徽安徽省沒有一個(肥西縣2021年經濟總量才過千億)。
二是加快構建區域產業協同體系。近年來,浙江省推動大企業與縣(市、區)、經濟強縣與山區26縣“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合作。引導央企對接。積極推動中國建筑、華潤、國家能源等 7 家央企與文成、泰順、龍泉等7 個重點縣開展“一對一”結對合作。2021年6月、10 月先后在麗水市、衢州市舉辦央企走進 26 縣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系列活動,組織國家能源集團等 70 多家央企參與,達成簽約項目 77 個,總投資超過 2500 億元。引導省內知名企業對接。開展知名浙商助力山區跨越式發展系列活動,組織 800 余名知名浙商走進26 縣。2021 年,26 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8 億元,比上年增長 11.8%,增速比全省高1個百分點。創新“產業飛地”模式。浙江積極推動山海協作,結對雙方聚焦平臺共建、產業共興、項目共引,實現山海資源要素精準對接、合作共贏。出臺進一步支持山海協作“飛地”高質量建設與發展實施意見,推進能級較高的開發區(園區)為26個縣擬定29個“產業飛地”,選址規劃總面積超過 4.3萬畝。2021年,全省推進山海協作產業項目369 個、完成投資 460 億元。
《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說家施蟄存的代表作之一。該作同作者的其它小說一樣也描寫了性心理、揭示了潛意識,《梅雨之夕》顯得文筆舒展,格調清新,艷而不俗。正是這種舒展而周密的心理描寫和素雅清麗的格調使《梅雨之夕》成為吸引眾多讀者的名作。
三是培育壯大實體企業。堅持抓大不放小,通過“雛鷹”企業成長、“雄鷹”企業壯大,培育“金鳳凰”企業。積極培育頭部企業。建立企業直通服務辦公室、上市政務服務隊、投融資互助隊、專家輔導隊等機制平臺,著力培育頭部企業。慈溪市出臺《億元以上企業激勵培育方案》等政策鼓勵企業有效投資,深入推進企業“四上”行動(上規、上市、上云、上榜),大力培育龍頭和鏈主企業。2021年該市509家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788.7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79.6%。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鼓勵企業深耕產業鏈細分領域,注重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慈溪市出臺實施《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三年行動實施計劃(2020—2022)》等,推進龍頭企業配套鏈本土化建設。新海科技集團專業從事打火機制造,是行業標準制定單位,打火機品質世界第一;明筑新材料公司是專業生產仿真植物墻的企業,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是生產仿真植物墻產品的先驅企業、行業標準制定單位。用心守護小微企業。激發政府、市場等多種力量、多種方式持續推動小微園建設,助力工業新生力量萌芽成長,浙江省出臺實施《關于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的意見》等,在縣域建設省級小微企業園,讓小微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集中在園區內生產經營,共享昂貴的設備。
四是積極推進科技創新。近年來,浙江在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新型研發機構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推進省市縣三級協同創新。2020年浙江省完善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督查機制,定期發布省市縣三級科技創新指數,設立全省科技創新最高榮譽“科技創新鼎”等,發揮考核評價導向作用。全省R&D占比超過3%的縣(市、區)已達25個,其中杭州市濱江區已達到10.02%。探索“科創飛地”模式。為解決科技人才短缺,科技人才團隊引進難,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突出經濟創新賦能、借智發展,浙江支持山區26縣到沿海經濟發達市縣布局建設“科創飛地”。截至2021年 11 月,全省已建山海協作“科創飛地”13 個,完成投資 28.7 億元,共孵化項目 276 個,回流山區 26 縣實現產業化項目數 99 個,引進副高及碩士以上人才 327 人。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點。新昌作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縣,探索形成了“小縣大創新”的縣域創新發展典型模式,開展“校地合作、產教融合”破難題,健全“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的創新協同機制,在杭州西湖區、濱江區設立了科創飛地,在美、英、德、以色列等國家設立海外研發中心 13 個,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設立國內異地研發機構 32 個,集聚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近 1000 名,借智發展縣域經濟。
五是深入推進金融與產業融合。通過資金全過程參與、政策全周期支持和服務全鏈條保障,深入實施上市優先戰略,推動企業跳出小縣城,融入資本大市場。優化政府服務方式。天臺縣建立縣領導聯系企業機制,每家擬上市企業明確聯系縣領導,常態化開展指導服務。創新建立企業直通服務機制、組建“上市賦能團”,設立政務服務隊、投融資互助隊、專家輔導隊3個小分隊,由企業按需定向選擇服務,政府按職能精準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浙江天臺縣財政投入5000萬元引導資金,上市公司銀輪股份聯合在外鄉賢,發起設立地方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天民投”,為擬上市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安排優質管理團隊進駐企業幫助完善生產全流程。銀輪牽頭成立產業平臺,建設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制造中心,形成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的相互支撐、協同合作的產業生態體系,助力企業上市。營造企業上市濃厚氛圍。目前,浙江省山區26縣中僅有6個縣沒有上市公司,結合加快發展縣工作實際,修訂了《浙江省“鳳凰行動”升級版督查激勵措施配套實施辦法》,密切與交易所、中介機構、知名院校等合作,加強企業高管團隊的上市輔導,推動企業形成想上市、爭上市的濃厚氛圍,推動山區26縣實現上市公司全覆蓋。
六是營造創業創新擔當作為的良好環境。從企業主體看,整個社會的創業氛圍濃烈,人人都想當老板,主動創業,積極創新,企業家們都具有創業榮譽感與獲得感。慈溪市現有市場主體超20萬家、工業企業達2.2萬家,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約80%的地區生產總值、98%的規上工業總產值、91%的稅收、90%的就業崗位。從政府管理服務看,持續完善營商環境,用“放水養魚”的模式去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省級層面出臺“工業十大杰出人物”“百強企業”的先進典型評選,并召開工業經濟風云榜大會進行隆重表彰,營造尊重企業家的氛圍。政府依托“企業碼”2.0版,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直通服務平臺,做到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政府干部敢于擔當,勇于作為,在2020年疫情時期,天臺縣負責人親自帶隊來安徽六安、亳州等地走訪企業的員工,及時將員工們接回廠復工復產,真正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為企業操心、為企業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