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松,王躍強,王芯媛,許 真
(1.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鶴壁 458030;2.綠色食品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河南鶴壁 458030)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落實河南省政府《關于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在全省率先打造起產教融合基地,把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放在促進食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因此食品工程學院實踐團隊開展了鶴壁市食品加工企業調查研究工作。
在為期6個月的調研中,實踐團隊參觀調研了鶴壁市的80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以及食品添加劑等生產企業。通過參觀食品加工車間、體驗工作環境、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地交談等方式,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基本信息和運行情況,各企業存在的難點、創新點和愿景,各類食品企業的崗位職業素質要求等有了直觀的了解與認識,并結合問卷調查、文獻調查、實地觀察和訪問調查等方式,從4個方面簡要闡述、分析新常態下鶴壁市食品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為鶴壁市食品企業在新常態下的發展和轉型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調查組共調研企業229家,停產企業達154家,占67%;在營企業75家,占33%;實際調研企業75家,實現在營企業調研全覆蓋。調研中發現鶴壁市食品加工企業停產率過高,山城區在冊企業停產率達100%,淇濱區達80%,浚縣達76%,淇縣最低,達45%,詳見表1。

表1 鶴壁市食品企業營運狀況及區域分布
由表2可知,鶴壁市食品加工企業的主導產品多達20余種,其中豆制品加工、酒類加工企業停產率較高。鶴壁市豆制品企業多達37家,其中浚縣25家、淇濱區10家,調查期間正在生產的企業僅3家,停產企業達92%。鶴壁市食品企業多處于產業鏈前中段,產品以食品加工原材料為主,缺乏形成品牌的終端產品。根據調研結果,膨化食品企業目前效益較好,如米立方;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效益也較好,如鶴壁金地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表2 鶴壁市食品企業產品類別狀況與分布
民營企業的成功和發展離不開自身順應時代和生產經營模式的轉型[1]。此次調研的單位既有順應時代潮流,迎合發展契機,從手工小作坊發展到中小型的企業、工廠,也有通過引進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及生產設備,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河南知名品牌企業,但大部分仍屬于微小企業,急需進一步轉化升級。
從在營企業調研情況看,年營業收入達4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共計3家,分別為河南飛天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3.58億)、河南大用實業集團(6億)、河南永達食業集團(4億),占在營企業總數的4%;年營業收入4億以下、2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1家,占在營企業總數的28%,其中河南春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達2.25億元;年營業收入2000萬以下、300萬以上的企業有23家,占在營企業總數的31%;其余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300萬或未填寫的企業有28家,占在營企業總數的37%。
在營企業中人才學歷結構中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人工企業共計48家,占企業總數的64%,其中大用、永達、飛天、鏈多多和春黎等企業專科以上學歷絕對數量較高(大用753人、春黎600人、飛天165人),但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偏低,如春黎員工總數為 4400,專科以上員工僅占13.6%;浦樂泰員工總數為150人,其中專科以上為60人,占比4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員工的企業共計36家,占比48%;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員工企業共計13家,占比17%。從人員結構看,鶴壁市食品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智能化生產能力不足。
調研企業中,一線員工的待遇在4001元/月以上的企業19家;3001~4000元/月的企業41家;2001~3000元/月的企業11家。未明確填表的9家。說明鶴壁市食品企業一線員工整體薪資待遇偏低,與當前食品企業產品附加值低有關。
在營企業中已開展校企合作的有12家,占比16%;有明確開展校企合作意愿的企業28家,占比37%,主要是年營業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其主要需求是聯合學校開展產品研發。
由于大型食品企業采用自動化智能生產線,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使小型企業在生產效率上的劣勢更加突出,技術水平落后,加工技術儲備不足[2]。
很多食品企業沒有進行品牌建設,缺乏對公司資金、市場環境、人才和技術的調研,缺乏轉型提升發展資金,獲取國家項目資金能力弱,銀行貸款困難,不能很好利用食品企業所享受的優惠政策,沒有獲得政府的扶持。在食品企業推廣自身品牌的過程中,沒有增加廣告投入、缺乏文化建設,不重視品牌長期投資,導致品牌知名度不高。
小型食品企業不關注自主創新,由于缺乏高層次人才,科研能力弱,很少在產品口味和品種方面進行研發,即使偶爾研發出一些新食品,也因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過大無法獲得相應的收益,難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和迭代產品,難以適應市場競爭。同時,食品企業往往不關注系統性營銷,整體呈現出相對松散的狀態,品牌缺乏吸引力,不能長期贏得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
部分食品企業由于產品種類過多,沒有主導產業,導致各項產品的銷售量較低,甚至出現虧損,這是由于企業對市場考察不足導致對產品的定位出現偏差。此外,由于經營理念、人員素質等方面的限制,以及落后的營銷觀念和方法,導致企業對產品在消費市場的可行性研究不足,無法取得良好的營銷業績,阻礙企業的發展。
①出臺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企業營造一個更寬松的營業環境,如減免稅收和減少行政性收費項目,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②出資成立信貸周轉基金,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③設立食品產業基金,幫助食品產業做大做強;④出資成立小微企業發展基金,緩解鶴壁市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難。
①選派企業優秀員工代表到高校進修,培養專業人才;②定期邀請高等院校教授、知名專家來市食品企業參觀,進行生產指導,解決生產實踐問題,并利用講學、作報告等形式拓寬市內各類人才的知識面;③定期向各食品企業征集調研課題,積極向高校申報課題項目,引導高校畢業生將實踐活動與本市食品企業發展課題的研究結合起來。
企業應科學制定企業品牌建設發展規劃,深挖企業產品核心特色,充分考慮企業產品特色與地方特色、城市名片的契合程度,由點及線、由線至面逐步建立并提升品牌形象和價值[3-4]。
創新發展既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又可推動企業轉向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發展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不僅要勇于創新,還要善于創新。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以樹立企業文化理念;通過產品創新、營銷方式創新、工藝技術創新以提升企業質量效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