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松,任利軍,董利文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1100)
裝配式建筑對施工技術的要求較高,沿用傳統施工方法或工藝,通常無法保證預制構件得到準確定位和高效安裝,一旦構件施工出現偏差,項目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隨著裝配式建筑得到普及,如何對裝配建筑進行規范且高效施工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圍繞裝配施工展開的研究的數量也有所增加。本文以裝配式建筑施工為切入點,著重分析了裝配建筑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并以某地改造棚戶區的項目為例,對BIM 的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供相關人員參考。
裝配式建筑的特點是將以往需要在現場完成的部分工作轉移至工廠,先由工廠提前加工建筑施工所需陽臺、樓板和墻板等構件,再將上述構件統一運往現場,由現場人員對構件進行連接,從而獲得符合行業標準與業主要求的建筑[1]。與傳統建筑模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在智能化、標準化等方面均有極為突出的表現,現已在世界各國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及運用。
對預制窗體進行施工的重點通常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要預留窗體螺母,確保墻體與窗體得到可靠連接;其次,以設計圖的要求為依據,結合現場情況對施工方法進行調整。
安裝預制柱時,既要提前在端部布設型鋼,又要根據現場情況對構件垂直度進行調整,保證承臺和預制柱得到可靠連接[2]。對預制梁進行安裝的關鍵是保證預制梁各部分受力相同,以免后續吊裝期間出現預制梁開裂或其他質量問題,給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響。
對預制疊合板進行安裝(見圖1),有以下工作需要引起重視:首先,以設計圖和現場情況為依據,對安裝方法進行確定。其次,嚴格控制作業層、疊合板之間的距離,提高定位準確性,確保施工誤差始終處于允許范圍內。再次,對疊合板進行科學處理并提供全方位的保護,以免吊裝期間出現不必要的損傷,對項目質量造成影響。最后,出于保證疊合板可靠性與穩定性的考慮,應優先采取雙層結構這一安全模式,并酌情增設相應的固定結構,確保疊合板的作用可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圖1 疊合板安裝現場
裝配式建筑的剪力墻施工要點歸納如下:
1)通過卡扣、螺栓連接各預制構件,對剪力墻下板層進行預制時,應提前留出可供鋼筋順利穿過的孔洞,同時在板面對應位置鉆孔,為預制構件的連接提供條件;
2)出于增強卡扣、螺栓所具有連接牢固性的考慮,可酌情向孔內灌入泥漿,待泥漿凝固,再著手開展后續工作;
3)裝配施工期間,以現場情況為依據調整螺栓所在位置和使用數量,保證螺栓始終位于剪力墻的中心,以免給后續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剪力墻安裝現場如圖2 所示。

圖2 剪力墻安裝現場
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和常規建筑施工的區別,主要是裝配式施工需要提前制作項目所需構件,在制作施工構件期間,應重點關注構件質量和各項指標,確保構件可充分滿足裝配施工的要求。此外,還有兩方面內容需要引起重視,(1)細化構件縫隙,增強建筑整體的抗滲能力;(2)對出廠構件的抗震性能進行檢驗,根據現場情況確定連接構件所使用混凝土規格,以免連接處出現裂縫,導致建筑抗震等級無法達到行業標準。
項目施工期間,應提前對預制構件進行連接,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具體做法如下:在灌漿連接環節,相關人員應先將注漿管插入施工區域預留的灌漿孔內,再勻速灌入漿液,待有漿料從出漿口溢出后,第一時間停止灌漿并用木塞封堵漿口。另外,還應對預制柱灌漿效果進行檢查,若發現預制柱存在出漿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可改用人工灌漿法進行灌漿。
4.3.1 技術介紹
近幾年,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運用。事實證明,對BIM 技術加以應用,可使施工速度、項目質量得到顯著提高。裝配式建筑施工期間,該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通過模擬現場情況、施工進度的方式,幫助施工單位規避不必要的風險;(2)準確顯示現場既有電線、管道布設情況,降低上述構件給施工造成的影響;最后,為繪制設計圖紙等工作提供科學參考,保證預制構件與現場需求高度吻合。
4.3.2 注意事項
裝配式建筑施工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預制構件,具有材料種類豐富和梁柱節點構成復雜的特點,相同構件的材質、標識及規格往往有所不同,建模難度有目共睹。要在保證建模準確的前提下,對建模速度進行提升,關鍵是要以項目所需預制構件種類為依據,對族類型參數進行設置。該環節需要對以下內容引起重視:
1)對施工過程進行劃分。作為組成進度計劃的最小單元,施工過程與進度計劃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應以項目特點和客戶訴求為依據,對施工過程的具體內容加以確定,為日后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指導。
2)對進度計劃圖進行繪制。建筑領域用來展示進度計劃的計劃圖,主要包括網絡圖、橫道圖兩種。在繪制計劃圖期間,應密切關注進度計劃和工期目標的契合程度,若進度計劃與工期目標相符,可著手對動態資源曲線進行繪制,如果進度計劃無法達到工期要求,則需要以項目關鍵線路為依據,對工期做出相應的調整。
作為對建筑進行裝配施工的關鍵環節,吊裝構件的效果同樣會對建筑產生深遠影響。現階段,業內普遍將吊裝構件的操作分為兩類,分別是濕式吊裝、干式吊裝,前者主要被用來對樓梯、陽臺和樓板等區域進行吊裝,施工開始前,先要在指定位置預留錨筋,并將錨筋插入疊合板的現澆層,再通過澆筑混凝土的方式,使相關構件和墻板得到牢固連接,此外,濕式吊裝還需要提前預留出一定的滑動空間,以免由于樓板、墻板出現晃動或位移,導致混凝土澆筑效果不理想。干式吊裝的流程和濕式吊裝大致相同,但要重點關注結構體施工、優化機電配置等工作。
為保證施工質效達到預期,施工方應加大管理力度,重點關注前期準備工作落實情況,提高準備工作的合理化與科學化程度,聯合管理部門對應急預案、施工計劃進行制訂,合理調整施工流程及順序,便于施工單位快速理清各道工序的關系,在保證施工質量達到業主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縮短項目工期。考慮到不同類型項目的施工流程及順序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別,在開展該項工作時,應對技術要求、施工難點和項目需求加以考慮,以免出現施工順序與現場情況不符的問題。明確實際工程量、各階段需要花費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以施工過程為依據,通過分段計算的方式確定工程量,根據進度計劃對施工時間和成本進行調整,避免由于盲目搶工,致使現有資源被大量浪費。
另外,對構件進行安裝前,還應先規劃構件運輸路徑和堆放場所,同時對構件型號、規格以及尺寸進行仔細核對。對預制疊合板進行安裝前,先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有序開展安裝標識、測量放線等工作。安裝期間應做到輕拿輕放,以免疊合板出現破損。如果建筑對疊合板的質量有較高的要求,可以改用雙層結構,同時對臨時固定結構進行增設,使疊合板更加穩定。另外,安裝結束后,盡快對成品進行維護。要使裝配建筑壽命得到延長,關鍵是要對連接模塊整體質量進行提高。施工過程中,有關人員可酌情引入預制內剪力墻,為建筑可靠性與安全性提供保障,在此期間應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利用卡扣、螺栓連接預制部件。
2)制作下層板進行時,應留出日后穿插鋼筋的孔洞,同時在板面對應位置鉆出孔洞,為預制部件的連接提供便利。
3)向連接部件孔洞內注入適量泥漿,使卡扣、螺栓更加堅固。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對建筑進行裝配施工,可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使施工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與此同時,項目成本也能夠有所降低。未來,在利用裝配式技術對建筑進行施工時,相關人員應做到以項目要求、現場情況為依據,對自身所掌握裝配技術加以運用,在嚴格控制構件質量的前提下,立足實際確定吊裝方案、連接各構件的注意事項,并對柱梁、疊合板和剪力墻等構件進行科學安裝,通過對施工質效進行提高的方式,使裝配技術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為建筑行業穩定且持續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