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新開羅11865)
境外工程與國內工程相比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國外的政策、法律、人員等與國內也存在很大不同。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境外工程管理過程中必須重視安全管理,構建“大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設計“大安全”施工方案,實現境外工程大安全管理的專業化、屬地化、信息化與融合化,能對項目工程全過程進行有效管理,減少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問題的發生概率,確保境外工程施工的有效進行。
境外工程項目的安全問題成為我國對外項目順利開展的一大阻礙,嚴重影響了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威脅了項目施工人員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通過大安全管理,能有效提升境外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在境外工程的安全管理過程中,管理標準與國內存在較大不同,安全管理投入更大,且管理內容相對復雜,境外安全事故處理具有特殊性,要按照當地的法律、風俗習慣等進行處理,要求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更加高效的大安全管理方案[1]。境外工程“大安全”管理方案的實施,能有效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做好施工全過程控制,并結合項目所在國的實際情況制訂管理方案。通過大安全管理,突顯了“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基本理念,便于能利用綜合手段提升安全管理質量與效率,確保項目工程的順利開展,滿足境外工程的實際需求[2]。
近些年,復雜多變的國際社會環境給我國境外工程安全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3]。比如,一些國家的社會安全穩定性較差,給境外中資企業項目開展及安全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與影響。另外,中國境外項目多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基建市場廣闊,能讓我國建設企業走主動出去,但也不得不面對風險,承擔可能出現的各類安全威脅。
安全文化是境外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礎,每個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目標,在境外項目安全管理過程中,也必須重視安全文化,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所在國的文化,打造特色安全文化。項目部要提升安防“軟實力”,通過安防管理制度建設,以及應急預案的建立與演練,對工作人員加強安全培訓等,都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讓全員樹立“生命至上,本質安全”的基本理念,本著重在預防,將矛盾在事前化解的原則,利用好安全管理理念,積極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4]。比如,可以在項目施工現場通過展板、橫幅等宣傳安全文化與理念,時刻提醒員工安全施工;也可以通過安全會議、安全表彰等措施,讓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理念深入每一個工作人員心中。在項目安全管理全過程滲透安全文化,并利用各種手段與方法創設良好的安全管理環境,在內部形成安全合力,提升項目安全管理質量與效率。
境外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必須實現專業化,專業化管理的兩個主要內容是人員與設備。在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下,境外工程項目必須做好專業化管理,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規避各類風險。在人員與設備管理中采用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 健康、安全和環境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具體管理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HSE管理體系
1)HSE 信息化系統。HSE 信息化系統是項目HSE 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在項目總部設置系統服務器,對系統進行維護與管理。HSE 管理單位(終端)在項目作業現場由具體執行公司負責。總部服務器接收現場每天傳輸的各類數據信息,數據的存儲與處理由總部服務器負責,對現場HSE管理單元進行指導。現場終端在接收到總部的指導后,可以按照要求開展各項管理工作[5]。系統具有信息錄入、信息傳輸、數據信息統計等多項功能,能為項目現場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2)集成的指揮調度系統。通過設調度中心對調度指揮系統進行部署,通過電話系統的應用滿足電話呼叫需求,能在應急情況下外呼外部電話號碼。將音頻網關部署在會議室,將調度系統接入會議室,可以在會議工作期間滿足遠程溝通需求,對項目現場進行安全管理[6]。
3)齊全的安全檢測設備。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配備期間安全檢測設備,及時發現項目現場存在的不安全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
4)SCADA 遙測遙訊系統。SCADA 遙測遙訊系統是由計算機軟硬件組成,具備數據采集、終端處理與控制等各項功能。通過數據遙測,對數據進行連續、實時、全面地獲取,為安全管理決策提供參考。通過遙控,可以對各類數據進行遙測。通信系統能實現無線數據傳輸,能利用微信通信、光纖等各類通道進行信息的傳輸。
5)GIS 地理信息系統。境外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具有隱蔽性、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等特征,比如,在地鐵項目的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GIS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效辨識重大危險源,并做出評價,為地鐵項目的安全管理提供參考與支持。
6)HSE 管理體系建設。HSE 管理體系的建設需要建立HSE 管理組織機構,主管項目現場安全管理工作,并能將業主、設計、分包等不同部門納入系統中,由HSE 經理負責現場安全管理工作[7]。建立監督體系。通過對項目安全管理全過程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好HSE 評估,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建立預警機制,要做好風險事前預防工作,對HSE 風險管理預警機制進行完善。
在項目開展期間,由于語言溝通障礙等問題,常導致安全管理受到極大的影響。屬地化管理就是堅持“片區負責制”,要求在安全管理指標與信息傳達過程中,中方安全經理為負責人,配備安全專員,要求安全專員能配合中方安全經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利用語言優勢,落實中方安全經理的指示與信息,作為項目安全管理的紐帶,做好信息輸出、傳遞、落實與反饋等工作,形成管理閉環。
對于境外工程項目,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質量與效率的重要保障。建設項目安全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礎,由設備、網絡等共同構成,能實現對數據信息的采集、傳輸等工作。在信息化系統中,能夠通過數據與模型等方面的應用輔助決策者進行決策。
在境外工程項目安全管理中,要實施動態化管理,將安全風險識別與安全風險評價作為安全管理的重點內容。
1)把好設計關。在項目設計時就要做好安全管理,提升設計質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設計單位必須保證設計的專業化水平,利用現代理念與技術強化項目設計的安全性。在設計時要對結構安全、消防安全、安全疏散等做好設計,提升項目的安全質量,若發生安全事故,能保證安全疏散,確保施工人員安全。
2)做好推演。一部分境外項目規模較大,相對比較復雜,建設周期較長,要求在施工前工作人員能利用BIM 可視化技術進行安全管理演示,明確安全問題風險點。比如,在人員疏散演示中,可在Pathfinder 中導入BIM 模型,針對不同人群的逃生能力進行預測,對發生緊急情況時人流疏散情況進行模擬,然后對疏散方案進行設置,在疏散模擬下確保能得到最佳疏散方案。通過模擬,工作人員能通過動畫視頻對疏散全過程直觀觀看,能有效了解潛在安全問題。
3)項目實施過程的安全管理。境外工程項目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要求項目單位能轉變安全管理理念,強調“安全優先”政策,一旦發現潛在風險必須及時停工,且必須對安全風險進行處理,并驗收合格后才能繼續施工。在境外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復雜的社會環境,如政治經濟、法律等,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必須了解項目所在國的各項情況,才能確保項目安全管理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4)加強現場檢查工作。境外工程項目施工期間,必須加強現場檢查工作,要重視對人員、設備、隱蔽工程、施工工藝與細節的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做好處理工作,防止對人員安全產生威脅。要明確工程重點施工階段,檢查時必須有針對性,確保各個環節的施工質量符合要求與標準。比如,在施工期間高空作業是發生安全事故概率較高的環節,需要加強對該環節的安全檢查工作,保證此環節施工的安全性。
5)文化風俗教育。境外工程項目施工期間,一定要做好中方員工尊重境外國家的文化風俗的教育工作。比如,埃及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國家,又是伊斯蘭國家,所以,要求在埃及的項目施工過程中,員工必須尊重當地文化與風俗。只有了解該國的文化與風俗,才能確保項目施工的高效、安全開展,避免出現各類誤會與麻煩。
復雜社會環境下的境外工程大安全管理是項目順利、安全開展的基礎,尤其是近幾年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更要求境外工程人員能明確安全目標,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安全管理方案,從人員、設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出發,全面提升項目安全管理效果,確保項目的安全性。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境外項目要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將安全作為項目實施與管理的重點,確保我國境外工程項目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