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周家初級中學)
初中歷史作為一門專業學科,包含了人文自然、社會經濟等文化知識,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興趣和信息處理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素質;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增長歷史見聞,明確學習意義,培養自主思考意識;自主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歷史效率,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應培養學習的興趣,初中歷史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好奇心往往是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欲望的首要條件。當初中歷史教師發現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產生好奇時,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例如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課“遠古的傳說”,講述了炎黃部落聯盟打敗蚩尤的史實,介紹了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創造以及對后世的影響,了解“堯舜禹禪讓”和“大禹治水”事件,帶領學生分清神話傳說和真實歷史的區別。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從追溯華夏文明的起源入手,引起學生對民族發展的探究興趣。我國的神話傳說中蘊含著大量歷史見聞,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展示圖片或視頻能夠使學生對初中歷史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三皇五帝的歷史、涿鹿之戰的故事,炎帝、黃帝、蚩尤、大禹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人物在真實歷史中都是怎么樣的人?教師在教學中抓住這些問題,通過講解與探究,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習,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
自主學習并不是毫無章法地盲目學習,自主學習模式應當有計劃、有方法、有目標,用科學方法展開高效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大量需要記憶和背誦的知識點,所以教師要著重加強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的指導,歷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要有輕重主次,著重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講解,加強學生記憶,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清晰的路線和目標,不會盲目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時間線基礎,對于歷史中各項知識點和事件發展的意義價值理解會更加透徹、順暢,學習興趣和效率也會不斷提升,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積極探索的意識,初中歷史教師要加強學習氛圍的營造,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走出傳統思維模式,打破課堂局限,激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同時,教師要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應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能被牽著鼻子走,要有獨立思考意識和創新精神,課堂上要留出獨立思考時間,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蘊含著大量歷史背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能力、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熱情,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教學,通過角色演繹生動具體的場景,讓學生加深對歷史人物、事件的理解和感悟。情境教學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組與組之間發起競賽問答,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歷史的學習熱情,濃厚激烈的競賽氛圍還能幫助學生增長團結合作精神,加深集體意識。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覺醒年代》和關于五四愛國運動以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的相關視頻片段。看完這些視頻后,學生熱淚盈眶,借此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悟,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接著教師劃分若干小組,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都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自主探究的效果自然比較好。
又如,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周總理在外交方面的相關故事。學生觀看之后,可以提出問題:周總理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周總理有關的外交歷史事件都有哪些?等等,引發學生集體討論。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應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觀點想法和態度。集體交流討論可以使學生對歷史學習更加期待,讓他們主動進行初中歷史的學習,深入了解歷史含義,學習歷史精神。同時也能驗收學生自主學習的階段性成效,在合作學習中延伸自主學習能力,豐富思考角度,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歷史教師要對學生自主學習做出有效指導,首先要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明確學習主體、教育目標。教育的核心是學生,有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中心,圍繞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要從講師變成導師。在教學中可以效仿“百家爭鳴”,通過集體辯論的形式來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見解,在加深對歷史知識理解的同時還能鍛煉各方面素質能力。教材中包含著一些拓展知識,歷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整理時間線、梳理歷史節奏、分析歷史事件的發展要素。同時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明白學習歷史的意義。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客觀地反映了各種條件影響下的事件結果,學生應當從歷史學習中反思生活、總結歷史教訓、提升全面素質。例如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這課時,教師先提供給學生幾個圖片和部分資料,并設置問題: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你怎樣看待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圖片并且閱讀資料,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按照時間線梳理歷史節奏、分析歷史事件的發展要素,進而掌握本課的知識點。
又如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按照時間線梳理不同的階段的人們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對此教師先讓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按照時間線制作表格,明確各個時期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以便于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補充,使得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以此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要幫助學生將知識與能力融會貫通,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人喜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全面提升素質。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需要初中歷史教師不斷維持和引導,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學習熱情做出階段性評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力,激發學習欲望。
自主學習是學生通過對于自身學習能力、學習進度、學習內容的掌控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這要求學生對自身情況要有客觀清晰的了解,根據自身水平、興趣制訂學習計劃。學習是一項明顯獨立的行為,無論在多大的教室內上課,學習的成效都由學生自己決定,任何人無法替代。由于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在面對初中歷史的學習時興趣出發點不同,學習側重點也就不同,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都要經過學生自身獨立的思考才能真正為己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