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華新生代女性英文文學的中國關系空間二重性

2022-09-07 08:11:10王金鳳
華文文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育

王金鳳

關系空間這一概念與多元性和復雜性難解難分,這一點不同學者從各自視域、各自學科出發對它的闡釋中可以得到旁證。20 世紀70 年代,伴隨著空間概念的橫空出世,“關系”“關系空間”也應運而生。列斐伏爾強調:“社會空間包括社會的再生產關系,關聯著生產關系和相關關系的‘秩序’?!雹俑?聦臻g概念中所蘊含的“關系”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他從權力和知識在空間中的關系層面提出:“一旦可以以場域、移置、易位等方式來分析知識,人們就可以把知識作為一種權力形式來服務于權力。”②布迪厄則重點關注關系空間產生的關系偏好,他強調:“空間是一個關系體系,當人們處在一定的社會空間,便會日漸形成較為一致的行為習慣,而行為習慣會使社會空間生成不同的場域,進而形成相似的實踐和性情系統。”③綜合以上理論家關于關系空間的觀點,我們將重點關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以英文作為語言載體、以白人讀者為“隱含讀者”的英文文學中的中國關系空間的具體情況。

那么,何謂新生代呢?要厘清“新生代”,首先要厘清“代”的內涵。何謂“代”?卡爾·曼海姆指出:“任何生物的節奏都要通過社會性的事件才能發揮作用,如果對這種重要的形成因素不加考察,那么‘代’問題中原有的豐富潛力就會消失殆盡?!雹芩谏飳W代際更替時間規律的基礎上給“代”加了社會性因素。羅貝爾·埃斯卡皮又進一步提出了“世代”的概念,并強調了“政治事件”的影響因素。他認為:“文學世代也許用‘群體’更靈活?!后w’指一個涵蓋所有年齡段的作家集團,這個集團在某些事件中‘采用共同立場’?!雹輫鴥葘W者趙小琪也曾在社會文化因素上對“世代”概念進一步明晰,他認為“‘代’或‘世代’具有時間和社會文化雙重范疇屬性。⑥基于這些“社會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因素的理論支撐同時,考慮美國在60 年代針對亞裔移民群體頒布的《1964 年人權法案》和《1965 年移民法》的社會運動,并結合國內對“X一代”為90 年代以后登上文壇作家的界定,我們將20 世紀60 年代以后出世的美國華裔第二代或第三代,并且在90 年代登上美國文壇的作家群體界定為美國華裔“新生代”作家。

基于此,我們將聚焦美國華裔新生代女作家英文創作中的現代中國在形成的新型家庭關系、教育關系、政治關系。在這些作品中國關系空間既是這幾種社會關系相互碰觸、相互對位的場所,同時也是它們相互對話、相互作用的場所。因而,無論是家庭關系中的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還是教育關系中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還是我與“祖國”的關系中的個體認知與集體記憶的關系,在歷時和共時的維度上,都呈現出了互抗互通的二重性特征。

一、家庭關系空間:背離到依戀

倘若有人問,中國諸多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什么?答案無疑是家庭關系。就中國社會來說,家族倫理關系自古以來就是關系空間的基礎與核心,對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正因如此,家庭關系歷來備受美國華裔作家們的青睞。不過,在以往的美國華裔作家那里,其想象中國的家庭關系空間往往是單向否定的“代際沖突”,而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作家的英文作品中,家庭關系不再是單向的否定,而呈現出從“否定到肯定”的雙向辯證關系。具體而言,“否定到肯定”的雙向家庭關系表現為子女對父母一方的背離到依戀,或子女對父母雙方的背離到依戀。

首先表現為子女對父母一方的背離到依戀。事實上,在一個健全的家庭關系中,愛與沖突并不對立,因為家庭作為成員的生活共同體,適度的約束是需要的。然而,極端化的“約束”不在此列。以往美國華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家庭關系,過于強調中國傳統“父為子綱”的等級觀念,或把子女當作私有物品,或追求子女的絕對服從,或不惜以專制獨裁的方式壓制子女,因此,“背離”成了子女向父母做出的常態回應。不過,這種單向的“背離”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的英文作品中得到了扭轉。首先,這些作品中,中國母親形象已然不同往日。以往的作品中的母親多是絕對地服從丈夫,在子女問題上也是毫無主見。這一點,在《華女阿五》等早期華裔女性作品中有所呈現。然而,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英文作品中,母親已不再是懦弱的,而是堅強的;不再是屈從的,而是有獨立思想的。這種母親形象的轉變,為子女對母親由單軌的背離轉變為依戀提供了先決條件。在《遺產》中,作家張嵐塑造的母親如男,雖然在母親以外的角色中,她是一個優雅得體的女性,但當“如男”以母親的角色出現時,卻展現出了控制和獨裁的一面。作品中主人公虹愛上母親仆人的兒子胡燃,但母親并不能接受女兒愛上仆人之子的事情,于是強行給女兒安排婚事。為對抗母親給自己安排的婚姻,同時也為對抗母親長期對自己的壓制,虹不顧母親的反對偷偷懷了對方的骨肉。不得不說,虹的這一反抗行為堪稱一個女兒對母親最大的反抗與背離。虹氣憤地抗爭道:“我恨她,我的母親簡直就是鐵石心腸,黑暗、冰冷,不值得被原諒?!雹呖v使主人公虹在行為上對抗母親,但母親在虹生下私生女之后,還是無條件地拿出一大筆錢給女兒和外孫,并且無條件地照顧女兒,只為給女兒以保障。在這里,母親所展現的又是無聲奉獻的一面。因此,當“虹”面對父親李昂選擇與小姨相守,母親被拋棄的局面時,虹帶著對母親孤苦無依的同情毅然選擇去陪伴她。此后,虹在內心深處也開始追隨母親的指示去完成她未完成的心愿。由此,虹與母親的母女關系,由背離轉向了依戀。

其次,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想象中國的英文作品中,父親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新的面貌。在《裸體吃中餐》中,華裔作家伍美琴塑造了一個復雜且多維度的父親富蘭克林形象。一方面,專制型父親富蘭克林本身曾有一個管控型父親,因此作為人子的富蘭克林也曾遭遇過專制型父親的管控。另一方面,富蘭克林自身對他的父親也有過一個背離反抗的歷程。然而,富蘭克林那一代對父親的背離只是單向的背離,而沒能發生依戀式的逆轉。最終,富蘭克林又在家庭關系中將這種專制傳遞到了自己的子女身上。之于兒子,富蘭克林的專制體現在“命令”的管教方式,富蘭克林對兒子只有命令,指責兒子的樂隊夢想,杜絕與兒子在情感上進行溝通。兒子“范”的背離表現在,在范成人之后就背離了家,選擇出去自己單住,且不再與父親往來。之于女兒拉碧,富蘭克林的專制體現為女兒對父親無條件的絕對服從,無條件的絕對敬仰。富蘭克林強制女兒必須擁護他作為父親在家里的最高地位。如果家庭權威的地位遭到挑戰,富蘭克林便要刺激家庭成員,挑起矛盾?!耙粋€晚上,拉碧剛搬回家里。她便聽到父親又在飯桌上說著她和母親都討厭的各種負面新聞,拉碧甚至迫不及待地盼望父親趕緊離開飯桌?!雹嗷趯Ω赣H專制的反感,女兒拉碧內心最大的愿望便是帶母親一起逃離父親的魔爪。但是,在父親富蘭克林表現專制的同時,作者也通過內心世界展現了父親對家庭付出、奉獻的一面?!案惶m克林認為作為父親,最重要的是給予,而不是像自己的父親那樣賭博、嫖妓,然后不給家里半分付出。當兒子出生后,其實富蘭克林對兒子是抱有希望和規劃的,只是他只知道單方面給予,卻意識不到兒子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雹嵴驗樽髡咴谧髌分杏羞@樣雙向的描寫,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英文作品在展現子女反抗父母專制的同時,也展現了子女對父母默默付出的移情和重新理解,進而轉向了同情與依戀的新型關系。

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的中國家庭關系還表現為子女對父母雙方的背離到依戀。與父母單方面的壓制不同,當子女面對父母雙方的壓制又是如何從背離轉向依戀的呢?在作品《難忘》中,父親明和母親三三都希望兒子查爾斯能很好地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都期盼兒子查爾斯能在美國奔個好前程,從而擺脫華裔在美國被歧視的命運。因此,他們對兒子查爾斯的生活思想進行過度干預。面對父母的過度干涉,一方面查爾斯不再愿意就近讀書;另一方面查爾斯在家庭中選擇了沉默,這種沉默既有對家庭關系的抗拒,也是為了降低傷害的自我保護。作家透過查爾斯的內心世界闡釋了查爾斯之所以防備和背離父母,是因為查爾斯渴望獨立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事實上,查爾斯在內心深處愿意接受父母對他的期望,同時也愿意為之付出努力。正是因為查爾斯能深刻體會父母為家庭的大量付出,所以他不想讓父母過于為自己的事而憂慮。查爾斯選擇沉默,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擔心自己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會說出許多不該說出的話,那樣反而會讓父母傷心。查爾斯不想給本來就憂心忡忡的父母帶來更多的痛苦,他希望把自己能預見到的危害盡可能地降到最低。⑩查爾斯這種沉默何嘗不是一種投射性移情。查爾斯將心比心,以自己在某一境遇中可能產生的痛苦,去類推父母在這個境遇中也可能產生的痛苦,并在投射性移情下選擇沉默,這實際上是對家庭父母關系的一種理解、保護和依戀。在《美麗以北》中,美國華裔作家陳怡艷同樣刻畫了一個專制的父親,父親在家里非常強勢,主宰家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特拉的父親對母親更是挑三揀四,甚至吆五喝六,特拉對父親的專制感到絕望。同時,母親對家庭男權的順從也讓“特拉”感到壓抑,“特拉”覺得母親的這種順從與妥協仿佛會成為自己的明天,而特拉不認可這種“男尊女卑”的婚姻模式,母親對父親的順從對特拉來說也是一種思想上的專制,因此特拉渴望離開。不過,在與母親出去旅行的過程中,特拉慢慢地進一步了解父親對待母親的糟糕態度源于對中國傳統婚姻關系的錯誤理解。基于這種了解,特拉開始引導父親轉變在家庭里的態度,同時引導母親解放思想從而獲得女性的自適。隨著母親對婚姻、對女性有了新的理解,父親的態度也有了轉變,特拉對家庭的背離也逐漸轉為了依戀。張嵐在《饑餓》中刻畫了一個一心想生男嬰的女人敏。當“敏”知道自己生下的嬰兒是個女兒時,她一眼也不愿看孩子。于是,這個女嬰從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開始,便被自己的母親敏排斥,僅僅因為這個嬰兒不是男孩。父親“田”同樣對這個女兒安娜漠不關心,因為在父親的眼中,小女兒露絲遺傳了他的小提琴天賦。因此,父親“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二女兒露絲身上。盡管安娜一直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和父愛,然而父愛之門卻從未向她打開。“無論何時,只要父親從安娜的房間走過,安娜都會望向父親。每當父親離開時,安娜就會望向房門。當安娜剛學會爬的時候,她跟著父親爬向父親的練琴房,然而她總是被父親拒之琴房門外”。[11]安娜只能聽見父親的琴聲,而永遠得不到父親的關注和溫暖。妹妹露絲出生以后,父親更是把精力全部傾注在妹妹露絲身上。起初,她還只是被父親拒之門外,而后則是父親和妹妹都將她排斥在外。因為安娜在成長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所以她仔細地收集了很多地方的圖片,并為從家里逃離出去做了多次準備。但是,當安娜長大,她開始懂得母親、父親過得并不如意,甚至很辛苦,安娜又選擇常常陪伴在母親的身邊。在父母去世后,安娜放棄了原本打算把父母的老房子賣掉的想法,并選擇重新裝修并住進去。最后,安娜徹底地回歸到能給她帶來依戀感的家,安娜與父親田和母親敏的父母與子女關系,也完成了由背離到依戀的轉向。

可以說,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在發掘家庭關系由“背離”到“依戀”的過程中,“同情”與“理解”起到橋梁作用。那么“同情”和“理解”又是如何發生的呢?霍夫曼認為,“移情是對他人的‘內在狀況’(包括神志、感觸、動機、思想等)的認知覺察?!盵12]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在展現中國家庭關系的英文作品中常常在敘說故事的同時,也關照父母的內心世界,這為子女“移情”的產生創造了先決條件。有了“移情”,便有了“我”在“你”中的重新認識,也便有了“理解”。依此邏輯,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的中國家庭關系空間呈現出了背離/批判到依戀/同情的雙向態勢。這也是在此問題上,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英文作品相較以往相似作品的獨特之處。

二、教育關系空間:分裂到“脫域”

教育關系是家庭關系與社會關系的重要紐帶,是諸多社會關系的中間環節。對教育關系的關注也是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在英文作品中的重頭戲。美國華裔新生代女作家不僅看到了中國和西方在“育人”這一教育本質上的相通,同時她們也著重關注了中西方在“育什么樣的人”和“怎樣育人”的問題上存在的差異:扎根于中國社會的教育關系,在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影響下追求“仁心善性”的君子圣人,西方則在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下追求“求真重實”的自由個性。伴隨著華裔群體地理上的位移,華裔群體不得不面臨教育關系“脫域”(disembeding)趨向。關于“脫域”的概念,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提出:“脫域意指社會關系從彼此互動的地域關聯中、從通過對不確定時間的無限穿越而被重構的關聯中‘脫離出來’?!盵13]吉登斯把“脫域”看作一種生產機制,并用“脫域”來詮釋現代時空轉換組合中社會關系的重構特征。而所謂教育關系“脫域”,是指根植于中國文化背景,融入中國社會之中的受教者與施教者關系、學校與社會的教育關系,因受到受教者社會流動和文化碰撞的影響,教育關系在物理空間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在文化空間上脫離了文化母體的滋養,而不斷中西融合化,這種現象,即為教育關系的脫域。落腳到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的英文作品中,這種教育關系的“脫域”表現為:一是中西教育理念符號的分裂到“脫域”;二是教育空間系統的割裂到“脫域”。

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的教育關系首先表現為中西教育理念符號的互抗互通。吉登斯認為“脫域”現象的產生有兩大機制,分別是象征符號(symbolic tokens)、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s)。[14]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的中西教育理念符號可以看作吉登斯“脫域”理論的象征符號,在教育關系中,中西教育理念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具有符號性意義的教育意象(image),是以其在教育過程中為受教者和施教者所接受和運用為根本。中西教育理念作為一種教育符號,融入到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筆下的教育意向中,常常表現出東風壓西風,或西風壓東風之態,即要么以西方教育理念代替中國教育理念,要么以中國教育理念對抗西方教育理念。這種對立導致的結果無疑是中西教育關系無法進行“脫域”融合,而直接呈現為分裂態勢。在《難忘》中,女作家張嵐就向讀者展現了以西方“他者”教育理念全方位代替中國“主體”教育理念的現象。作品中,“施教者”華裔明和妻子三三為了實現能將“受教育者”查爾斯教育成為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成功者,于是直接摒棄了一切與中國相關的教育載體和理念。然而,縱然明和三三力求美式教育,但是他們身上的中國父母特質卻沒有隨著束之高閣的物品而一起消失。這無疑導致中西教育理念的混亂。在這種混亂下,查爾斯的反叛證明了教育關系分裂的走向。事實上,如果施教者明和三三在美式教育時,如果能將美式教育理念與中國教育理念進行“脫域”融合,而非將不益因子摻雜其中,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系分裂則會被融合取代。劉愷悌在《東方女孩想浪漫》中同樣展現了中西方教育理念對立混亂下,一個受教者在教育上的破滅。在劉愷悌筆下,其中一個“施教者”是中國教育理念的代表,他希望把受教育者“我”培養成一個典型的東方式乖乖女。而另一個“施教者”則是美式教育理念的熱衷者,她希望把受教育者“我”培養成可以隨時能出風采的個性女孩。在這種中西教育理念的互抗下,“我”最終被“教育”成為了一個逛夜店、同性戀、吸毒的姑娘。這與“施教者”所期許的乖乖女和“美式成品”皆風馬牛不相及??梢钥吹?,無論是查爾斯還是“我”的教育崩塌,都是施教者在中西教育理念上對立混亂的結果。反之,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看來,華裔子女要想在教育上達到融合的理想狀態,應該從中西教育理念的二元對立中跳脫出來,吸取中西兩種教育理念的有益因子,摒棄兩者的不益因子,將二者進行跨時空、跨理念的“脫域”重構,從而拓展出教育關系融合的新機制。

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的教育關系其次表現為教育關系的空間割裂。教育關系由施教者與受教育者構成,施教者又涉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組成的教育空間系統。這一系統即是吉登斯“脫域”理論的“專家性”系統,因移民華裔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活動,同樣依賴一系列移民國家的“專業性”肯定,并從中獲得認可感和安全感。[15]依據“脫域”理論,在處理教育空間合力關系上,最理想的狀態是將家庭空間、學校空間、社會空間緊密地扣在一起形成合力,從而實現教育關系的空間“脫域”。然而,對于移民者來說,教育者面對的往往不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空間的合力,而是三個空間的割裂。張嵐在《饑餓》中展現了這一分裂。小提琴手田,不僅能說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也已經是大學的助教,然而,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不能很好地將移民華裔的家庭空間與社會空間進行連通。作品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敏和田一起去參加學校的演奏會,田演奏的很成功,演奏之后,同事們舉杯祝賀,但是“田”拒絕了同事們的敬酒并表示妻子敏已經很累了,所以急著要回家。當妻子問田為什么只想離開。田袒露心聲:“除了約翰,其他人并不是我的朋友,我只想回家。”[16]由于“田”對家庭空間的過于依戀,對社會空間的排斥而失去了大學教學的工作,而只能在餐廳洗碗維持生計。于是,他把自己破碎的夢寄予了擁有音樂天賦的小女兒露絲。露絲在家里接受了父親田設定的高強度訓練,小提琴技藝達到了不錯的水平。在一次演奏中,由于露絲發揮出色,田過往當助教的那所學??瓷狭寺督z,想將露絲收到學校里進一步培養。然而,“田”因自身對社會空間的排斥以及自己過往被辭退的經歷,他拒絕了學校要培養露絲的意愿,決意要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培養露絲。田的這一拒絕,瓦解了教育關系中所需要的家庭與學校、社會空間的協力。田對美國社會空間以及學??臻g的排斥,直接導致了露絲作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時得不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最終,露絲不堪忍受“施教者”父親的高壓訓練離家出走,過著流浪的生活。田也因為露絲的離去變得精神脆弱,直到病逝。在這里,無疑展現了教育空間的斷裂,導致了教育的悲劇。在作品《遺忘》中,受教育者查爾斯同樣因教育空間的割裂,導致了事與愿違的教育結局。在《美麗以北》中,陳怡艷塑造了一位成功的美國華裔,他的職業是一位高校教師。他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同樣忽視孩子的移民身份,無視受教育者所必需面對的社會空間。于是,在社會空間和教育空間呈現對立的境遇下,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也隨之走向對立。這些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教育關系由融合走向分裂,皆因“施教者”與“受教者”的教育空間斷裂所致。

總而言之,在美國華裔新生代女作家的筆下,教育關系由分裂向“脫域”現象的走勢明顯。

但同時也應看到的是,透過對華裔受教育者教育悲劇的書寫與反思,美國華裔新生代女作家致力于探求教育關系在移民的現實境遇中由分裂向“脫域”演變的理路,并試圖挖掘教育關系演變的內在邏輯,從而為教育關系的良性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在處理教育關系時,華裔受教育者要實現中西方教育關系“脫域”,理想的方法是從二者的關系中超脫出來,然后遴選二者的有益因子,剔除不利因子,進而進行跨時空、跨理念的“脫域”重構,最終形成華裔受教育教育關系新機制。這一新機制既能適應所處國家的教育空間體系,又能化解潛意識根植于大腦里的中國教育理念與所處國家的教育理念可能發生的沖突,實質是旨在將中西教育理念符號進行超脫地域、文化沖突、理念分歧,擇各自之“善”而融合。

三、“我”與“國”的關系空間:隔膜到貼合

在“我”與“國”(中國)關系的個體身份與文化認同的問題上,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與上一代或上兩代作家相比也有獨特之處。相比以往美國華裔作家更多的是傾向于審視中國文化、呈現一種隔膜的特征,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對中國呈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她們更執著回到中國找尋精神原鄉,這與新生代作家們的思辨性思維和文化底色的自信有著重要的關系。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不再僅僅滿足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這原始層面的三個命題,而是期盼更進一步從深層追問“我曾經是誰?”“我現在是誰?”“未來我想變成誰?!币虼耍搅嗣绹A裔新生代女性作家這里,我與“國”的關系空間呈現從隔膜到貼合的關系轉向,具體表現為: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

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我與“國”的關系首先表現為在返回原鄉的旅行凝視中建構的身份認同。何謂旅行凝視?“旅行凝視”(Tourist Gaze)學說最早可以追溯到雅克·拉康基于符號學提出的“鏡像理論”。[17]福柯又進一步從醫學領域的凝視角度,進一步闡釋了凝視的概念?!奥眯心暋痹诩s翰·厄里那里得到了成熟的界定。厄里認為,凝視存在于旅行體驗之中,是這一體驗中的根本視覺特性,其與文化實踐模式密切相關,它的構建源于符號的消費與收集。[18]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平等友好的對外關系,移民海外的華裔作家紛紛主動歸國重游。在歸國旅行過程中,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通過對承載著豐厚象征意義和中國文化記憶“符號”的旅行資源載體的“凝視”互動中,不斷領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厚重,于是原有的隔膜不斷被新的認知所“喚醒”。在凝視的鏡像喚醒下,她們對自身“本我”和“客我”進行了關聯,對“我是誰”和“我曾經是誰”進行了關聯,對“我從哪里來”有了相對深刻的認識,對“我現在是誰?”“我將未來是誰?”進行了思考。這種關聯中,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對我與“國”的關系進行了重新的解讀,對自身身份認同困境進行了探索和自我解答,并找回了自信和自我價值,從而完成自我的“身份認同”。身份的認同也就意味著在情感關系上走向了“貼合”。于是,在旅行的凝視中,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在我與“國”的關系上,完成了從隔膜到貼合的轉向。這里的旅行凝視內在邏輯圖,如圖1 所示。

圖1 美國華裔新生代女作家旅行凝視內在邏輯圖

記憶對身份建構及身份認同有著重要的作用,格羅塞指出:“一個人今日的身份很顯然來自于他昨日的經歷,以及它在一個人身體和意識中存留的痕跡。大大小小的我都是‘我’的建構成分。我的記憶由回憶構成,但不僅僅是回憶,它還包含了很多因素,吸收了我們稱為‘集體記憶’的東西”。[19]聚焦到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這里,考慮到新生代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都有移民空間變換的屬性,所以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的記憶無疑具備時空維度交錯性。記憶具有過去的時空交錯性,身份認同具有當下現實性,記憶對身份認同產生影響的邏輯在于過去,卻可以影響現在。當然也要看到記憶除了具有過去屬性,亦有將來屬性?;魻栒J為,“文化記憶屬于過去也同樣屬于未來?!盵20]因此,個體身份建構既要回溯過去,又要面向未來。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在梳理“我”與“國”關系中的身份建構時,采用了追溯“我從哪里來”的歷史記憶的方式。有了追溯精神原鄉的驅動,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筆下涌現出一批通過在旅行凝視中進行身份認同,進而探尋未來出路的華裔。黃錦蓮在《點心》中塑造的林賽,陳怡艷在《美麗之北》中塑造的特拉,這兩個人物皆是在中國旅行的凝視下完成了在我與“國”關系上從隔膜到貼合的轉向,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認同。在英文作品《點心》中,林賽是一個十足極端的美國華裔,她強調自己是美國人,甚至時常擔心白人會因自己的華人外表而誤會自己是華人。在與華人、白人共同乘坐公交車時,她會選擇和白人一起嫌棄和挑剔華人。這種對中國和對華人的極端化心理和行為在她陪同外祖母一起回到中國旅行之后,得到了轉變。當“林賽”親眼看到中國的文化遺址和現代文明,當她親耳聽到和用心感悟到中國故事后,她被中國文化的魅力所震懾。中國之旅,讓她接受了自己是華裔的事實,讓她找回了華裔的自信,也讓她去除了極端化的隔膜,最終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認同。

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我與“國”的關系還表現為在對中國的旅行凝視中生成的文化認同。在英文作品《美麗之北》中,特拉因華裔父親擁有優越的工作,所以在美國的物質生活很富足。盡管物質上富足,但是因為面對美國的主流身份認同危機,所以特拉精神上有些苦悶和混亂。一直想去旅行的特拉,終于獲得一次跟隨母親一起回中國旅行的機會。在旅行中,她們看到了一個經濟快速發展下的現代大國,看到了文化觀念和女性地位都得到根本性變化后的文明大國,領略了封建枷鎖解開后的幸福國度,她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輕松。當她們一起游覽故宮博物院,從正大門進入宮殿聽到解說:“古代的皇后只有在大婚時才能走正門”時,特拉的母親洛伊思對女兒感慨道:“是時候做出改變了?你不覺得嗎?”[21]這一句脫口而出的感慨,源于特拉的母親洛伊思在美國長期過著中國傳統思想對女性的禁錮的生活經歷。面對如今可以闊步走進的正門宮殿的現狀,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不敢想象的“我是誰?”“我曾經是誰?”“我未來要是誰?”的命題,剎那間便有了答案。這個答案在特拉的心中原本是“我現在是美國人”“我是來自封建思想嚴重落后國度的后裔,這是我的曾經”“我未來要是誰是個迷茫的命題”?,F在這些命題在特拉眼中則轉變為了:“我是美國華裔”“我曾經是眼前這個現代文明國度的后裔”“未來我是擁有兩種文化熏陶的人”。旅行中,故宮博物院宮殿正門所代表的已不是一個歷史建筑空間,而是一個承載中國女性被壓迫的枷鎖式的象征符號。特拉和母親洛伊思的凝視,將宮殿正門隱含的中國女性從被壓迫走上擺脫枷鎖的隱性內涵喚醒,并走到了舞臺的前臺。面對此刻真切地展現在她們視野下的新中國女性早已擺脫了被壓迫的局面,那些原本處在洛伊思和特拉內心隱性位置的“女性解放”瞬間被喚醒。當她們領悟到新中國女性的新氣息時,她們原本苦悶、壓抑的心情瞬間煙消云散,不由得感覺一身輕松。自此,她們找到了女性解放的出口和勇氣,找到了對中國正面形象的依據。在這一旅行凝視的過程中,她們轉變了對中國原有的封建落后、壓迫女性的塵封形象,現代文明的中國形象的展現,使得她們對中國的態度也由隔膜轉向了貼合。

總的來說,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英文作品從關系空間的視角對中國關系空間進行的想象,呈現出了與以往華裔女性作家作品不同的特點。與以往美國華裔作家作品相比,在家庭關系空間上,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從以往的單向否定態度轉向了“背離到依戀”的雙向理解;在教育關系空間上,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從以往的分裂或粗暴融合轉向探尋一種“脫域”的理想融合;在我與“國”的關系空間上,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從以往的隔膜轉向了貼合。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文學中的中國關系空間呈現這些新風貌,與新生代作家們的思辨性思維和文化底色的自信有著重要的關系,與中國的和平崛起密切相關。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美國華裔新生代女性作家以英文為語言載體的作品,無疑是以西方人為隱含讀者的。她們能在面向西方的作品中以思辨思維展現中國關系空間的新面貌,并展現自己對中國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對當今時代我們講好中國故事也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也有現實意義。

①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1974),Oxford:Blackwell,1991,p.31-33.

②Michel Foucault.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80,p.45.

③[法]皮埃爾·布迪厄:《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年版,第131 頁。

④[德]卡爾·曼海姆:《卡爾·曼海姆精粹》,徐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第57 頁。

⑤[法]羅貝爾·埃斯卡皮:《文學與社會學》,王美華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 年版,第20 頁。

⑥趙小琪:《臺灣新世代本土詩人的中國想象》,《廣東社會科學》2015 年第4 期。

⑦[11][16][17]Lang Samantha Chang. Inheritance,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4,p.52,p.31,p.32,p.22.

⑧⑨Mei Ng.Eating Chinese Food Naked,New York:Simon&Schuster,1998,p.11,p.36.

⑩Michael Slote.Moral Sentimentalism,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2004(7),p.63-71.

[12][美]馬丁·L·霍夫曼:《移情與道德發展:關愛和公正的內涵》,楊韶剛等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26 頁。

[13][14][15][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11 年版,第18 頁,第24 頁,第24 頁。

[18][英]約翰·厄里:《游客凝視》,楊慧等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89 頁。

[19][法]阿爾弗雷德·格羅塞:《身份認同的困境》,王鯤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年版,第33 頁。

[20][英]斯圖亞特·霍爾:《文化研究讀本: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羅鋼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211 頁。

[21]Justina Chen. North of Beautiful,New York:Hachette Book Group USA,2009,p.286.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大建設(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日韩色图区| 美女免费黄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性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99re经典视频在线|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人网站|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国产视频你懂得|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999在线免费视频| 久草视频一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6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无码黄色|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激情综合五月网|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18在线播放|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污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夜夜操国产| 999在线免费视频| 性欧美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久草网视频在线|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语少妇高潮|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