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麗
(榆林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1-2]。注漿材料是一種液體或固體混合物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凝固的物質,因其具有良好的堵水效果、凝固時間可控性、較高的膨脹性能和價格低廉等優點成為了建筑加固、地層孔隙填充的主要材料,目前在建筑施工、城市地下工程和隧道施工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3-8]。目前,注漿材料主要有水玻璃類注漿材料、丙烯酰胺類漿液、環氧樹脂類注漿材料和聚氨酯注漿材料[9-12]。近年來,有關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研究越來越多,原因是合成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原料多元醇較多,通過調整多元醇的種類和配比,不僅可以改變聚氨酯注漿材料的親水性或疏水性,還能夠根據施工要求調節注漿材料的固化時間,且聚氨酯注漿材料的適應條件較廣、注漿工藝較為簡單,這也成為了很多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應用材料[13-15]。納米材料因具有小尺寸效應和高比表面能,添加到注漿材料中對材料的孔結構和性能有著較大的影響,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注漿材料的孔結構均勻性,還能夠提高發泡速率和力學性能,成為了注漿材料改性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16-18]。李雅迪等以異氰酸酯和高親水性聚醚多元醇為原料,合成了納米SiO2增強親水性聚氨酯注漿材料固結體,研究了納米SiO2對親水性聚氨酯注漿材料固結體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原位生成的納米SiO2均勻地分散在聚氨酯中,與聚氨酯網絡以化學鍵方式結合,有效提高了固結體的力學性能,具有較高的實際堵水效率[19]。郭東明等制備了水玻璃-納米SiO2復合聚氨酯注漿材料,研究了納米SiO2、催化劑和水玻璃添加量對復合聚氨酯材料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納米SiO2對注漿材料的影響最大,當納米SiO2、催化劑和水玻璃的加量組合為2%,0.16%和12%時,制備出的注漿材料的壓縮強度最高可達15.427 MPa,堵水率在54.80%~68.44%之間,性能最佳[20]。本文選擇納米SiO2為填料,通過預聚體法制備了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分析了納米SiO2摻雜量對聚氨酯注漿材料性能的影響,力求制備出性能最優的聚氨酯注漿材料。
親水性聚醚480(工業級,上海東大化學有限公司);納米SiO2(尺寸35~50 nm,購買于南京保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甲苯二異氰酸酯(MDI,工業級,購買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基膦酸二甲酯(TDI-80,工業級,購買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旋轉黏度計(DV-Ⅱ型,美國Brookfield公司);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VERTEX 70型,北京波威科技有限公司);萬能試驗機(CMT-7000,濟南科盛試驗機設備有限公司);冷場掃描電子顯微鏡(日立SU8010,日立公司)。
預聚體法:將50 g的親水性聚醚480加入到500 mL的三口瓶中,在110 ℃、0.1MPa下進行除水2 h,隨后冷卻至室溫,加入8 g的TDI在水浴60 ℃下恒溫反應4 h后,加入35 g MDI,加熱至80 ℃反應2 h,將15 g阻燃劑甲基膦酸二甲酯加入上述溶液后攪拌均勻30 min出料,即得聚氨酯預聚體。按照預聚體不同質量分數(0,3%,6%,9%)稱取納米SiO2進行脫水干燥處理,將納米SiO2加入到預聚體中迅速攪拌并超聲波振動處理2 h保證納米粒子能夠均勻分布于預聚體中,隨后注入模具中成型即得不同摻雜量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
1.3.1 紅外光譜(FT-IR)
將制備的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烘干,用Spectrum-two 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帕金埃爾默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對試樣進行紅外光譜掃描。
1.3.2 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采用Sirion200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荷蘭PHILIPS公司)對樣品的斷面微觀形貌進行表征。
1.3.3 黏 度
利用DV-Ⅱ型旋轉黏度計對樣品的黏度進行測試,量取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10 mL,選取SC-34轉子,轉速為10 r/min,固定水浴鍋溫度為25 ℃,等到數值穩定后測量。
1.3.4 凝膠時間
按照JC/T 2041-2010 《聚氨酯灌漿材料》測定樣品的凝膠時間,測試時稱取預聚體15 g,然后與75 g的去離子水混合攪拌,表面開始出現拉絲現象視為凝膠化,該時間為凝膠時間。
1.3.5 保水性時間
將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預聚體和10倍體積的水混合,從加完水開始計時,測試完全凝膠固化的時間為保水性時間。
1.3.6 固含量
稱取剛制備好的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質量,記為m1(g),精確至0.001;隨后在110 ℃下保溫2 h后干燥冷卻至室溫,稱取質量,記為m2(g),
固含量P的計算如式(1)所示:
(1)
1.3.7 發泡率
稱取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20 g加入到500 mL燒杯中,初始體積記為V1(mL),加入150 mL水后攪拌15 s,等發泡結束后再加水至500 mL刻度線,記錄第二次加水體積為V2(mL),發泡率F(%)的計算如式(2)所示:
(2)
1.3.8 抗壓強度
按照GB/T 8813-2020 《硬質泡沫塑料壓縮性能的測定》對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抗壓強度進行測試,試樣尺寸為φ50 mm×50 mm的圓柱狀,給定加載速率為10 mm/min,將樣品形變量為50%時的測試值作為材料的抗壓強度,精確至0.001。
圖1為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FT-IR圖。從圖1可以看出,未摻雜納米SiO2的純聚氨酯材料在3 472 cm-1處出現的為氨基中N—H的特征吸收峰,在2 873 cm-1處出現的為CH2伸縮振動特征吸收峰,在2 277 cm-1處出現的為異氰酸酯基(NCO)的特征吸收峰,在1 714 cm-1處出現的為NH-C=O中C=O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在1 108 cm-1處出現的為C-O-C的特征吸收峰,在1 002 cm-1處出現的為NHCO的特征吸收峰,在988 cm-1處出現的為C-O的特征吸收峰。摻雜0.6%(質量分數)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除了具有以上聚氨酯材料所有的吸收峰外,在1 714 cm-1處NCO基的吸收峰強度出現了降低,這是因為納米SiO2表面豐富的羥基基團和NCO基團發生了反應,降低了NCO基團吸收峰的強度,且在813和810 cm-1處出現了Si-O-C的吸收峰,說明納米SiO2的摻雜會與聚氨酯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鍵合。
圖2為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SEM圖。從圖2(a)可以看出,未摻雜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孔結構不規整,孔徑大小分布不均勻,存在明顯的孔破損現象。從圖2(b)可以看出,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3%(質量分數)時,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孔破損現象減少,完整性得到改善。從圖2(c)可以看出,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孔破損最少,孔徑分布最為均勻,結構完整性最好。從圖2(d)可以看出,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9%(質量分數)時,聚氨酯注漿材料中部分氣孔尺寸變大,且局部出現了氣孔破損。由此可知,摻雜0.6%(質量分數)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形貌結構最佳。

圖2 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FT-IR圖
圖3為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黏度和固含量測試結果。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黏度先升高后降低,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黏度達到了最大值1545.2 mPa·s,相比未摻雜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提高了167.43%。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固含量持續增大,這是因為納米SiO2的鍵能較大,熔點和沸點較高,摻雜到聚氨酯注漿材料中后幾乎不揮發,導致納米SiO2的摻雜量越大注漿材料的固含量就越大。

圖3 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黏度和固含量
圖4為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測試結果。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均先減小后輕微增加。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達到最短,分別為115和127 s;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增加到0.9%(質量分數)時,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均出現了輕微增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為納米SiO2表面具有豐富的羥基和其他官能團,羥基會與異氰酸酯基團發生反應,從而提高了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相容性;另一方面,納米SiO2摻雜后能夠在注漿材料中形成網絡狀結構,提高了聚氨酯材料的致密性,且納米SiO2與聚氨酯材料之間存在化學鍵合,從而改善了聚氨酯注漿材料的保水性,縮短了凝膠時間。

圖4 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
圖5為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發泡率和抗壓強度測試結果。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發泡率和抗壓強度均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發泡率和抗壓強度達到了最大值,分別為1164.3%和0.118 MPa,相比未摻雜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發泡率提高了210.8%,抗壓強度提高了57.33%;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增加到0.9%(質量分數)時,發泡率和抗壓強度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小。發泡率增大的原因為納米SiO2的尺寸較小、表面能較大,具有明顯的納米效應,表面能夠有效吸附氣體,當摻雜到聚氨酯注漿材料中后,相當于新增了很多小尺寸的形核點,適量的納米粒子摻雜能夠均勻分布在注漿材料中,從而提高了發泡率。抗壓強度增大的原因為納米SiO2表面具有豐富的羥基及其他官能團,摻雜到聚氨酯注漿材料中后羥基基團能與NCO基團發生交聯反應,形成一種共價鍵和氫鍵連接的界面網格結構,且納米SiO2的摻雜還能在注漿材料中充當“交聯點”的作用,有效增強了注漿材料之間的結合力,從而改善了注漿材料的力學性能,而當納米SiO2摻雜量過多時,納米粒子會發生團聚,粒子的表面效應減弱,聚氨酯基體與納米粒子之間的相容性變差,導致力學性能降低。

圖5 納米SiO2增強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發泡率和抗壓強度
(1)FT-IR分析表明,納米SiO2表面的羥基基團和NCO基團發生了反應,降低了NCO基團吸收峰的強度,形成鍵合,出現了Si-O-C的吸收峰。SEM分析可知,未摻雜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孔結構不規整,存在孔破損現象, 納米SiO2的摻雜改善了注漿材料的完整性,孔徑分布變均勻。
(2)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黏度先升高后降低,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黏度達到了最大值1 545.2 mPa·s。由于納米SiO2在聚氨酯注漿材料中幾乎不揮發,使得固含量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而持續增大。
(3)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均先減小后增大,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凝膠時間和保水性時間達到最小值,分別為115和127 s。這是因為納米SiO2表面具有豐富的羥基,摻雜到聚氨酯注漿材料中后羥基會與異氰酸酯基團發生反應,在材料中形成網絡狀結構,提高了聚氨酯注漿材料的致密性,從而改善了注漿材料的保水性,縮短了凝膠時間。
(4)隨著納米SiO2摻雜量的增加,聚氨酯注漿材料的發泡率和抗壓強度均先升高后降低,當納米SiO2的摻雜量為0.6%(質量分數)時,發泡率和抗壓強度達到了最大值,分別為1164.3%和0.118 MPa。這是因為納米SiO2具有小尺寸效應和大的表面能,摻雜到聚氨酯注漿材料中后,增加了形核點,提高了發泡率;其次,納米SiO2的羥基基團與NCO基團發生交聯反應,形成的網格結構增強了結合力,從而提高了聚氨酯注漿材料的力學性能。綜合可知,摻雜0.6%(質量分數)納米SiO2的聚氨酯注漿材料各項性能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