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韻
(廣西二輕技師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的通知》(教材〔2020〕2號)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習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中職語文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任務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關鍵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接受人類進步文化,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中職語文教育必須為畢業生就業成才和終生學習創造條件。”
我校的語文教學方式一直比較單一,存在實用性不足、學生興趣點分散、課堂缺乏開放度和互動性等問題。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在對語文教學進行改革與研究后,計劃在全校2020級學生中普遍開展基于“六步法”的語文教學活動。因此,本次調查深入2020級學生群體中開展調查,據此客觀的評價“六步法”在語文教學中能夠產生的效果,為進一步進行課題研究奠定基礎。
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我校18、19、20級的學生,其中20級學生達831人,18級與19級學生共404人,男女比例為6:4,來自我校五個系部(圖1)。

圖1 參與調查學生系部分布情況
首先,通過查閱已有的相關研究,發現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不大;在加強專業教學的壓力下,重技能培養、輕文化素質的思想不斷泛濫,學生對文化課興趣降低,學生厭學現象時有發生;學生的基礎較薄弱,課堂注意力難以集中。
其次,向我校18、19、20級的學生廣泛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喜歡的學習模式,對目前語文課堂的感受等,并對調查結果進行量化統計。
我校學生絕大部分來源于農村,視野較城市中的學生相比更狹窄一些,課外閱讀量也更少一些。同時,我校學生語文基礎較為薄弱,表現為拼音掌握不扎實、經常寫錯別字、常見成語及短語不會使用、閱讀理解較差,雖然小部分學生日常交流中口齒伶俐,但有目的的表達能力比較欠缺,同時理解他人的能力也比較弱,寫作能力也比較差,如圖2(P210)所示。

圖2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我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溝通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相關能力的關鍵詞出現頻次也較高。課題組成員多次進行下企業實踐時,所觀察、交流得出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的重點能力也是溝通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務。而“六步法”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這一能力。
值得慶幸的是,現階段的學生也愈發注意到自己身上的欠缺,也希望通過語文課程實現自身的提升。排在前三位的是希望掌握文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圖3)。

圖3 學生希望通過語文課程獲得的能力
學生能主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希望得到提升,這對語文教學的改革是非常有利的。學生對新的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能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從而實現自己能力的提升。
六步法教學是德國的職業院校和企業在培訓中使用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培訓學員行動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六步法”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占到76.84%。我校于2012年起開始在專業課堂中推行“六步法”一體化教學,截至目前已經有一定的成效,學生也習慣并喜愛這種學習方式,這對推動語文課堂的改革起到的積極作用。
在具體操作中,課題組從每篇課文中提取一個學習任務,以學習任務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和語文能力,同時,在任務實施和展示的過程中,著重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和溝通理解能力。
以《語文(下冊)》第一課《雨中登泰山》為例。這是一篇游記,作者通過對游覽泰山的記敘,表達了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最終得賞美景的精神。學習這篇文章,學生應能掌握“移步換景”等寫景手法,通過文字感受泰山美景,并理解作者迎難而上的精神。在教學設計時,一是學生沒有去過泰山,無法感受泰山的拔地通天之勢;二是課文篇幅較長,游覽路線曲折,又有較多的引用,學生讀起來較為困難。針對這些問題,課題組在為本篇課文設計了“我眼中的泰山景觀”學習任務,任務要求學生首先繪制作者游覽的路線圖,理清課文路線;然后每組選擇作者所描寫的一個景點,通過資料查閱,收集符合作者文字描寫的照片、提取課文中該部分的文字描寫并加以簡單分析、搜尋該景點的來源、歷史背景及趣味傳說,最后,將以上所有內容制作成PPT,在班級內進行匯報。學生在資料查閱、制作PPT、匯報的過程中,不僅讀懂了課文,掌握了相關語文基礎知識,還通過圖片視頻等影視資料感受到泰山的巍峨,有利于理解作者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在最后的匯報中,更是鍛煉了表達能力。

圖4 學生認為“六步法”教學是否有效
任務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也充滿了興趣。主動得到和被動獲得,前者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自主學習和填鴨學習,前者讓人學習時的愉悅性更強。學生有所得,也更加認可“六步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線上線下”教學是以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為依托,利用在線教學平臺、智慧教學輔助工具,在學校課程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有機地將網絡課程教學(線上)與傳統課堂教學(線下)相結合起來的課程。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網絡云平臺學習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已經成為教育領域實踐探索的熱點。

圖5 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
在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當下,5G時代已經到來。當代的學生是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他們更喜歡,也更善于借助手機進行生活與學習。因此,利用好手機這一工具,讓學生學會并習慣用手機進行信息檢索、自主學習,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發揮手機優勢的一面,讓學生更加健康的學習與生活。
課題組借助學習通平臺,在平臺上發布預習任務和課后拓展任務,將語文課程延伸到課前與課后。這一改變得到了學生的認可,85.43%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平臺是否有助于學習,學生的作業完成度有顯著提高,效率也有所提升。
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
結合本次調查結果,在研究后期,課題組應在以下幾個方向進行重點研究:
語文課程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應十分注意課程思政的建設。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用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應讓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發展健康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在設計學習任務時,密切聯系現實社會生活和地方產業,注意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加強課堂訓練和課后實踐,為學生專業培養服務,應更多地結合職業能力需求,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將語文應用能力運用到本專業中去,讓語文課程能成為專業培養的有利基礎。
在“六步法”的運用中,應更多地注重結合課文本身。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聯系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強化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語文運用能力,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目前對于《語文》課程的任務提取,有部分比較生硬,為了任務而做任務,后期應該更加柔和的與語文課程本身進行銜接,讓學習任務真正為課程服務,讓學習任務真正實現教學的目標,達到教學的效果。
目前,語文線上課程尚未建設完全。課題組成員僅是嘗試性地在課前課中課后借助學習通這一軟件進行線上教學,但僅僅如此就已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喜愛。在接下來的課題研究中,課題組應建立完整的線上課程,真正將語文延展到課前與課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