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秋晨
畫壇巨匠朱屺瞻以雄渾、沉重、勁健的大寫意文人畫著稱于世。尤其是他的大寫意文人畫因汲取了西畫的藝術精華,往往以團塊取代傳統皴法,時見油畫的筆觸意味,加之其又高壽,耄耋之年仍能畫藝精進,故而成就了他在現當代中國畫壇的崇高地位。他的中國畫作品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得益于其幼年扎實的國畫功底,另一方面與其中年時期兩次東渡日本學習油畫的經歷密不可分。朱屺瞻留學日本期間,正是日本現代主義創作風格方興未艾之時,這種西風東漸的畫法不僅在日本引起畫壇革命,同樣在中國現代美術發展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20世紀20年代中期,曾經到日本接受教育的美術家,無一例外都擔負著中國美術教育的重任,朱屺瞻自不例外,他生前歷任上海藝術??茖W校教授、西畫系研究所主任的履歷便是最好的證明。因此本文有必要對其油畫研習歷程及審美特質進行簡要闡述。
朱屺瞻,1892年出生于江蘇太倉一個富商之家。他是一位融匯中西、貫通古今的藝術大家,歷經半生坎坷,卻從未停止在藝道上的追求與探索。他早期專攻油畫創作,是我國20世紀早期洋畫運動的參與者之一。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油畫作品,如《春寒》《近晚》《靜物》等,但因時代變故,早期油畫作品悉數被毀,已無留存,我們只能通過一些當年雜志上所刊載的作品圖錄及文獻資料來領略其繪畫風格。20世紀40年代,已然花甲之年的朱屺瞻被中國畫的東方神韻所吸引,開始熱衷于中國畫創作,并自喻為“心靈還鄉”,提出“中西畫法匯合互補的主張”。他為人率真、坦蕩自然,正如他生前常說的一句話“做事要顧人,畫圖要從己”,不論西畫還是中國畫,他都忠于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追求自身的情感表達,致力創新,不依托其他門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風格。中國著名美術活動家華君武先生曾評價朱屺瞻的作品“精力彌滿、筆力逾雄、氣勢逾壯”,可謂恰如其分。不過,中國畫壇主要關注的是朱屺瞻的中國畫作品,卻往往忽視其早期的油畫創作,使得這位藝術大家早期油畫作品的歷史意義隨著時間流逝、時代變遷而淡化,淹沒于歷史塵埃中,少有人提起,甚至被世人遺忘。鑒于此,筆者擬從朱屺瞻早期油畫創作入手,探尋其創作風貌,展示其在西式油畫與東方神韻之間如何融會貫通,西為中用。
1912年,朱屺瞻進入上海美專學習西洋畫,自此與西畫結緣,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油畫創作。1918年,經汪亞塵引薦,朱屺瞻赴日本川端美術學校進修,跟隨藤島武二鉆研印象派西畫作品,并深受藤島武二藝術理念的影響,主張將寫實主義畫風融入印象主義繪畫中。時值日本大肆流行歐洲印象派畫風,這種既熱衷于描繪大自然中的光色變化,注重對景色“瞬間印象”的整體把握,又有西方傳統寫實的繪畫風格深深吸引著朱屺瞻。在日期間,朱屺瞻大量接觸西方現代派藝術,并極度癡迷于梵高、塞尚、馬蒂斯等現代派大師的繪畫作品,深入研究、仔細分析了他們的繪畫理論,尤其是馬蒂斯關于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