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 世紀70 年代《寂靜的春天》在中國的譯介
——紀念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出版60 周年

2022-09-08 06:15:14梁志平
鄱陽湖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環境

⊙梁志平

若論及現代環境保護思想的普及與發展,絕對離不開《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它是由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科普作家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在1962 年出版的。①Rachel Carson, Silent Spr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ress,1962.該書被稱為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的里程碑,對中國環境保護事業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1979 年全書翻譯出版②萊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呂瑞蘭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年。當時將Rachel Carson 譯為“萊切爾·卡遜”。至2018 年,先后有10 余人進行過翻譯,出版24次。③孟家貝:《〈寂靜的春天〉在中國大陸的出版歷程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年,第9 頁。

眾所周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時代背景的影響,環境污染造成嚴重的社會“公害”,被視為“資本主義制度產物,是資本主義制度之害,是資本主義制度腐朽沒落的象征”,④上海工業鍋爐廠研究所:《工業鍋爐消煙除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年,“前言”;上海市衛生防疫站:《環境保護檢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年,“前言”。“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只要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切實重視環境保護,并且發動群眾,采取有力措施,是能夠防止環境污染的,即使出現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⑤張書義編寫:《環境保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6 年,“前言”。《寂靜的春天》作為一本介紹濫用滴滴涕(DDT)帶來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在20 世紀70 年代是如何在中國譯介的,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1997 年,呂瑞蘭、李長生在修訂出版《寂靜的春天》時,對1972—1977 年的翻譯情況進行了一定的說明,但是語焉不詳。①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譯序”,第1 頁。學界則鮮有考訂,莫衷一是。劉晶據1997 年呂瑞蘭、李長生《寂靜的春天》修訂出版時的“譯序”指出,1972 年該書在翻譯。②劉晶:《生態翻譯理論視角下的〈寂靜的春天〉漢譯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年,第31 頁。唐敏、孟家貝均認為《寂靜的春天》在中國介紹傳播的第一人是黃瑞綸,因為1973 年黃瑞綸的《農藥殘留的控制與舊農藥的取代》一文中③黃瑞綸:《農藥殘留的控制與舊農藥的取代》,《農藥》1973 年第3 期。“第一次”出現了對《寂靜的春天》的討論。④唐敏:《〈寂靜的春天〉在中國的接受研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年,第11 頁(唐敏誤將“黃瑞綸”寫成“黃瑞倫”);孟家貝:《〈寂靜的春天〉在中國大陸的出版歷程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年,第9 頁。劉茜、李清平則認為《寂靜的春天》于1979 年首次譯入中國。⑤劉茜、李清平:《〈寂靜的春天〉在中國的譯介——兼論翻譯學與社會學的界面研究潛勢》,《中國翻譯》2018 年第2 期。筆者認為劉晶、唐敏、孟家貝、劉茜和李清平等人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為此通過爬梳史料,對20 世紀70 年代《寂靜的春天》在中國的譯介傳播過程進行考訂。

一、呂瑞蘭翻譯《寂靜的春天》考

1979 年6 月,《寂靜的春天》的中文譯本首次在中國出版發行,譯者呂瑞蘭女士在“譯者的話”中寫下這樣一句感謝的話:

在許多同志和科學出版社的鼓勵、幫助下,《寂靜的春天》終于全部譯完出版了。希望這本書在幫助我國讀者了解有關環境科學知識方面能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⑥萊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呂瑞蘭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年,“譯者的話”,第ii 頁。

具體得到哪些人及其什么樣的鼓勵與幫助,呂瑞蘭當時沒有詳細說明。1997 年,《寂靜的春天》修訂再版時,譯者變成了呂瑞蘭和李長生,同時在“譯序”中對20 世紀70 年代翻譯該書的情況進行了說明:

《寂靜的春天》于1972~1977 年間陸續譯為中文,開首的幾章曾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環境地質與健康》⑦此處原文標點符號為雙引號,應為書名號。——編者注上登載過,全書于1979 年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⑧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呂瑞蘭、李長生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譯序”,第1 頁。

如此看來,早在1972 年呂瑞蘭已經在翻譯《寂靜的春天》,但她沒有進一步說明她為何要翻譯該書,為何會登載在《環境地質與健康》刊物上。此外還有一個新的疑問:為何1997 年修訂出版時增加了一位譯者李長生?

正如呂瑞蘭所言,《寂靜的春天》能夠在1979年翻譯出版要感謝科學出版社。該書的責任編輯張錫聲先生回憶了該書翻譯出版的背景與過程:

1971 年,我在干校已勞動了兩年多時間,有一天干校辦公室突然通知我與其他三人(原屬國家科委)調回北京,到科學出版社工作……到科學出版社報到后沒幾天,出版社的領導告知我前些時候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保護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目前是最好的宣傳時機,要盡快組織編寫一些環保方面的書籍,想將有關環保方面的工作交由我去完成。此后我涉獵了這一新興的領域,努力學習,了解國內外環境保護的新動向及環境科學各學科的理論與觀念,經過幾年的努力編輯出版了多種環保類的書籍……。

在一次專業環保會議上,我認識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員,他告訴我,他們正在翻譯一本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的關于環境保護的科普著作——《寂靜的春天》,已將有關章節的翻譯稿在他們的學術刊物《環境地質與健康》上發表。我在以往從事環保工作中知悉這是一本有著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的環保科普書,可以作為我國的環保普及指導圖書。因其涉及一些政治敏感問題,我向領導做了詳細的匯報,并談了以及自己對這本書的想法,在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指示后,我迅速著手與譯者聯系,盡快編輯出版此圖書。①張錫聲:《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寂靜的春天〉》,科學出版社編:《科學出版60 年:1954—20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年,第347 頁。

張錫聲先生的表述與呂瑞蘭、李長生的譯序可以互相印證,他們均指出在20 世紀70 年代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已經翻譯了該書的部分章節,并發表在《環境地質與健康》上。同時,張錫聲先生還詳細說明了《寂靜的春天》翻譯出版的社會背景,以及他作為責任編輯的組織推動之功。

確實,《寂靜的春天》一書在那個年代能夠翻譯出版,離不開張錫聲先生作為編輯的貢獻。不過,張錫聲先生沒有說明“一次專業環保會議”召開的具體年份,以及會上認識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員的姓名。而結合他1971 年調回科學出版社時談到“我在以往從事環保工作中知悉這是一本有著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的環保科普書,可以作為我國的環保普及指導圖書”,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在1971 年就有翻譯出版該書的想法。產生這個誤解的原因,是張錫聲先生沒有把相關時間寫清楚。張先生在文中提到“到科學出版社報到后沒幾天,出版社的領導告知我前些時候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眾所周知,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是在1973 年8 月5—20 日召開的。這表明張錫聲先生真正調回科學出版社應該是在1973年,而不是1971 年,他接到科學出版社組織編寫一些環保方面書籍的任務的時間不會早于1973 年8月,他知悉《寂靜的春天》一書的時間也應該不會早于這個時間。同時,張錫聲先生“在一次專業環保會議上”才知道《寂靜的春天》部分章節已經被翻譯成中文發表在《環境地質與健康》上,結合《寂靜的春天》譯稿首次刊載的時間是1974 年,②萊克爾·卡遜:《寂靜的春天》(連載),呂瑞蘭譯,《環境地質與健康》1974 年第1 期。所謂“一次專業環保會議”召開的時間也不會早于1974 年,他知悉該書正在由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翻譯的時間也不會早于這個時間。

綜合呂瑞蘭、李長生、張錫聲三人的記載,大體可知《寂靜的春天》一書在1979 年翻譯出版的基本情況,但還是有種種疑問:20 世紀70 年代初是誰將《寂靜的春天》這本具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著作引入中國?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哪位同志在組織翻譯該書,為何會刊載《環境地質與健康》上?1997 年修訂再版時為何會增加一位譯者李長生?要回答這些問題,其實都離不開劉東生先生,下文試作分析考證。

二、地學界劉東生與《寂靜的春天》的譯介

劉東生先生一直十分重視翻譯外國的科技文獻,以便掌握學科在世界的發展動態。③李亞舒:《科技翻譯有長久的生命力——訪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教授》,《中國科技翻譯》1991 年第2 期。據劉東生之子劉強編訂的《劉東生年譜》記載,可知1971 年劉東生已經在研讀《寂靜的春天》:

(1971 年)開始醞釀環境地質與地質醫學等新興學科。研讀美國作家Rachel Carson 1962 年出版的暢銷書關于環境保護與污染名著Silent Spring《寂靜的春天》安排建議翻譯。①《劉東生年譜》,劉強主編:《黃土魂·龍骨情:紀念劉東生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胡長康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第455 頁。1972 年,劉東生已經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了《寂靜的春天》:

美國女作家卡遜(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的發表,揭露了環境污染使許多鳥類絕跡的事實,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環境的問題不僅是一時的污染,而是使環境遭受破壞,往往無法恢復的問題。環境問題的長遠意義更進一步引起了廣泛的注意。②劉東生:《環境地質學的出現(國外環境地質與健康研究簡介)》,《環境地質與健康》1972 年第4 期。

在劉東生的安排建議下,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輯的內部刊物《環境地質與健康》,自1974 年第1 期(總第7 期)起開始連載被翻譯成中文的《寂靜的春天》。如表1 所示,譯者有三人,除了呂瑞蘭之外,還有高萬鈞和李瑞蘭。呂瑞蘭是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成員,也是克山病研究隊隊員。③李長生:《為環境科學吶喊的日子》,劉強主編:《黃土魂·龍骨情:紀念劉東生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胡長康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第286 頁。呂瑞蘭與劉東生先生有合作翻譯的經歷,如《有毒元素在環境中的生物循環》一文由呂瑞蘭翻譯、劉東生校訂。④I.M.渥特:《有毒元素在環境中的生物循環》,呂瑞蘭譯,劉東生校,《環境地質與健康》1975 年第2 期。這也說明劉東生先生指導了呂瑞美的翻譯工作。

表1 1974 年、1975 年《環境地質與健康》刊載《寂靜的春天》翻譯情況

高萬鈞系西安外國語學院(現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教師,⑤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呂瑞蘭、李長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年,“譯者后記”(感謝程森博士提供相關信息)。1970 年代曾參與《英漢縮略語詞典》的編寫。⑥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編:《英漢縮略語詞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 年。

比較麻煩的是譯者李瑞蘭,⑦萊克爾·卡遜:《寂靜的春天》(續四),李瑞蘭譯,《環境地質與健康》1975 年第2 期。為何不是呂瑞蘭?是印刷錯誤還是當時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確有其人。其實,這不是印刷錯誤。前文已述,《環境地質與健康》同期刊登了呂瑞蘭與劉東生先生合作翻譯的另外一篇文章,不大可能把名字弄錯。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也沒有李瑞蘭這個人。李瑞蘭是李長生與呂瑞蘭的聯合署名,他倆同在一個單位工作,還是一對學術伉儷,后來一起移居美國。⑧湯鴻霄:《湯鴻霄自傳:環境水質學術求索60 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年,第134—135 頁。

李長生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1964 級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礦床地球化學,導師為涂光熾院士,畢業后留所。①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著:《艱苦創業 鑄就輝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建所40 周年(1966—2006)》,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年,第179 頁。李長生在學術研究方面非常突出,劉東生先生在口述史中多次夸他聰明、能干。②劉東生口述、張佳靜整理:《黃土情緣:劉東生口述自傳》,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221—224 頁。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建所40 周年的紀念文集也特別提到了李長生在環境地質學研究上的貢獻。③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著:《艱苦創業 鑄就輝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建所40 周年(1966—2006)》,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年,第155 頁。移居美國后,李長生執教于新罕布什爾大學。④李長生:《為環境科學吶喊的日子》,劉強主編:《黃土魂·龍骨情:紀念劉東生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胡長康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第284 頁。李長生和呂瑞美是夫妻兼同事,在呂瑞蘭翻譯《寂靜的春天》一書的過程中,李長生起到了學術把關的作用。故,1997 年修訂再版時,譯者變成了呂瑞蘭、李長生,同時譯序的寫作地點標注為“新罕布什爾州立大學”。⑤應為“新罕布什爾大學”。

《環境地質與健康》每期印出后,幾百份“無償地寄發給中國科學院各位領導、有關研究所、中共中央北方地方病辦公室、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地方病病區省市的革命委員會、著名大學地質地理系、知名科學院和國家領導人”。⑥李長生:《為環境科學吶喊的日子》,劉強主編:《黃土魂·龍骨情:紀念劉東生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胡長康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第285—286 頁。不過,《環境地質與健康》畢竟是內部發行,雖然劉東生先生將《環境地質與健康》免費寄送,但主要限于相關領導和領域,傳播的范圍還是比較有限,農藥學界似乎并不知情。

三、劉東生譯介《寂靜的春天》的原因

通過上節分析可知,20 世紀70 年代,劉東生先生對《寂靜的春天》一書在中國譯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這又產生了一些疑問:從事黃土研究的劉東生為何關注《寂靜的春天》,該書的中文翻譯為何連載在《環境地質與健康》上?這其實源于當時的“三線建設”。

在備戰思維的指導下,1966 年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后,開始做全國地方病調查,當時主要調查克山病。在開展黃土地區的地方病研究時,需要一位研究黃土的老同志來參加,為此領隊陳明揚找到了劉東生先生。借這個機會,1968 年劉東生調到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⑦劉東生口述、張佳靜整理:《黃土情緣:劉東生口述自傳》,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216 頁。由此開始關注地質環境與健康的關系。

1971 年,劉東生自己動手創辦國內最早的環境科學刊物《環境地質與健康》。從1972 年至1977年,該刊共出版11 期,⑧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著:《艱苦創業 鑄就輝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建所40 周年(1966—2006)》,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年,第38、154 頁。該書稱“1972—1975 年”共出11 期,誤;實際上,1972 年出1—4 期,1973 年出5、6 期,1974 年出7、8 期,1975 年出9、10 期,1976 年未出,1977 年出第11 期。關注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報道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在探索各種地方病的水土病因,以及防治地方病方面的經驗;二是及時交流專業工作人員在環境與人類、動物、植物健康關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想法和資料;三是編譯國外有關資料,介紹環境地質與健康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以供參考。⑨參見《環境地質與健康》1971 年第1 期“前言”。

作為當時克山病調查隊隊長,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李長生先生見證了《環境地質與健康》期刊創辦的過程:

在1970~1972 年漫長的野外考察期間……劉先生隨身帶來了從所圖書館借出的Nature和Science,他看到重要之處,就翻譯給我們。當得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成立一個環境科學研究所時,我們都很興奮,仿佛我們自己也有希望了。在野外的所有隊員,洪業湯、程鴻德、李士榮、梁琴、余志成、姚再永、黃榮貴等都熱切加入這一關系我們未來命運的討論。通過許多晝夜的集體構思,劉先生親自執筆寫下長文《環境地質學的出現》,綜述了國外環境科學的發展,隱喻中國環境研究的必然出現。在討論中,我們決定出版一個刊物,為中國的環境研究吶喊。在商量刊物名字時,大家覺得要有“環境”二字;劉先生說國外已使用“環境地質”這一學科名字。大家決定用“環境地質與健康”來命名我們的刊物。于是,中國的第一份環境科學刊物就在北大荒的這間木屋里孕育成熟了。朱梅年在貴陽地面人很熟,他四處聯系,為出版立下了汗馬功勞。1971 年秋,第一期《環境地質與健康》在貴陽印刷廠印出來了,淺綠色的封面表達著我們對環境的關懷。①李長生:《為環境科學吶喊的日子》,劉強主編:《黃土魂·龍骨情:紀念劉東生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胡長康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第285 頁。

劉東生能夠創辦《環境與健康》和《環境地質與健康》期刊,離不開他當時正在進行的克山病調研,以及他隨時關注國外環境科學的動態,此外還有歷史原因與契機。

20 世紀70 年代初,中國部分地區的環境狀況已經日益惡化,一些工業集中地區環境污染嚴重,直接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那時兩件有關環境污染的大事引起了周總理的關注:一是大連海灣發生嚴重污染,昔日蔚藍的海水變成一片黑色,5000 多畝貝類灘因工業污染而荒廢;二是北京的市民反映市場上出售的淡水魚有異味,經查明是官廳水庫水質污染造成的。此時,周總理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環境問題的緊迫性。1970 年12 月,周總理在接見來訪的日本社會黨前委員長淺沼稻次郎的夫人淺沼享子一行時,了解到隨行的淺沼享子的女婿中野紀邦是電視臺一位專門報道“公害”問題的記者,他馬上要求國家計委組織各方面人員和有關專家參加座談會,邀請日本公害專家講課,會后還關切地詢問會議效果。②徐耀中、周定舫:《讓祖國的天常蘭(藍)水常清——記周總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懷》,《環境保護》1978 年第2 期;曲格平、彭近新主編:《環境覺醒:人類環境會議和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年,第473、487 頁。

日本公害專家的授課促使劉東生先生提出了“環境地質學”。當時克山病研究隊隊員李士榮參加了座談會,③李士榮原系中國科學院第四紀研究室成員。1968 年后第四紀研究室組建制被取消,與克山病研究隊合并成一個連。參見李長生:《為環境科學吶喊的日子》,劉強主編:《黃土魂·龍骨情:紀念劉東生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胡長康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年,第284 頁。1971 年春節從北京回來路過克山縣,他帶回了一份非正式的打印稿給大家傳閱。劉東生等反復仔細閱讀了李士榮帶回的報告稿,越看越感覺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由于克山病研究也與環境問題有關,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總理的重視,將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看完日本專家的報告,劉東生根據幾年工作調查和前期收集的資料撰寫了《環境地質學的出現》一文,刊登在《環境地質與健康》1972 年第4 期上。④劉東生口述、張佳靜整理:《黃土情緣:劉東生口述自傳》,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222、223 頁(該書將“李士榮”誤寫為“李世榮”);潘云唐:《劉東生傳》,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年,第138、139 頁。

與中央大方向一致,再加上劉東生先生的科學敏感性,1971 年秋在劉東生的主導下,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創辦《環境地質與健康》期刊,內部發行,正式推出時間為1972 年。后來許多人議論起《環境地質與健康》在中國的出現,都說它的意義與其說在于首次建立了“環境地質學”和“環境地球化學”的概念,不如說它更像一聲春雷,猶如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在《寂靜的春天》里一聲呼喚的“中國版”。①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著:《艱苦創業 鑄就輝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建所40 周年(1966—2006)》,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年,第154 頁。如此一來,劉東生安排翻譯《寂靜的春天》可謂水到渠成。

四、農藥學界對《寂靜的春天》的譯介

是故,前文唐敏、孟家貝兩位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黃瑞綸并不是《寂靜的春天》在中國傳播介紹的第一人,《寂靜的春天》在中國的譯介要遠早于1973 年。不過,黃瑞綸作為中國著名的農業化學家、農藥科學的先驅者之一,他在中國最早注意到農藥對環境的影響,并開創了農藥殘留問題的研究,特別是DDT 殘留問題。

黃瑞綸1933 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攻讀的是農業化學和有機分析化學專業,對殺蟲、殺菌藥劑的研究最感興趣。張連輝認為黃瑞綸于1956 年便開始關注到DDT 殘留問題。②張連輝:《“對子孫后代的生存負責”——中國禁用有機氯農藥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曲折歷程》,《當代中國史研究》2020 年第5 期。其實,黃瑞綸對DDT 關注較早,1952 年就指出DDT 具有“難于分解”“不易揮發”“殘效作用強”等特點。③黃瑞綸:《合理的使用殺蟲藥劑來滅絕美帝散布的毒蟲》,《化學通報》1952 年第1 期。1956年,黃瑞綸進一步指出DDT 用在即將收獲的果品或蔬菜上“不合適”,④黃瑞綸:《防治病蟲害的藥劑》,《科學大眾》1956 年第3 期。并在中國第一本殺蟲藥劑專著《殺蟲藥劑學》中,對DDT 的毒性特點,特別藥殘富集問題作了細致說明:

滴滴涕為對高等動物比較安全的藥劑,對于人類的危險雖遠不及劇烈毒劑,如砷酸劑、煙草堿、汞劑、氰酸、有機磷酸等,但在動物身體中有累積作用,故在保管、加工或使用上亦不應粗心大意而招致對人體健康的損害。⑤黃瑞綸:《殺蟲藥劑學》,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56 年,第257—258 頁。

在此后的研究中,黃瑞綸進一步強調一定要特別注意DDT 在“在動物體脂肪組織中有累積作用”,應控制其使用的條件和使用的范圍,避免有過多的DDT 進入人體。⑥黃瑞綸:《農藥》,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65 年,第5 頁。黃瑞綸多年關注農藥殘留,特別是DDT 問題,因此1973 年在研究中提及《寂靜的春天》自然不足為奇。

除了黃瑞綸之外,農藥學界另一位重要人物——楊石先對《寂靜的春天》關注得也比較早。楊石先于1922 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1931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他主要研究農藥和元素有機化學,并長期從事化學教育,20 世紀60 年代初在南開大學創建了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有機磷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高效農藥,系統地研究了磷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系。1959 年,楊石先已經關注到DDT 對“人畜有積毒作用”,還使一些害蟲產生耐藥性。⑦楊石先:《國內外農藥發展的趨勢》,《農藥技術報導》1959 年第9 期。

多年的美國學習經歷,讓楊石先對海外相關研究十分關注,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案頭也總有國外報刊,隨時收集、關注著世界農藥發展狀況。⑧何炳林、陳茹玉:《對先師楊石先的懷念》,南開大學辦公室編:《楊石先紀念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年,第76、77 頁。1962 年《寂靜的春天》出版后沒幾年,楊石先應該已經看到了該書,因為在1971 年他已經提到了這本書:

另一部分人認為化學方法效能雖高,但危害很大。它污染環境,消滅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因此要求堅決廢除化學農藥,采用生物防治,但不能保證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數量。如《寂靜的春天》一書的作者卡爾孫(R.Carson)女士所主張的。①楊石先:《批判現代植物保護與農藥發展中的一些形而上學的觀點》(1971 年撰稿),南開大學辦公室編:《楊石先紀念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年,第358 頁。

1972 年楊石先在《國外殺蟲劑進展》一文中又提到了該書,②楊石先:《國外殺蟲劑進展》,《農藥》1972 年第3 期。再根據1973 年農藥學界黃瑞綸、龔坤元兩位專家都在文章中提到《寂靜的春天》,③黃瑞綸:《農藥殘留的控制與舊農藥的取代》,《農藥》1973 年第3 期;龔坤元:《滴滴涕農藥的公害問題》,《農藥》1973 年第3 期。可以說明《寂靜的春天》在當時的農藥學界已經有比較廣泛的傳播,只是由于缺乏檔案材料,無法完全確定誰最先引入介紹《寂靜的春天》,雖然就目前公開發表的資料來看楊石先要早兩年提及。

需要說明的,也許因為《環境地質與健康》是地學界內部發行刊物,農藥學界在20 世紀70 年代并不知道自1974 年起《寂靜的春天》相關章節的中文翻譯已經在《環境地質與健康》上刊登。1979 年,許弢翻譯的《寂靜的春天》在《世界農業》期刊上連載兩期。④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許弢譯,《世界農業》1979 年第3 期;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二)》,許弢譯,《世界農業》1979 年第4 期。與呂瑞蘭等人的翻譯相比,許弢的語言表達多有不同,這說明許弢在翻譯《寂靜的春天》時并不知道《環境地質與健康》已有刊載。許弢的翻譯連載兩期后停載,原因肯定是當年得知呂瑞蘭翻譯的《寂靜的春天》已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五、結語

早在1971 年,國內地學界劉東生、農藥學界楊石先等人已經在閱讀和推介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此時距該書出版不過9 年。1970 年代初,在進行克山病調研時,劉東生以杰出科學家的敏感與責任,閱讀了很多國外文獻,時刻關注國外環境科學的發展,科學地預見到隨著中國大規模現代化建設的開展,環境污染和其他環境災害問題必然也會發生,再加上當時發生官廳水庫污染事件,劉東生先生建議安排翻譯《寂靜的春天》,創辦《環境地質與健康》期刊,并將譯稿在該刊上連載,為1979年正式出版奠定了基礎。由于不同學界缺少溝通,當時農藥學界也準備翻譯出版《寂靜的春天》,但晚了一步。正是因為學界專家對《寂靜的春天》的譯介,特別是1979 年《寂靜的春天》中譯本的出版,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環境保護意識在中國的建立,加快了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但凡談起當代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必然會提及《寂靜的春天》。至今,該書已有十幾人翻譯的不同版本,不斷重印出版,并被推薦為中學生課外閱讀必讀書目。

猜你喜歡
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環境與保護
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高等院校環境類公選課的實踐和探討
掌握“三個三” 兜底環境信訪百分百
我國環境會計初探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日韩免费毛片| 8090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一区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亚洲国产系列| 久久亚洲天堂| 啊嗯不日本网站|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swag国产精品| 99精品视频播放| 日韩av无码DVD|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91高跟丝袜|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综合狠狠| 国产爽爽视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日韩专区欧美| 99草精品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不卡|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激情影院|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