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可持續的宜居性是我們能夠長久棲居于此的基本條件。而不斷惡化的地球生態,正在破壞和“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減少碳排放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節約能源、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和使用以保證代際可持續的、公平的享有自然資源,實現改善地球環境、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共識和發展趨勢,更是人類能夠永續生存在地球上的永恒命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國家都圍繞碳中和可持續發展制定了大量支持政策和措施,努力從自身作起為改善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作出積極的努力和貢獻。我國亦高度重視并積極行動,一方面提出在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另一方面更是將雙碳目標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當中,使之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兩方面的一些列舉措充分體現出我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和信心!
對于設計領域而言,國家層面的“雙碳”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早已在設計中得到踐行和涵養,甚至在多年前設計界就出現了綠色設計、生態設計和可持續設計等一些列與保障人類基本生存問題相關的設計理念,并廣泛開展了實踐。同時,這些理念的內涵和外延還在地球人口不斷增長、環境生態日趨惡化的“壓力”下不斷地進行拓展,力圖通過設計的“力量”來減緩地球生態的惡化速度,警示人類停止過度破壞自然生境、消耗資源的行為,為人類健康舒適的生活提供保障。特別是在現代科技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的加持下,設計的力量不斷被“放大”,從物質化的造物設計到數智化的網絡服務、從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到萬物互聯,設計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使設計能夠驅動的創新不再僅停留在物質生產和生活層面的產品設計及其全產業鏈、產品服務系統等方面,而是觸及大數據挖掘與分析、人工智能技術、能源再生和利用,甚至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人類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各個方面。此時,設計已經成為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雙碳”戰略的重要踐行途徑之一,并不斷帶動著新的理念和方法的推廣和普及。
本期,我們以“‘雙碳’戰略與可持續設計”為主題,聚焦那些面向“雙碳”戰略及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的綠色、生態、可持續設計成果。一方面夯實大眾對“雙碳”戰略的認知,另一方面則力圖進一步引發其與設計的“共鳴”,進而引起更多人對生態及碳排放問題的關注,引導他們從自身作起,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努力。同時,我們還希望本期內容能夠引起更多設計師對中國語境下可持續設計與科技融合發展問題的共識和探索。在工業設計協會發展談欄目,我們邀請到陜西省工業設計協會樊超然會長,跟大家分享陜西省工業設計協會在依托高校教育資源開展人才培養、依托協會設計力量賦能企業創新研發方面取得的成績及經驗。其實,從本質上來看,“雙碳”戰略與可持續設計都是人類為能夠永續的生活在一個生態健康、宜居,社會穩定、和諧,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的地球環境而做出的行動和不懈努力,其不僅能夠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生態問題,還是人類對持續生存于地球環境的一種深耕和探索。這就讓我們來一探那些能夠為人類永續生存于地球、永續與環境保持友好、永續健康舒適生活提供更好保障的設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