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在逐步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比重,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重要載體則顯得意義重大。特別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符號創新性植入創意產品中去,能體現出文化創意產品獨特的民族氣質。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國家,歷經前文明時期的猿人時代到禹傳子,家天下;雛形時期的夏商、周朝和春秋戰國;定型時期的秦漢;文化融合期的魏晉南北朝至唐中葉;定型期的唐中葉至明中葉;乃至轉型期的明末于今,在數千年的文化傳承熏陶下,漸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符號,如最具代表的:漢字、書法、孔子、中醫、故宮、長城、兵馬俑等;又比如中國古典音樂,隨著樂器流淌而出的一瞬間,高山流水、絲竹禪韻、生命永恒流動在空氣中;還有中國傳統的風俗文化:舞獅、舞龍、帖春聯、猜燈謎、踩高蹺等,在這些符號里,不僅蘊含著古老的歷史文明,同時也揭示了文化與人類、文化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優秀的傳統文化符號是我國的瑰寶,我國提出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創意政策”,希望傳統文化符號元素能夠得到保護和利用,并造就一批忠于傳統文化、致力于傳承文化的工匠能人
。在工匠精神的號召下,各個領域都在積極與傳統文化相交融,傳統文化符號再一次登上新舞臺,再一次煥發出新的活力。
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質,是依靠創意人的審美、智慧、技能和天賦,利用生活中的文化元素、符號語言、人文精神,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原始藝術作品以創新的方式進行二次創作的載體。
高校獨立學院,是由國家公辦本科院校結合社會資金舉辦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新型辦學形式,已發展成為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的中堅力量和生力軍。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從2016年開始全國逐步推行新高考政策的改革,獨立學院目前都面臨著如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的轉型升級問題。高素質的教師是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和核心能力,也是獨立學院發展的關鍵瓶頸。如何提高師資管理水平,吸引、留住并有效激勵教師員工,已成為獨立學院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這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文化軟實力”,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成為了各個地區發展的核心優勢。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地域文化傳播的載體,備受人們的關注,但隨之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文化內涵、缺乏設計創新、品質參差不齊,難以給用戶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同時也違背了市場經濟中資源有效配置的原則,導致低水平價格競爭加劇
。當代藝術和設計領域已經進入到了設計者應將各自國家和各自民族本土的元素通過現代設計手法體現出來,百家爭鳴的時代
。因此,需要設計師不斷學習,深入探索,融多元文化,發揮創造力地研發出符合當代生活形態且具有高附加值的藝術產品。
古龍:當別人說了一些使你受到極大傷害的話時,正是你最能夠進步和成長的時刻,因為別人的話很可能刺中了你一向不敢面對的盲點。
我國的水墨藝術極具傳統特色,通過筆尖一筆一劃,一撇一捺地在宣紙上完成墨色的渲染,畫面中的“虛實”結合傳達著豐富的信息,表現出縹緲、朦朧、淡泊、空靈的意境是許多文人墨客抒發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作為我國獨特的藝術形式,依托水墨藝術濃墨重彩、縹緲空靈的韻味來進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由墨色的焦、濃、重、淡、清作為色彩表現,使筆之墨、紙之白、水之柔與文化創意產品融合在一起,不僅別有一番“墨韻”,還能激發消費者的民族情結,產生文化認同感。如圖5,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店里的“米友仁云山墨戲圖卷—便攜裝飾畫”,等比例地縮小原作尺寸,依照原作畫稿的質地,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水墨畫法,淡墨渲染,體現了不拘一格的人文精神。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注重情感化。“當人們購買產品時,他們實際上是在尋找產品中的感覺、身份、故事,而他們實際上是購買情感與價值認同”
。當代社會,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僅要滿足使用者的基本物質需求、功能需求,還應注重文化與情感的雙重體驗,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運用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能夠“突出產品特色,展現產品魅力”,文化創意產品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讓消費者更加關注,從而喚起人們的積極情緒,激發聯想,產生共鳴。如圖3,由蘇州博物館研制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以鎮館之寶“秘色蓮花瓷碗”為原型,以點、線、面的形式將其進行幾何抽象化,設計出抹茶色曲奇餅干。清新的顏色營造了視覺上的通感、香甜的味道喚醒了感情上的記憶,酥軟的觸感立刻拉近了消費者與產品的距離。

母親當然不肯饒恕全娃。她讓茂友叔賠我們家一塊地的蔥,要不,就到生產隊去請遠坤隊長評理。茂友叔嚇得不得了,一個勁兒地祈求母親寬恕,說他和全娃已經吃了幾天麥麩了,一口油水都沒沾。母親就罵他,罵他好吃懶做,罵著罵著自己也抹起了眼淚,說什么油水不油水的,我們一大家子都拿南瓜葉子擦鍋呢。茂友叔答應母親,等全娃回來全憑她發落。可是,那天,全娃沒有回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吉祥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歷史文化積淀,具有十分寶貴的價值。將吉祥理念的內涵融入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能豐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手法和文化內涵,使文化創意產品更賦民俗、吉祥與審美寓意,進而可以更好地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如圖4,洛可可公司所設計的牙簽盒造型上取材于中國古代建筑中天壇祈福殿的屋頂輪廓,打開盒子,內屜中根根牙簽便具有了內部承重立柱的象征,顏色上選用了中國祈福文化的“中國紅”,使消費者感受到“事必吉祥”的美好祝福。

創意要源于文化,形于產品,用于生活才是好創意。不同于其它產品,文化創意產品須承載一定的文化元素和內在文化,倘若一件產品沒有依托文化那么它就稱不上是文化創意產品。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財富,應該繼承和發展,如何擺脫時代和地域的束縛,使傳統文化跟隨社會發展,與時俱進,從而不被人們遺忘,這將是新一代設計師所肩負的歷史責任。“思古幽情、再現風華”,從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入手,巧用隱喻、象征等藝術手法傳遞寓意,善用科技手段展現代風華,才能設計出能喚起記憶的文化創意產品。
新課標對小學低年級寫話的建議是: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對于二年級孩子的寫話訓練,很多老師將精力放在看圖寫話的練寫上。誠然,這樣的練寫和指導必不可少。其實,蘇教版教材中不乏優質的、可供孩子借鑒練筆的文本,不妨讓孩子們仿照著文本去找找習作的感覺。

云南泡核桃殼提取物體外抗肝纖維化活性研究……………………………………李春艷,陳進汝,董壽堂,劉 熙,郝芳芳,李冬梅,李丹丹(5)

韓非子語:“雖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貴而無當,漏不可盛水。則人孰注漿哉?”即便是寶玉酒器,如果漏水,不能盛酒,就會失去基本功能,沒有了使用價值
。文化創意產品亦是如此,一件好的文化創意產品,應該具有功能性、實用性、宜人性、方便性等,多方面滿足消費者的物質或精神上的需求。如圖1,蘇州博物館的“旗韻江南臻享咖啡”,這是一款與眾不同的咖啡禮盒文化創意產品,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蘇作衣柜”“蘇作旗袍”為創意,一件件紋樣精致的“旗袍”置于“衣柜”當中,將館藏畫作重新描繪,呈現出蘇作家具的俊秀和雅致;提取館藏元素旗袍紋樣,呈現出旗袍的精致及優雅;貼心的分裝設計,白砂糖與咖啡分裝,糖量隨心控制,滿足不同需求。

中國傳統色彩蘊含著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對古老文化的沉淀,從黃帝時期對單色的崇拜,到丹砂和石綠的使用,再到虞舜時期的五色體系,在這漫長的古代文明進程中,人們對色彩的審美也在不斷嬗變。設計師們可以對中國傳統色彩美學及其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地挖掘,將傳統色彩中的美好寓意寄托于文化創意產品,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旗艦店里,有一款名叫有鳳來儀的軟膠餐墊(如圖 7)。產品設計靈感來源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點翠鳳凰紋頭花,造型上是一對回首的鳳凰,色彩上提取了中國傳統色彩,即象征吉祥、喜慶、火熱、幸福的紅色;象征富貴、溫暖、豐收、希望的黃色;象征寬容、純潔、神秘、智慧的藍色,并加以金線溝邊,線條流暢、色彩華麗,使得北京故宮博物院里的文物不僅僅只停留在展覽的櫥窗里,而是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把東方文化進行轉換并傳播出去。
“文化”是一種社會形態,“創意”是經由感動的一種認同,“設計”是一種生活品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審美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產品設計既要滿足實用功能的需求,又要注重消費者的精神需求。英國形式主義美學家貝爾曾在《藝術》一書中提到:“藝術的本性質是有意味的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運用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就是一種有“意味”的表現形式,不僅可以豐富產品的種類,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還可以增加產品本身的趣味性,體驗審美所帶來的愉悅感,從而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如圖2,中國國家博物館旗艦店推出的“溪雨書本小夜燈”,造型酷炫,玩性十足,合上是小小的一個八邊形本子,拉開燈的封面則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溪山雨意圖》畫卷,在產生美的同時讓歷史文物也不再有距離感。

傳統節日是人們為滿足生產生活需要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清明節,也有些節日源于對某件事或某個人的紀念,如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節日氛圍也是形式多樣,如民俗大節之首的“春節”,人們放煙花、貼對聯、剪窗花;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人們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賞花燈、舞獅子;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象征團圓的“中秋節”,人們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這些傳統節日蘊含著“崇尚團圓”“注重血緣”“以和為貴”“禮尚往來”等特質,流傳至今,經久不息。文化創意產品在設計時就可以依據這些節日的特色,將傳統節日氛圍融入產品設計當中。如圖6,酥多多旗艦店里的“東方神龍端午節禮品”,選取端午祥瑞“龍”圖騰,融入“龍”勤勞、勇敢、奮進、不屈的精神,祈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傳統吉祥物指的是具有傳統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的珍品、動物、吉祥圖案的總稱。許許多多傳統吉祥物起源于民間的習俗、故事、傳統節日等,與人們的勞動生活息息相關,象征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對生命的熱忱與尊重,帶有祈求平安喜樂,健康順遂的吉祥寓意。中國傳統吉祥物作為傳統吉祥文化的載體,如今正無聲無息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漸漸地滲透至各個領域。如圖8,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吉祥物—冰墩墩。“冰”象征冬奧會純潔、堅強的理念,“墩墩”喻意溫柔敦厚、敦實可愛,切合中國國寶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形象,鑲嵌體現科技感的冰晶外殼,象征著奧運賽場上運動員們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以及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整體形象酷似航天員,頭部外殼設計選取冰雪運動員的頭盔造型,飾以彩色發光的冰絲帶,象征著5G 高科技術和冰雪運動的賽道,寓意現代科學技術和冰雪體育運動的完美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歷史文化衍生的重要產物,是現代文化創意產品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運用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當中,使優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體現在產品設計中,讓文化創意產品會“說話”,以一種現代化的藝術語言來訴說傳統文化符號的美好寓意,從而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現如今市面上不乏出現了一些文化創意產品對傳統文化符號膚淺套用、復制粘貼的現象,筆者認為需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傳統文化符號,取其所長,去其所短,取其可行之處運用于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當中,才是學習傳統,尊重傳統,傳承傳統。因此,設計師們要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的內在精髓,尋求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文化創意產品在設計形式上的完美融合。
[1]趙晨曦.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實踐探析[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50(05):47-48.
[2]李常樂.地域性文創產品設計的現狀分析與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02):65-67.
[3]田中一光 .設計的覺醒 [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林榮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從感性科技,人性設計與文化創意談起[J].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09(12):32-43.
[5]厲無畏,王慧敏.創意產業新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
[6]李永銓,張帝莊.消費森林·品牌再生[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12.
[7]徐燕.傳統吉祥觀在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0(06):125-130.